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多文本阅读:取信于民(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多文本阅读:取信于民(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多文本阅读:取信于民(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雁往。齐人曰:“雁也J鲁人曰:“真也J齐曰使乐正子春来吾将听子鲁君请乐正子春乐正子春日:“胡不以其真往也?”君日:“我爱之。”答曰:“臣亦爱臣之信。”(选自韩非子说林下)材料二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悻之,莫敢彼。复日:“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彼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辱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
2、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孟子日:“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日: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岁往?诸侯有行文
3、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选自孟子离娄上)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齐曰A使B乐正子春C来D吾将E听子F鲁君G请H乐正子春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以其雁往”与“衡阳雁去无留意”两句中的“雁”的意义和用法相同。B.怪,认为奇怪,与三峡中“绝峨多生怪柏”的“怪”意思不同。C.黑京,又称墨刑,以刀刻凿人面(体)再用墨涂在刀伤创口上,使其永不褪色。D.焉,疑问代词,哪里,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中的“焉”意思与用法不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君
4、因为喜爱谗鼎而留下了它,乐正子春恪守自己的信用而婉拒了鲁君让他出使齐国的请求。B.北门徙木就能够获取五十金,政府取信于民,在此基础上颁布法令,秦国百姓无不遵照执行。C.孟子认为处于下级的地位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就无法治理好百姓,不能得到朋友信任就不能得到上级信任。D.隐居的伯夷与姜太公都认为周文王善于赡养老人,于是归依文王,从而带动了天下百姓归依文王。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译文:(2)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译文:14 .同为取信于人,乐正子春与商鞅的做法有哪些不同?【答案】10. ADF11. A12.
5、B13. (1)变法令颁布了一年,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秦国百姓数以千计。(2)极端诚心而不能使别人动心的,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不诚心,从来没有过能使别人心动的。”14. 乐正子春不说假话,不用假货;商鞅有令必依、违法必究。【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齐人说:“叫乐正子春来证明,我就相信你。”鲁君请求乐正子春。“齐曰”是主谓结构,后面引出陈述的话,“日”后应断开,因此选A;“使乐正子春来”是兼语结构,中间不断开,应在“来后断开,因此选D;“吾将听子”是主谓宾,“听”是谓语,“子”是宾语,句子完整,应在“子”后断开,因此选F。故选ADF。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
6、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以及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意义和用法相同”错。雁,形容词,通“鹰”,指一品,与“真”相对/名词,大雁。句意:鲁国就把鹰品送去了。/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B.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形容词,奇形怪状。句意: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C.正确。D.焉,疑问代词,哪里/兼词,于之。句意:他们的儿子还会跑到哪儿去呢?/堆积土石成为山丘,风雨就在山中兴起。故选A。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8. “在此基础上颁布法令,秦国百姓无不遵照执行”错。太子犯法,在“刑其傅”“标其师”后,秦人“趋令二故选Bo13 .本题
7、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期年”,一年;第一个“之二到;“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定语后置句,即“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的秦民二(2) “至诚”,极端诚心;“动”,使别人动心;“未之有”,宾语前置句,即“未有之二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原文“乐正子春日:胡不以其真往也?君日:我爱之。答日:臣亦爱臣之信。”据此分析出,乐正子春不说假话,不用假货;原文“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据此分析出,商鞅有令必依。“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日: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鬣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据此看出违法必究。【参考译文】
8、材料一:齐国讨伐鲁国。索要谗鼎,鲁国就把鹰品送去了。齐人说:“这是鹰品。“鲁人说:“是真的。”齐人说:“叫乐正子春来证明,我就相信你。”鲁君请求乐正子春,乐正子春说:“为什么不把真的送去?”鲁君说:“我喜爱谗鼎J乐正子春回答说:“我也爱惜我的信誉J材料二: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金,以此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终颁布了法令。变法令颁布了一年,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
9、秦国百姓数以千计。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出现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家富裕充足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材料三:孟子说:“处于下级的地位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老百姓就无法治理好。得到上级的信任是有办法的:假如不能取信于朋友,就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取信于朋友是有办法的,首先要得到父母的欢心,侍奉父母不能让他们高兴,就不能取信于朋友。让父母高兴是有办法的,首
10、先要诚心诚意,如果反躬自问而心意不诚,就不能让双亲高兴。使自己诚心诚意是有办法的,首先要懂得什么是善,不明白善的道理,就不能使自己诚心诚意。因此,诚,是上天的准则;追求诚,是为人的准则。极端诚心而不能使别人动心的,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不诚心,从来没有过能使别人心动的。”孟子说:“伯夷为躲避殷纣,隐居在北海之滨,听说周文王兴起,便说:何不去归依他啊!我听说西伯是善于赡养老人的人姜太公为躲避殷纣,隐居在东海之滨,听说周文王兴起,便说:何不去归依他啊!我听说西伯是赡养老人的人/他们两位是天下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们去归依文王,就好比天下的父亲都归依了文王。天下做父亲的归依了文王,他们的儿子还会跑到哪儿去呢?诸侯中如有施行文王之政的,七年之内,必定能统治整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