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实施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实施方案为全面提升我市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以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为标志的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制定本方案。一、总体思路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打造领先全省、对标全国、接轨国际的智能工业新高地为目标,以优质项目为载体,坚持调旧育新、内联外引、补短板、锻长板并举,系统推动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和重点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全面打造精品钢铁、绿色化工、绿色建材、高端装备制造4条标志性产业链,新能源、节能环保、海洋产业、信息智能4条成长性产业链,基因技术、类脑智能、空天开发等N条前瞻性产业链的
2、4+4+N现代化产业链条,推动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开创新局面。二、主要目标(-)产业基础能力上台阶。到2022年底,全市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工业基础软件实施项目50项以上。(二)产业链规模质量双提升。到2022年底,精品钢铁、绿色化工、绿色建材、高端装备制造4条标志性产业链和新能源、节能环保、海洋、信息智能4条培育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1.3万亿元。(三)产业链创新发展提速度。到2022年底,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0% ,新增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0个、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四)产业链条数字赋能上水平。到20
3、22年底,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高,重点产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5%以上。(五)产业链条绿色低碳见成色。到2022年底,力争全年环保绩效分级A级B级企业数量分别增加30%,绿色能源比例提升,年内开工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150万千瓦。三、发展方向(-)精品钢铁产业链。加快推进钢铁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全力打造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大力推进退城搬迁、整合重组、短流程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支持钢铁企业工艺智能改造、品牌培育提升,全面组织开展创
4、B争A促引领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国家级钢铁清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支持钢铁企业瞄准下游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高品质特殊钢、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钢、核心基础零部件用钢等高端产品,打造金字塔型产品结构。重点吸引汽车、家电、高端装备制造等耗钢企业来唐投资发展。(二)绿色化工产业链。以园区化、基地化模式,加快延伸盐化工、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等细分产业链条,形成能源类产品、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三大产品体系。以、海港、乐亭和丰南等为重点区域,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积极推动高性能树脂、高性能纤维、电子化学品等化工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并向终端产品延伸。(三)绿色建材产业链。以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产业为引
5、领,重点推动防水材料、被动式门窗系统、保温材料、功能涂料等产业发展,加大节能玻璃、保温连接件、预埋件、灌浆料、防水密封材料、防(隔)水透气膜材料、外墙保温材料、密封胶条材料、门窗幕墙材料、新风系统、高标号水泥、高品质和专用水泥、高性能高透水性混凝土等高技术产品的研发力度,引进国内外优质企业和先进技术,扩大产业规模,做大做强产业链,培育卓越制造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引领、重点集群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加强跟踪服务,从技术改造、首台套申报等方面,加大对产业链龙头企业和重点配套企业培育扶持力度。重点打造轨道交通装备、机器人、汽车三条细分产业
6、链。轨道交通装备以中车公司为龙头,发展高速动车组、城轨列车、中低速磁悬浮综合轨道交通系统;以区为主要承载地,重点谋划转向架、非接触供电系统、制动系统、专用通信线缆、电器柜等上下游延链补链项目,壮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强化焊接机器人及智能生产线、消防抢险机器人核心优势;以高新区为主要承载地,重点谋划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高性能控制器等补链项目,打造机器人产业集群。汽车依托龙头企业,提升特种专用车和汽车轻量化零部件等环节优势;以新能源重卡、燃料电池汽车为重点,以区为主要承载地,重点引进北汽福田、三一、开沃等国内知名企业落地新能源整车项目。(五)新能源产业链。发挥海泰新能行业领军企业优势,以县、区光
7、伏玻璃板、板块互联组件、电池切片、电池组件、光伏发电、太阳能路灯和新型电采暖设备为基础,壮大光伏新能源产业集群。以开发区氢能产业示范区为依托,推进工业副产品提氢和绿电制氢,加快布局制氢工厂及加氢站建设,推进交通领域氢燃料电池重卡汽车应用。(六)节能环保产业链。依托节能、再生等重点企业,发展高效节能产业、先进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再制造产业和节能环保服务业。加快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高新、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和迁西、机电产品再制造建设,重点引进知名企业落地污染治理、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和能效提升改造项目。(七)海洋产业链。推动高端海洋装备产业化应用,以区为主要承载地,重点谋划钻井平台、水下生产
8、系统、风电装备、海水淡化设备等项目。推广低温多效蒸储和热膜耦合法海水淡化新技术,支持超大型膜法、热法脱盐和浓盐水高值化利用科技创新,完善海水淡化一提浸一制盐一苦卤化工相结合的绿色海洋生态产业链。(八)信息智能产业链。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增强信息智能产业发展基础能力。加快发展信息智能制造和软件开发,依托优势企业,提升发展智能仪器仪表,培育发展工业用高端传感器,补齐关键元器件、整机产品和基础软件短板,推动智能终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延伸发展信息智能应用服务,提升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处理、分析、应用、可视化和安全能力。在推动4+4产业链发展基础上,超前谋划布局基因技术、类脑智能、空天开发
9、等未来产业链,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供给,打造若干应用场景。四、重点任务(-)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1 .抓实基础再造攻关项目。按照企业出题、政府立题、揭榜破题的思路,围绕重点产业链产业基础重大共性技术,采取揭榜挂帅、定向委托、赛马模式进行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重点推进智能机器视觉应用智能装备产业化基地、5G通信高速光高基频石英晶体振荡器产业化项目等产业基础再造攻关项目建设,2022年,争取省级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专项资金项目2个以上。2 .增强产业技术基础能力。聚焦制造业重点领域和行业发展需求,加快推动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业设计、信息服务、试验验证能力建设与产
