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选择到大的地方去.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92904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选择到大的地方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生选择到大的地方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生选择到大的地方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生选择到大的地方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生选择到大的地方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生选择到大的地方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选择到大的地方去.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人生选择到大的地方去看待问题要从探究事物的本质入手,这既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老家的一位表哥高中毕业后考上了空军飞行员。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这意味着他的人生将发生根本性跃升,不仅从此走出农村,而且拥有那个时代最为宝贵的干部身份。然而,我的表叔,他的父亲,却坚决反对儿子去当飞行员。表叔一生去过最远的地方是从村里到市里我们家,别说飞机,连火车都没坐过。他却坚定地认为开飞机太危险,从天上掉下来肯定是没命的。如果再从军去开战机,更是觉着简直是去送死。表叔一生务农,他的想法当农民,有地种,产粮食,一生安稳,其他所谓的到外面闯荡都是没

2、有必要的冒险。而且,这个儿子出去就不会回到村里,将来就少一个人为自己养老送终,虽然他还有另外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面对人生的重大机遇,表哥当然要坚持自己的意见。可没想到表叔认知差,但脾气大,连打带骂无法动摇表哥的决心,竟然以绝食相威胁。这样以来,从家里到村里,多少人来劝表哥要听表叔的话。儿子总不能眼看着父亲有个好歹,人生道路问题变成了道德伦理问题。不去,就是孝顺;去,就是忤逆。2012年,我最后一次回到所谓的老家,表叔已经八十多岁,脑血栓后瘫痪在床数年,不知道他是否最终满意三个孩子的生活,两个儿子始终像他一样生活在村里,表姐嫁到最近的村庄。看着年近半百的表哥言行举止一如当年的表叔,我想到了鲁迅先

3、生笔下的闰o想着如果表哥当年能去当飞行员,那他现在该是什么样子,可人生没有如果。实际上,每个人一生中遇到改变命运的重大机会少之又少,多的几次,少的仅有一、两次,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三茅的这段短短的文字中,有三处提到了父母。这个年轻人即将大学毕业,也就是说经过了基础的学术训练,应该掌握了批判性思维的知识和能力。那么就需要把所学运用在实际生活里,对父母的想法和期待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身为父母希望孩子人生安全平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正因为如此,很多父母会把孩子限制在自己认为的安全平顺的范围内。他们希望孩子的好,只是自己所理解的好;如果孩子的发展超出了父母的认知,他们就认为不好,然后想方设法把孩子拉

4、回来。显然我的表叔就是如此,虽然他确实也曾为表哥指出一条他认为人生安稳的道路,而且无比地坚定和坚持。父母指导孩子遵循的是自己的生活理念,可是他们往往意识不到,由于学识和见识的有限,父母对生活的理解和实践本身就一头雾水,无能为力,何以指导和要求孩子。孩子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需要判断父母是否足够开明和智慧。这样以来,年轻人可以决定哪些意见可以听一听,哪些想法当作耳旁风。在有助于孩子人生成长的意义上,合格的父母至少做到三点:一是关爱,除了嘘寒问暖之外,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经济支持。二是引导,在孩子人生成长的重要时刻,能够一起分析和研讨,提出具体指引和意见。三是接纳,接受孩子作为独立个体

5、,有权利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和决定,从生活地域、职业工作、未来伴侣到生活方式等等。这些东西写起来简单,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做好哪一点,都需要父母付出极大的体力、精力和情绪,每时每刻都在考验父母的能力、见识和格局。所谓和孩子一起成长,这可能就是题中之义吧。在这个具体案例中,到底是去一、二线城市z还是回家乡?我的意见,到大的地方去。从发展空间看,大的地方比小的地方有前途。以三线城市为例,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人口,十几个区县,处科级干部就那么多。对于年轻人职业似乎是稳定的,但对领导来说职位也是绵长悠远的。过了多少年,好不容易空出一个位置,多少人去竞争。而在一、二线城市,同级别的职位就具有绝对的数量优势,

6、而且高级机关还可以到基层任职,升迁的机会和幅度相对三线城市显然高了许多。从成长机制看,靠自己的实力比依靠父母更能令人生满意。在家乡,父母当下是帮助孩子进了体制,短期内,双方都比较满意。然而,绝大多数年轻人今后将无法达到父母在体制内达到的高度。因为时代不同了,在同样的空间内,年轻人很难拥有父母遇到的机遇。比如父母现是市、区领导,孩子再做到同样的位置,概率极小。那么过个一、二十年,父母退休离开岗位。父母看到孩子的状态将会与曾经的自己对比,两代人的挫败感,不仅是面子问题,更是现实差距,因为年轻人根本无法像过去的父母一样拥有同样调动资源的能力。何况,对于年轻人来说,并不是说只有回家乡才能进体制。身边就

7、有一些年轻人,本科或考研后,留在了一线城市体制内。更何况,在大城市,体制内外对于人生的意义本身就是伪命题。只要年轻人有真正的实力,这里有足够的平台和机会,供他们展示野心和价值。在这里,他们失去的只是锁链和束缚,通过不懈的奋斗和进取,很多人都拥有了前辈做梦也想不到世界。从代际进步看,他不努力留在大城市,他的孩子就要更加努力。这位同学谈到了自己大学毕业,如果是在一、二线城市读的大学,现在父母为了安稳希望他回去,那么就要想想回去后,他的孩子会站在他曾经的起点上,把他曾经走过的道路再走一遍。上好的小学,好的初中,好的高中,然后争取考一、二线城市的重点大学,然后等孩子们毕业的时候,面临的也是他现在的选择。而那时,如果他的孩子想到留在大城市,付出的代价将会远远超过他。这一点并不需要更多佐证,只需要对比一下近一、二十年大城市的房价差异,看一看高学历人才的内卷程度就一目了然。另外,还有一点现实情况需要提出。高学历、高层次人才趋向大城市的集聚效应,决定了更多的家乡小城镇优质对象的稀缺。对于那些优秀的女同学,尤其慎重考虑。寻求职业进步和有生涯咨询需求同学,请打开沈老师的个人主页,一系列有关职业生涯的文章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