《调研思考: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实效性的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思考: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实效性的路径.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调研思考: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实效性的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各地高校要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这既是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客观要求。大中小学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抓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牛鼻子”,以提高育人实效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新时代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一、影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实效性的关键要素1 .课堂教学是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育人实效性的核心环节。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课堂是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主阵地,课
2、堂教学是提升育人实效性的主渠道。思政课课堂教学要立足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把握好不同学段的教材、教法、教学目标三个重点,兼顾课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课堂教学。教材是课堂教学“讲什么”的重要载体,教材体系的构建从根本上影响着思政课教学质量,是坚定学生信仰信念信心的重要支撑。教法是课堂教学“怎么讲”的重要手段,是提升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的重要抓手,深刻影响着学生对思政课的接受度。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讲到什么程度”的重要遵循,是提升思政课针对性的重要依据,是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2 .教师队伍是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育人实效性的决定因素。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大
3、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主体。培养“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锻造一支德才兼备、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对于提高大中小学思政课育人实效性至关重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思维与认知特点分类施教,创造性地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在守好各自“责任田”的同时传好育人“接力棒”。大中小学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要”要求为根本指引,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建设,为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性厚植人才根基,从而使思政课真正“强起来”。3 .考核评价是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育人实效性的重要保证。立德树人的成效
4、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思政课育人实效性是检验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水平的重要指标,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是评价大中小学思政课育人实效性的重要标准。汇聚大中小学思政课各方力量形成育人合力,产生,+12”的育人效能,不仅是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更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隙。教育行政部门和大中小学应聚焦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针对一系列弱化思政课育人实效性的短板弱项精准施策,构建一体化、系统化、精准化的考核评价体系,破除以往“单打独斗”“单兵作战”的顽瘴痼疾,形成“协同作战”的思政课育人新格局。二、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
5、实效性的现实困境1大中小学思政课课堂教学缺乏一体化衔接。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突出。一是跨学段的教材衔接度不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往往以本学段的教材为核心进行备课,较少会以其他学段的教材为参考。即使部分教师意识到跨学段思政课教材的重要参考价值,通常也会是低学段的教师参考高学段的教材,而高学段教师一般较少关注低学段的教材。思政课教师少研究或不研究跨学段的教材,易导致对教学内容“眉毛胡子一把抓”,在教学上产生“孤岛效应”,做重复性的无用功,从而降低思政教育的实效。二是各学段的教学目标达成度不够。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学生成长的规律性。小学阶段旨在通过启蒙性
6、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中学阶段旨在通过常识性教学,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大学阶段旨在通过理论知识教学,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小学的思政课因不需考试,通常不受多数学生与家长的重视;中学的思政课为追求高分往往采取题海战术,导致学生对相关理论的学习浅尝辄止。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在大学阶段接受思政教育的成效。三是跨学段的教法衔接度不强。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这个时期的思政课教法主要以具体活动的形式呈现。进入中学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迅速,思政课教法主要是将时政热点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当下社会现实。在大学阶段,学生的抽象逻
7、辑思维能力基本确立,此时的思政课教法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牢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忽略对其他学段教法的衔接,易导致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水土不服”,进而直接影响思政课的育人实效性。2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缺乏一体化建设。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数战配备、专业培训和发展平台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一是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供给配备不均衡。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超过12.7万人,比2018年增加5万多人,队伍配备总体上达到了师生比1:350的要求。尽管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师生比达标了,但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与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思政课
8、专职教师配备情况却不容乐观。小学思政课教师兼职居多、专职教师的配备比例不高,中学思政课专职教师离配齐配足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二是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缺乏一体化培训体系。从培训的类型看,目前针对思政课教师开展的培训,基本以本学段的横向培训居多,跨学段的纵向培训较少。从培训的形式看,基本以学术研讨为主,思政课教师以文参会或聆听专家报告的理论形式居多,而紧跟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较少。三是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缺乏一体化教研实践平台。当前,省市两级基本上都建立起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用以统筹指导本地不同学段的思政课建设。现实的情况是,委员会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多数地方尚木雄合地域