10、业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高质量建设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标准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制定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深入实施三品战略,培育认定工业三品示范企业20家以上。引导企业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组织10家以上工业领域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国家标准贯标项目并通过认证。3,推广应用四首产品。加强新产品研发的服务与指导,组织企业参与申报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积极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首轮次工程流片芯片等支持政策。(二)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1 .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健全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机制,采取集中培训与重点指导相结合
11、、政策引导与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多措并举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科技需求;积极在培育后备高新技术企业上发力,大力引导优质创新资源和先进生产要素向科技型企业集聚,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落实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等政策,组织实施技术攻关项目突破20个,设立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比重过半。2 .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支持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与我市各类研发平台深度合作,培育建设市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20家,助力企业在产业链关键领域和环节锻长板 补短板 填空白完善众创空间一孵化器一科技园区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打造一批标杆性、示范性科技企业孵化器
12、平台;积极推动冀区域产业互联、政策互通、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场景共用,协同打造产业链创新链;筹划建立钢铁产业研究院,建设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市场主体与科研院所精准对接、创新需求与技术成果高效衔接,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15亿元;深化研发、产业化,引进科技成果(项目)70项以上,力促重大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与产业化,让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3,推动高层次对接路演。依托规划研究院、部属高校等国家高端智库资源,针对企业需求定制解决方案,常态化开展路演活动,全力推进科技成果在落地转化。发挥理工大学、交通大学研究院等高校作用,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加快科技成果研发和快速转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13、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平台或中心等开展对接交流活动,促进多方协同创新。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推动建设科技成果中试和产业化平台,加快培育引进一批市场化、国际化的技术转移机构,推动建设一批高水平中试基地,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三)实施数智赋能助力工程1 .推进产业数字化改造。围绕钢铁、装备、建材、化工等重点产业链,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搭建企业级、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产业链重点企业向产品和专业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引导更多产业链企业上云赋能。加快个性化定制、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数字化
14、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推广应用。每年滚动实施100项数字化改造提升重点项目,培育市级及以上试点示范项目20个以上。2 .推动园区(集群)数字化转型。大力促进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商、科技创新等产业园区率先转型,支持新区加快推动智慧电商产业园、高端制造产业e家等做大做强;支持以光机电、高端电源产品为主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区;支持以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孵化器、众创空间等为主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园。支持园区(集群)内龙头企业、重点企业牵头,与本地数字企业深度合作,加快建设智慧工厂、数字平台,打造既面向企业内部智慧工厂建设需求、又面向产业链数字化需求的平台和服务团队。3 .培育数字产业生态。支持大型
15、钢铁、化工、建材、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主动积累生产经营数据,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为行业企业提供生产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工艺改进、新产品开发等数据服务,打造数据驱动的制造业新业态。以启奥科技、成联、旭华智能等从事大数据、物联网、工业软件等企业为重点,加大对企业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推广支持力度,加快壮大本地平台企业。推动国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工业互联网独角兽企业、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大数据公司,在设立合资或独资的独立法人企业,带动生态合作伙伴和上下游企业在聚集发展。(四)实施绿色低碳转型工程1 .加强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管理。严把拟建项目准入关,严格建设项目核准备案、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开展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依法在双超双有高耗能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年底前完成全市年产危废量100吨及以上的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2 .大力降低重点行业排放水平。严控煤炭消费,加大钢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