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指标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色指标解读.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特色指标解读注:本地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关于党的创新理论宣传、生态环境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城乡文明融合发展或服务保障民生、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典型经验、特色做法。(每个经验材料0.5分,最多不超过5分)一、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涉及的主要内容:1 .创新发展多样化传播手段。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建立全方位、数字化、立体式的理论传播体系。在继续运用举行报告会、编写理论读物、开办宣传栏、树立先进典型等传统方法的同时,努力将理论宣传普及融入新闻出版、影视作品、文艺演出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2 .对象化、分众化宣讲。一是普及对象的分众化,进一步
2、细化细分受众人群,譬如将社会受众分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高校、街道、乡镇等,将特殊人群受众分为城市白领、农民工、流动人口等,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理论宣传普及。二是普及内容的分众化,针对领导干部等社会精英、普通党员、高校师生、中学青少年、基层群众等开展基于不同主体、分为不同层次、聚焦不同领域、针对不同对象的理论宣讲普及活动。3加强基层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善于把“高大上”的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接地气”的生活话语,把理论语言转化为“接地气”的思想、观念,不断提升理论宣传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一是必须紧密结合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把解决人民群
3、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作为推进创新理论基层传播的突破口。二是注重运用“乡音乡语”“吹拉弹唱”,使百姓听得懂、听得进,要主动调整姿态、变换视角,用通俗易懂的家常话、大白话、实在话,给群众讲解党的好理论、好政策,尤其是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4.加强宣传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科院、高校、讲师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各级融媒体中心等阵地的作用,组建理论宣讲服务队伍。组建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大国工匠、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党员、学校教师、劳动模范等各行业领域骨干,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专兼职的宣讲队伍。二、生态环境建设涉及的主要内容:1 .坚持绿色发展引领
4、,促进高质量发展。构建国土空间保护新格局、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设清洁低碳现代能源体系、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2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积极适应气候变化。3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控制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控、深化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强化噪声和光污染防治。4 .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筑牢生态屏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强市域生态屏障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5 .强化环境风险管控,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加强各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推进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提升核与辐射安全
5、水平、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强化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6 .深化改革创新,建设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发挥市场机制激励作用、加强生态环境科技和人才支撑、推进生态环保全民行动。三、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涉及的主要内容:1制定科学规划,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将历史文化保护纳入城市发展的总体战略之中,着力解决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屡遭破坏、拆除等突出问题,做到应保尽保,推动城乡规划建设与保护融合发展,妥善处理新城和老城关系。7 .推进活化利用。加大文物开放力度,利用具备条件的文物建筑作为博物馆、陈列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在保持原有外观风貌
6、、典型构件的基础上,通过加建、改建和添加设施等方式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要。发挥农业文化遗产、水利灌溉遗产的作用,促进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产生活。通过科技赋能保护利用,加快倡导创新技术方法和材料使用,让历史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8 .弘扬历史文化。在保护基础上加强对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工作,多层次、全方位、持续性挖掘其历史故事、文化价值、精神内涵。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组织开展传统节庆活动、纪念活动、文化年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主题活动,创新表达方式,以新闻报道、电视剧、电视节目、纪录片、动画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充分
7、展现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9 .完善保护传承管理机制。完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要制定保护措施、村规民约。结合实际,围绕普查认定、加强管理、合理利用、修缮保护、活化传承、管理监督、安全防灾等方面,探索制定相关技术标准。10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文物保护修缮专家库,健全管理队伍,明确保护管理部门,明确专人负责保护管理工作,提升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分批次开展专业培训。11 建立激励奖惩机制。统筹使用财政资金,优先支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成效显著的县区和项目,积极推荐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参加评选表彰。对不尽责履职、保护不力,造成
8、已列入保护名录的保护对象或应列入保护名录而未列入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破坏的,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作出处理。四、城乡文明融合发展涉及的主要内容:1坚持城乡一体,增强文明培育引领。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综合运用媒体宣传、公益广告、道德讲堂、文艺作品、基层巡讲等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和日常生活。培育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涵养文明乡风,推进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交通行动,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精神文明教育,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普及科学健康知识。12 突出以城带乡,发挥文明创建带动。全面推进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建立文明城市常态化智慧管
9、理平台,定期开展第三方动态检测、专项检查、重点督查,全面提升城乡一体化创建水平。进一步强化对乡镇和建制村的测评,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向农村地区覆盖延伸。13 注重城乡联动,提升文明实践质效。拓展文明实践阵地。充分整合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党建+”邻里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阵地,实现中心、所、站城乡全域全覆盖,打造文明实践示范点。大力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团队和广大志愿者,就地就近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扶贫济困、扶老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更好融入社会治理、更多惠及惠安百姓。五、服务保障民生涉及的主要内容:1扩大社会就业创业,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提高基层就业服务工作。14 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
10、给。15 大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6 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开展适老化改造。17 打造绿色宜居城市。新建市区公园、绿地,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新建市民休闲绿道。18 .加强居民健康服务。开展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及视力筛查,全面开展城乡妇女“两癌”免费检查活动。19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新建社区文体广场、新增智能化健身器材、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0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补贴和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水平。六、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涉及的主要内容:1用活用好文化阵地。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与
11、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协同推进,实现资源共享,推进“书香城市”建设,持续完善中心市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15分钟文化生活圈”。2,培养优秀文艺人才。加强对文艺骨干的培养与管理,抓好文艺拔尖人才、中青年文艺人才、少数民族文艺人才、新文艺群体、基层和创作一线文艺工作者的培训研修,举办各类线下培训班和网络培训班。大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建立“结对子、种文化”工作机制,推动专业艺术院团、体育运动队和艺术体育院校等到基层教、学、帮、带,建立志愿服务下基层制度。3.开展形式丰富的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动全民阅读进家庭、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组织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各单位可结合工作实际自行补充完善。H1市文明城市创建指挥部办公室2023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