9、特色建立起跨学科、跨地域的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网络)平价,各学段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并未起到带领备课的示范作用,各学段的优质思政课教学资源尚未实现共享。3 .大中小学思政课评价体系缺乏一体化设计。当前,各地各校对思政课教学和教师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机制,在本学段内较为成熟,但跨学段的思政课评价体系缺乏甚至缺失。一是对教学衔接成效的评价缺位。大中小学对思政课的考核都有一套相对独立完整的评价体系,这对提高本学段思政课育人实效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跨学段教学衔接评价内容的“先天不足”,导致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考核的“后天缺位”。受考核评价“指挥棒”的驱使,各学段的思政课教师“自扫门前雪”,过多地关注本学段
10、的教育教学工作,忽略了与其他学段思政课的有效衔接。二是考核评价的实效性欠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考核评价并非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重点是考核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现实中,学校对不同学段思政课考核过于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在考核标准上,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多以“唯升学”为指向,大学思政课教师则侧重科研和业绩。在考核方式上,部分学校缺乏跟踪性的日常考核,较多采取年底一次性完成或与年度考核合并进行,考核往往流于形式。三是考核评价主体相对单一。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评价主体主要包括学生、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具体的考核评价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对思政课
11、的评价占较大权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交叉互评、学生对思政课的效果评价仍较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大中小学各评价主体在进行教学评价后也缺少统筹的分析与规划,导致考核评价的实效性大打折扣。三、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实效性的路径1 .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课堂教学一体化统筹。是统筹不同学段思政课教材的编排衔接。思政课教材不同于其他课程教材,其编写不仅要符合般教材的编写规范,更要重点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厘清思政课教材与其他教材的关系。首先,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具有差异性、层次性的教材。其次,要重点发挥教材编写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邀请不同学段的优秀思政课教师参与大中小学思政
12、课教材编写,增强教材编排的整体性,建构一体化的思政课教材体系。二是统筹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目标衔接。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蕴含的各教学要素进行整合的最好方式就是确立一个有效的教育目标,并且按照既定的目标稳步推进实施。要切实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问题,统筹发挥学校和家庭的重要作用。首先,学校要重视学生知识素养与能力素养的协同发展,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导向,重点提升思政课的育人成效。其次,中小学应在日常的家校互动中增进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为大学阶段的思政课教学奠定坚实基础。三是统筹不同学段思政课教法衔接。教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所使用的教学方式的总称。思
13、政课教师尤其是大中小学一年级的思政课教师,在进行思政课教学时要注重开展教学调研。首先,要通过调研充分了解学生在上一学段思政课学习的基本情况与对本学段教学的期望,做好教学的衔接工作。其次,要在低学段的思政课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高学段的思政课教法元素。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大手拉小手”的形式让学生进入高学段思政课,提前适应高学段思政课的教法,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法的无缝对接。2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是加强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配备。大中小学要建强建优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大专职教师配备,切实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首先,要深入分析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供需关系,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尤其是中小学
14、专职思政课教师的存量与增量。其次,要完善编制保障体系,提高特殊地区思政课教师的福利待遇,重点解决偏远地区与农村的思政课教师缺口。再次,要严格思政课教师准入机制,严把政治关和师德关,确保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建立健全跨学段思政课教师协同培训制度。完善的协同培训制度是提高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证。首先,要制定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标准,引领思政课教师提升专业水平。其次,要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协同意识,将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协同育人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贯穿于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计划。再次,要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以老带新”传帮
15、带机制,强化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三是打造跨学段思政课教师教研实践共同体。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既是完成本学段教学任务的独立个体,同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命运共同体。因此,要通过构建上下联动、系统衔接、纵横贯通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研实践共同体,促进思政课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共享。首先,要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研究。教学研究是教研实践共同体建设的基础工程。大中小学思政课应聚焦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创新开展一体化的教研改革;由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开展跨学段的校际结对共建和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促进不同学段教师在共同学习过程中提高对教学内容的一体化把握能力;发挥高校理论研
16、究优势和各学段思政课教学名师的示范作用,定期开展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大思政课主题交流研讨,有效提高思政课建设一体化水平。其次,要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优质资源。共同体针对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需求,分专题开发配套课件,撰写教案,形成思政课程优秀课例:推进思政课系列示范课建设,积极打造思政精品课程和示范课堂,积极参与各类教学比赛和微课比赛;以“共建共享”理念为引领,创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优质资源库,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再次,要大力推广优秀思政课教育教学成果。开展思政课主题交流研讨会,通过经验展示和交流研讨活动,提升共同体建设水平;开展优质思政课程巡讲活动,推动优秀思政课教师深入基层,实现示范课程开设的常态化、规范化和体系化;组织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为优秀思政课堂、思政课教师提供展示和提升的广阔舞台。3 .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考核评价一体化机制。一是建立跨学段思政课考核评价衔接机制。建立不同学段思政课的衔接考核评价机制,是检验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目标达成度的重要方式。首先,要发挥评价奖励机制的作用,在绩效分配、职称评聘等方面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