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事异则备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917466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事异则备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事异则备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事异则备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事异则备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事异则备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事异则备变(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材料一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战,铁错短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是干成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事异则备变。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齐将攻鲁,鲁使子贡说之。齐人日:“子言非不辩也,

2、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也。“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故偃王仁义而徐亡,子贡辩智而鲁削。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尊徐、鲁之力,使敌万乘,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节选自韩非子五蠢)材料二赵文进谏曰:“农夫劳而君子养焉,政之经也。愚者陈意而知者论焉,教之道也。臣无隐忠,君无慈言,国之禄也。臣虽愚,愿竭其忠。”王曰:“虑无恶扰,忠无过罪,子其言乎。”赵文日:“当世辅俗,古之道也。衣服有常,礼之制也。修法无愆,民之职也。三者,先圣之所以教。今君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故臣愿王之坦之J王曰:“子言世俗之闻。常民溺于习俗,学者沉于所闻。此两者

3、,所以成官而顺政也,非所以观远而论始也。且夫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知者作教,而愚者制焉。贤者议俗,不肖者拘焉。夫制于服之民,不足与论心;拘于俗之众,不足与致意。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承教而动,循法无私,民之职也。知学之人能与闻迁达于礼之变能与时化。故为己者不待人,制今者不法古,子其释之。”(节选自战国策赵策武灵王平昼闲居)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知学A之人B能与闻C迁D达D于礼F之变G能H与时化。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4、分)()A.怀,意为感化、安抚,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而不怀仁”的“怀”含义不同。B.循,可理解为依靠或利用之意,与促织中“循陵而走”的“循”含义不同。C.蔽,文中为阻塞之意,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含义相同。D.图,文中意为考虑,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唯君图之”的“图”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文王实行仁义治国最终称王天下,而徐偃王却因实行仁义治国而灭亡,韩非子认为这是时代不同造成的,治国的措施应当随时代而不同。B.舜实行德政,操干戚武舞感化了苗民。共工之战,短铁钻就足以伤敌,需坚硬的铠甲护体。周代,鲁国妄想凭子贡的辩才说服齐国,结果失败。

5、C.赵文认为应当按照古法顺应当地的民俗,按照礼法规定,穿一定款式的衣服,不认同赵武灵王推行胡服等革新进取的做法。D.赵武灵王认为愚笨的人拘泥于旧风陋俗,受世俗礼法制约,没有必要和他们交流思想说明意图。老百姓应抛弃私念遵守法制,按国家政令行动。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4分)译文:(2)今君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4分)译文:14 .如果韩非与赵文同为武灵王的臣子,武灵王会更喜欢谁?请根据文段陈述理由。(3分)【答案解析】15 .BDG(根据文意.可知“知学”修饰“人”,“能”“达”“能”分别为“知学之人”的

6、三个特征。故分别断在BDG三处。)11. C(“王之蔽”的“蔽”是“所受的蒙蔽”的意思。)12. B(“短铁牯就可以伤敌”错误,原文“铁钻短者及乎敌”意为“武器短的会被敌人击中。)13. (1)由此说来,仁义道德、机智善辩之类,都不是用来保全国家的正道。评分参考:以:由,从。所以:用来(正道)、持:保全。每点1分。句意1分。满分4分。(2)现在君王您舍去这些,却沿用远方胡人的衣服.改变古代的教化,改变古代的章程。评分参考:释:舍弃。袭:沿用、采用。教:教化。每点1分。句意1分。满分4分。14. 我认为武灵王应该更喜欢韩非,因为韩非的观念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武灵王的观念是:“势与俗化,

7、而礼与变俱”“制今者不法古他们观念一致。评分参考:每点1分。满分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古代周文王地处丰、镐一带,领土方圈不过百里,他施行仁义的政策感化了西戎,最终统治了天下。徐偃王统治着汉水以东的地方,方圆有五百里,他也施行仁义的政策,有三十六个国家向他割地朝贡。楚文王害怕徐国会危害到自己,便出兵伐徐灭了徐国。所以周文王施行仁义得了天下,而徐偃王施行仁义却亡了国,这证明仁义只适用于古代而不适用于今天。所以说:时代不同了,政事就余随之不同。在舜当政的时候,苗族不肯归顺,禹主张用武力去讨伐。舜说:“不行。我们推行德教还不够深就动潮武力,不合乎道理”。于是使用三年时间加

8、强德教、拿着盾牌和大斧跳舞(来进行精神感化),苗族终于归服了。到了兵工打仗的时候,武器短的会被敌人击中,能甲不坚固的便会伤及身体。这表明拿着盾牌和大斧跳舞的德政方法只能用于古代而不能用于当今。所以说:情况交了,措施也要跟着改变。上古时候人们在道德上竞争高下.中古时候人们在智谋上角逐优劣,当今社会人们在力至上较量输赢。齐国准备进攻鲁国,鲁国派子贡去说服齐人。齐人说:“你的话说得不是不巧妙、然而我想要的是王地,不是你所说的这套空话J于是出兵攻打鲁国,把齐国的国界推进到距鲁国都城只有十里远的地方。所以说徐偃王施行仁义而徐亡了国,子贡机智善辩而鲁失了地。由此说来,仁义道德、机智善辩之类,都不是用来保全

9、国家的正道。如果当初抛弃徐偃王的仁义,不用子贡的巧辩,而是依靠徐、鲁两国的实力,去抵抗有万辆兵布的强敌,那么齐、楚的野心也就不会在这两个国家得逞了。材料二赵文劝谏武灵王说:“农夫争助肆作以供养君子,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愚笨的人表达意见,明智的人加以决策,这是处理问题的方法;做臣子的不隐瞒自己的意见,做君王的不阻塞言路,这是国家的福分、我虽然愚笨,但还是希望竭尽自己的忠心。”武灵王说:“替别人着想的人不应该过分苛求,竭尽忠心的人不能指责他的错误,您就直言吧。”赵文说:“适应时势顺从当地民俗,这是自古以来的法则;衣服有一定的款式这是礼法酌规定;遵守法纪,不犯错误,这是老百姓的职责。这三个方面,都是

10、古代圣贤的教导。现在大王您对这些翻弄之不顾,却沿用远方胡人的衣服,改变古代的教化,改变古代的章程,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地考虑考虑J武灵王说:“你所说的只是世俗的见解。普通民众只是一味地沉溺于习惯世俗之中,而书呆子又总是拘泥于书本上的东西。这两种人,他们只能谨守职责、遵守法令而已,不能和他们一道谋长远的事业,建立开创之功。而且夏、商、周三个朝代虽然服装不同但却能统一天下,春秋五霸政教各异却能治理好国家。聪明人制订法令,愚蠢的人被法令制约;贤达的人改革习俗,而愚笨的人却拘泥于旧风陋俗。因此那些受世俗礼法制约的人,没有必要和他们交流思想;那些拘泥于旧风陋俗的人,没有必要向他们说明你的意图。所以习俗随时势而变,而礼法和这一变化了的习俗相统一,这才是圣人治国的根本原则啊!接到国家的政令就马上行动,遵守法制而抛弃个人私念,这才是老百姓的天职。真正有学问的人能听从意见而改变观点,通晓礼法的变化才能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为自己着想的人不会兼顾他人,治理当世就不能完全效法古代,您还是放弃那些不正确的意见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