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上法而不上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上法而不上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上法而不上贤(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材料一:臣之所闻日:“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J明王贤臣而弗易也,则人主虽不肖,臣不敢侵也。今夫上贤任智无常,逆道也,而天下常以为治。是故田氏夺吕氏于齐,戴氏夺子氏于宋。此皆贤且智也,岂愚且不肖乎?是废常上贤则乱,含法任智则危。故日:上法而不上贤。记日:“舜见替嗖,其容造焉。孔子日:当是时也,危哉,天下岌岌!有道者,父围不得而子,君固不得而臣也。臣日:孔子本未知孝悌忠顺之道也。然则有道者,进不为主臣,退不为父子耶?父之所以欲有贤子者,家贫则寄之,父苦则乐之;君之所以
2、欲有贤臣者,国乱则治之,主卑则尊之。今有贤子而不为父,则父之处家也苦;有贤臣而不为君,则君之处位也危。然则父有贤子,君有贤臣,适足以为害耳,岂得利焉哉?所谓忠臣,不危其君;孝子,不非其亲。(节选自韩非子忠孝)材料二:囱现十四年,特进魏徵上小日:“臣闻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父不能知其子,则无以睦一家:君不能知其臣,则无以齐万国。万国咸宁一人有庆必藉忠良作弼无为而化矣然而今之群臣,罕能贞白卓异者,盖求之不切,励之未精故也。若勋之以公忠,期之以远大,各有职分,得行其道。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与,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
3、所短。进之以,六正,戒之以,六邪,则不严而自励,不动而自勉矣。”(节选自贞观政要择官第七)【注】六正:指圣臣、良臣、忠臣、智臣、贞臣、直臣。六邪:指具臣、谀臣、奸臣、谗臣、贼臣、亡国之臣。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万国咸A宁B一人C有庆D必藉忠E良F作弼G无H为而化矣。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富,指使富裕起来,“外连横而斗诸侯”中的“斗”指自相斗争,两者用法相同。B.今,表假设,可译为如果,与归去来兮辞觉今是而昨非”中的“今”词义不相同
4、。C.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时代皇帝纪年的名称,从秦始皇开始有年号。D.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名,是给皇帝的奏议,具体说就是臣子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非子认为,要让天下得到治理,太平无事,就需要理顺臣子与君主、儿子与父亲、妻子与丈夫这三种秩序。B.韩非子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两个例子是齐国田氏夺取昌氏政权,宋国戴氏夺取子氏政权。C.孔子认为,舜的父亲不能将舜当作儿子看待,舜的君主不能将舜当作臣子看待,是让天下陷入混乱,从而非常危险的事情。D.在魏微看来,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要想使家庭和睦,就需要了解儿子
5、;作为一国之主的国君,要想使天下平安,就需要了解臣子。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然则父有贤子,君有贤臣,适足以为害耳,岂得利焉哉?译文:(2)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译文:14 .请概括韩非和魏微的观点,并陈述你的观点。(3分)【答案解析】10. BDG(根据语境,弄清画波浪线部分语句的含义,然后断句即可。画波浪线部分语句的含义是:天下安宁,君主坐在朝廷上受万民朝拜,必须要依靠忠臣良将的辅佐,君主不必操劳天下就可无为而治。)11. C(错在“从秦始皇开始有年号”。应该是从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12. C(将意思说反了。在孔子看来,舜品德高
6、尚,所以舜的父亲不能将祥当作儿子看待,舜的君主不能将舜当作臣子看待。只有这样,天下才会得到大治,从而太平。)13. (1)这样说来,那么父亲有贤子、君主有贤臣倒恰好成了祸害,哪里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呢!(4分。“然则”“适”“岂”各1分,语意正确且符合现代汉语规范,1分)(2)根据他们的才能选拔他们,考察他们的能力任用他,们,发挥他们的长处,回避他们的短处。(4分。“因”“审”“掩”各1分,语意正确且符合现代汉语规范,1分)14. 韩非反对贤人治国,主张依法治国;魏徵主张贤人治国。我的观点:要贤人治国与依法治国并重。(3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我听说:“臣子侍奉君主,儿子侍奉父亲,妻子侍奉丈夫。这
7、三种秩序理顺以后,天下就能得到治理;如果违背了这三种秩序,天下就会混乱。这是天下的正常法则”英明的君主,贤能的臣子,只要不改变这个法则,那么即使君主不够贤明,臣子也不敢侵夺他的权位。现在尊尚贤人、任用智者没有一定之规,都是违背孝悌忠顺之道的,可是天下人却总认为是治国之道。正因如此,在齐国田氏得以夺取吕氏政权,在宋国戴氏得以夺取子氏政权。这些人都是有才能又有智慧的人,哪里是既愚蠢又不贤的人呢?由此看来,废弃常道去尊尚贤人就会发生混乱,舍弃法制而任用智者就会产生危险。所以说:要尊尚法制而不能尊尚贤人。古代记载说,舜面对父亲普嗖的朝见,表现出局促不安的样子。孔子说:“在那种时候,其危险啊,天下危险之
8、极!像舜这样道德高尚的人,父亲当然不能再把他当儿子看待,君主当然不能再把他当臣子看待。“我认为,孔子根本不懂什么是孝悌忠顺之道。既然这样,那么难道道德高尚的人,在朝廷就不能做君主的臣子,在家里就不能做父亲的儿子吗?父亲之所以希望有贤惠的儿子,是因为家境贫穷时他能使家业富裕起来,父亲精神痛苦时他能使父亲高兴起来。君主之所以希望有贤能的臣下,是因为国家混乱时他能够把国家治理好,君主卑下时他能够加以尊崇。如果有了贤子却不孝敬父亲,那么父亲居家够痛苦的;有了贤臣却不效忠君主,那么君主权位也够危险的。这样说来,那么父亲有贤子、君主有贤臣倒恰好成了祸害,哪里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呢!所谓忠臣,应该是不使君主处于
9、危境的人;所谓孝子,应该是不非议他父母的人。材料二:贞观十四年,特进魏徵上硫说:“臣听说,了解臣子的没有谁能够赶得上君主,了解儿子的没有谁能够赶得上父亲。父亲如果不了解儿子,就无法使一家和睦;君主如果不了解臣子,就不能使天下一统。天下安宁,君主坐在朝廷上受万民朝拜,必须要依靠忠臣良将的辅佐,君主不必操劳天下就可无为而治。然而现在的群臣当中,很少有正直清白、才能卓越的人,大概是对他们要求得不严,磨砺得不够的缘故吧。如果用公正无私、忠心报国来勉励他们,用树立远大理想来要求他们,他们便可各有职责,各自施展其才能并实行他们的主张。显贵时要观察他们所举荐的人,富裕时要观察他们所蓄养的门客,闲居时要观察他们喜好什么,亲近时要观察他们所说的话,穷困时要观察他们不屑接受的东西,贫贱时要观察他们不屑去做的事情。根据他们的才能选拔他们,考察他们的能力任用他们,发挥他们的长处,回避他们的短处。用六正来引导他们上进,用六邪来使他们警戒,这样,即使不严格要求,他们也会刻苦自励;用不着规劝,他们也能努力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