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维管植物线路调查、植被样方调查与数据统计、自然植被主要类型、维管植物现状、植被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维管植物线路调查、植被样方调查与数据统计、自然植被主要类型、维管植物现状、植被现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附录A表A.1维管植物线路调查记录表调查地点调查时间调查人员线路编号线路长度穿越生境类型线路起点经纬度:线路终点经纬度:海拔m :海拔m :序号中文名拉丁名生活型物候期表A.2维管植物名录物种中文名物种拉丁名保护级别数据来源蕨类植物(分类系统:)科号:科中文名:科拉丁名:裸子植物(分类系统:)科号:科中文名:科拉丁名: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科号:科中文名:科拉丁名:附录B1植被样方调查与数据统计方法本规范中植被的野外实地调查按照分散典型取样原则,根据植物群落外貌、结构、物种组成的一致程度,初步确定群丛(群丛的命名方法见“2群丛的命名方法”),并在各个群丛个体的植物群落地段上选取一定面积的样方进
2、行群落调查。选定一个样方后,在样方记录表(见表B. 1 ,群落层片按植物生活型组合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中做好一个完整的现场记录。首先依次记录好样方编号、样方大小、调查地点、调查时间、样方经纬度及海拔、调查人员、干扰强度(干扰强度分级见表B.2)、坡向、坡位、坡度、土壤类型以及群落高度、盖度,各层次或层片高度与盖度等群落特征和相关信息。其次再着重记录样方内出现的每种植物(只限维管植物)的中文名和拉丁名。最后根据不同层片类型记录不同指标,其中乔木层物种采用每木必测法,测定其胸径、高度、冠幅等;灌木 草本及层间植物层则记录“多优度一群聚度”指标,多优度和群聚度的评测标准如下。多优
3、度等级(共6级,以盖度为主结合多度):5 :样方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量不计,盖度在75%以上;4 :样方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量不计,盖度在50% 75% ;3 :样方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量不计,盖度在25% 50% ;2 :样方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量不计,盖度在5%25% ;1 :样方内某种植物的盖度在5%以下,或个体数量尚多;:样方内某种植物的盖度很小,数量也少,或小单株。群聚度(共5级,聚生状况与盖度相结合):5:集成大片而背景化;4:小群或大块;3:小片或小块;2:小丛或小簇;1 :散生或单生。多优度和群聚度联用,其间以小点分开,即构成所测样方内每种植物的“多优度一群聚度”,例如“5.3”“+.
4、11”“+2等。2群丛的命名方法凡是已确定的群丛应正式命名,我国习惯于采用联名法,即将各个层片中的优势种的中文名按顺序排列,不同层片之间的优势种以“相连,如:“云南松-芳香白珠-野青茅群丛从该名称可知,该群丛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分别是云南松、芳香白珠和野青茅。如果某一层片优势种不止一种,则用相连,如:“云南松-芳香白珠-野青茅+臭节草群丛”,表明该群丛乔木层、灌木层的优势种分别为云南松、芳香白珠,而草本层的优势种为野青茅和臭节草。如果群丛分层不明显,优势种只有一种的,则直接用优势种命名,如以云南松为单优势种的群丛命名为“云南松群丛二当最上层植物不是群落的建群种,而是伴生种或景观植物,
5、用“”或或“()”来表示层间关系,如:“云南松芳香白珠-野青茅群丛”或“云南松II芳香白珠-野青茅群丛”或“(云南松)-芳香白珠-野青茅群丛”,均表示该群丛中的云南松不是建群种而是群落最上层的伴生种。表B.1 群丛样方记录表样方编号样方大小调查地点调查时间经纬度海拔m调查人员干扰强度坡向坡位坡度土壤类型群落总高度(m)群落总盖度(%)乔木层量)度(m )盖度()灌木层高度(m )盖度()草本层高度(m )盖度()乔木层序号中文名拉丁名胸径/cm高度m冠幅(横x纵m )3twr沐层序号中文名拉丁名多优度群聚度草本层序号中文名拉丁名多优度群聚度层间植物序号中文名拉丁名多优度群聚度表B.2干扰强度分
6、级表强度等级状况描述强生境受到严重干扰;植被基本消失;野生动物难以栖息繁衍。中生境受到干扰;植被部分消失,但干扰消失后,植被仍可恢复;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仍可以栖息繁衍。弱生境受到一定干扰;植被基本保持原有状态;对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影响不大。无生境没有受到干扰;植被保持原有状态;对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没有影响。附录c云南自然植被主要类型参照云南植被云南省自然生态系统名录采用的植被分类体系,本技术要求中自然植被的主要类型(即植被型和植被亚型)分为:12个植被型,用I -xn表示;37个植被亚型,用(I ) ( V )表示。1雨林(I)湿润雨林()季节雨林(in)山地雨林季雨林(I)半常
7、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III)石山季雨林111常绿阔叶林(I)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111)湿性常绿阔叶林(IV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V)山地苔葬常绿阔叶林(VI )山顶苔葬矮林IV硬叶常绿阔叶林(1)寒温山地硬叶常绿栋林()干热河谷硬叶常绿栋林V落叶阔叶林(I)暖性落叶阔叶林()温性落叶阔叶林VI暖性针叶林(I)暖温性针叶林()暖热性针叶林v温性针叶林(I )温凉性针叶林()寒温性针叶林VIII竹林(I)热性竹林()温性竹林(III)寒温性竹林IX稀树灌木草丛(I)干热性稀树灌木草丛()热性稀树灌木草丛(III)暖热性稀树灌木草丛(IV)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X灌丛(I)温凉性
8、灌丛(II )寒温性灌丛(111)暖性石灰岩灌丛(IV )热性灌丛(V)干热灌丛XI草甸(1)寒温草甸()高寒草甸(111)杂类草草甸x湿地(I)沼生生物群落()水生生物群落附录D维管植物现状1、调查时间明确具体的年月日,时间的长短应能反映野外实地调查能查明本章节内容所需的工作量。2、调查范围明确调查范围大小、边界。3 .调查内容包括调查范围内维管植物物种种类、分布、生境,重点物种及入侵植物概况等。4 .调直人员应明确调查人员单位、专业背景及职称等,调查人员的专业背景应与本章节内容密切相关。5 .调直方法6 见正文“5.2方法二7 .调查范围内植物多样性分析统计分析调查范围内植物科、属、种的数
9、量和组成。8 .调查范围内植物区系分析依据相关文献,分析调查范围内植物属的区系类型,特有的科、属、种成分,以及区系特点。8.1 属的区系成分分析8.2 特有成分分析重点包括中国特有、省特有、狭域(特定山地、流域等)特有。73区系特点8、调查范围内重要物种概况包括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所列的物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一高等植物卷中列为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 )、濒危(Endangered )和易危(Vulnerable )的物种,国家和地方政府列入拯救保护的极小种群物种,特有种以及古树名木等。8.1 重要物种多样性根据调查结果,列出调查范围内所有重要物种并进行
10、多样性统计。8.2 重要物种简介8.2.1 8.2.28.2.38.2.4明确各重要物种分类地位、类型、保护级别、保护价值,描述各重要物种生态学特征、种群现状、物候期、分布情况及其保护状况等。9 .调查范围内入侵植物情况根据实际调查情况,分析调查范围内入侵植物的种类、生态学特征,及其分布范围等有关情况。10、项目占地区维管植物情况分析项目占地区维管植物多样性;若涉及重要物种,还应逐一分析各个种数量和分布情况。11、参考资料或文献逐条列出本章节所参考的全部资料或文献。12 .附表附图附录12.1 维管植物线路调查记录表12.2 调查线路轨迹在调查范围内的位置分布图12.3 重要物种调查结果统计表
11、12.4 重要物种分布图12.5 入侵植物分布范围图12.6 调查范围内维管植物名录附录E植被现状1、调查时间明确具体的年月日,时间的长短应能反映野外实地调查能查明本章节内容所需的工作量。2、调查范围明确调查范围大小、边界。3 .调查内容应查明调查范围内主要植被类型。4 .调查人员应明确调查人员单位、专业背景及职称等,调查人员的专业背景应与本章节内容密切相关。5 、调查方法5.1 调查区域的筛选与确定5.2 样方调查与数据统计5.3 植被类型的划分5.4 植被类型图的制作5.5 文“6.2方法二5.6 查范围内植被分类系统根据调查结果,梳理出调查范围内的植被分类系统表,一般包括自然植被中的植被
12、型、植被亚型、群系组、群系、群丛等级,以及人工植被各类型。5.7 查范围内主要植被类型的群落特征7.1 7.2 7.3 7.4 根据调查结果,描述调查范围内主要植被类型各代表群系的群落特征。8、调查范围内主要植被类型面积根据实地现场调查,并结合卫星影像解译的植被图,统计调查范围内各主要植被类型面积,一般统计到植被亚型一级。9.调查范围内主要植被类型分布现状根据植被类型图,描述各主要植被类型在调查范围内的分布情况,一般描述到植被亚型一级。10、调查范围内主要植被类型受威胁情况根据调查范围内的实际情况,分析各主要植被类型可能受到的所有威胁情况。11、难以到达的重要区域的植被概况结合无人机拍摄情况,描述其类型、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