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肠内营养患者机械性并发症预防及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肠内营养患者机械性并发症预防及管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肠内营养患者机械性并发症预防及管理研究背景营养支持在临床上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患者肠道存在功能或部分功能的情况下应首选肠内营养。相关研究表明,早期有效的胃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维持机体重要脏器结构与功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但是肠内营养支持也是一种侵袭性操作,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可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中机械性并发症如堵管、非计划性拔管、管路移位、鼻黏膜损伤等发生率为25%35%,是导致患者拔管、造成患者痛苦和医疗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纳入文献一般资料证据总结内容发生原因1 .鼻、咽及食管损伤:喂养管粗而质硬;长期留置;管道压迫太紧。(A级推荐)2 .喂养管堵塞:
2、营养液黏稠、冲洗不够;喂养管管径较小;输注速度缓慢;管道扭曲打折;经常经喂养管给予不适当的药物。(B级推荐)3 .非计划性拔管:患者躁动;患者镇静水平较!氐;患者意识水平较高以及使用身体约束。(B级推荐)预防管理1 .为护士提供有关肠内营养机械性并发症风险认知的培训和实践教育,并定期评估临床操作技能。(B级推荐)2 .每日评估导管留置必要性,尽量减少导管留置时间或更换鼻腔插管。(A级推荐)3 .硅胶胃管至少每3周更换1次。(B级推荐)4 .聚氨酯胃管每月更换1次。(B级推荐)妥善固定1 .常规监测管道固定情况,防止管路滑脱。(A级推荐)2 .常规对管道进行检查,确保管道处于正常状态。(A级推荐
3、)3 .可采用分叉交织固定法固定鼻肠管,体外管道可再用1根胶布加固于患者耳垂部,避免鼻肠管牵拉、扭曲、折叠、受压。(A级推荐)4 .建议采用具有延展性的黏性胶带结合高举平台法固定鼻饲管,胶带固定鼻孔处悬空或使用水胶体保护,减轻对黏膜的压迫。(B级推荐)5 .对胶带过敏的患者建议采用棉质系带双套结固定胃管。(B级推荐)6 .每班交接胃管置入长度,每日更换胶布,清洁鼻腔后重新固定(B级推荐)定时冲洗1 .应制订冲洗方案(制订例行冲洗的时间表和数量I(B级推荐)2 .在给药前后、连续喂食期间、间歇喂食前后以及胃残留量测量前后使用20-3Om1温水冲管。(A级推荐)3 .持续肠内营养时,每4个小时使用
4、20-30m1温水冲管1次;间歇性或分次肠内营养时,每次喂养前后使用20-30m1温水冲管。(A级推荐)4 .冲洗方式推荐采用脉冲式,将冲洗液保留于鼻肠管腔内,冲洗时避免大号注射器抽吸管道,以防吸入肠黏液导致堵管。(B级推荐)合理输注营养液/用药1 .持续鼻饲患者,每4个小时评估1次胃管的位置;分次鼻饲,每次喂养前评估胃管位置,如有移动,应记录管道的位置。(B级推荐)2 .推荐采用胃液PH值判断胃管的尖端位置。(B级推荐)3 .在确认正确位置之前,避免通过肠内营养管喂食、输液或用药。(A级推荐)4 .选择合适口径喂养管,使用喂养泵持续匀速输注,推荐以较快的泵速(50m1h)输注肠内营养制剂,可
5、减少堵管的发生风险。(A级推荐)5 .不推荐使用鼻肠管给患者鼻饲药物和自制营养液。(B级推荐)6 .鼻饲前将营养液摇匀,当天气温度较低时,加温食物避免蛋白质的凝集造成堵管(B级推荐)7 .尽量使用液状药物,固体药物要充分研磨或溶解,注意配伍禁忌,分开注射;管饲食物的颗粒应小,制作精细,搅碎调匀。(A级推荐)8 .给药前,停止喂养,并冲洗管道。(A级推荐)并发症处理一堵管1识别:排除管道移位和扭曲,管腔内阻力增加或不通畅,考虑管道堵塞。(B级推荐)2.处理:堵管后推荐用20m1注射器抽温开水反复冲洗,有条件时应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即用5m1注射器抽取5%碳酸氢钠溶液连接三通,三通另一端连接20m
6、1空注射器并抽吸管腔,关闭三通,管腔内产生负压,三通接碳酸氢钠溶液一端利用负压使药液吸进导管,重复2-3次,浸泡30-60min后检查是否通畅,如不通畅最后实施导丝疏通。(B级推荐)并发症处理一黏膜受损1 .识别常规监测患者鼻糜烂情况,做好口鼻部日常护理可行雾化吸入),保证管道受压在患者可耐受范围内。(B级推荐)2 .处理:仔细评估导致患者黏膜受损原因并适当给予减压,可改置管径细、质软的喂养管或改用胃造口或空肠造口方式。(B级推荐)并发症处理非计划性拔管1 .识别:加强巡视,特别是拔管高危时段(交接班前后1h内、23:00-2:00、06:00-08:00),躁动、意识障碍的患者加强约束,合理
7、使用镇静剂,意识清醒患者加强宣教。(A级推荐)2 .处理:对于发生意外拔管的患者应该分析拔管原因,对照拔管指征确定是否需要再次置管,不可盲目重新置管。(A级推荐)发生原因1 .鼻、咽及食管损伤:喂养管粗而质硬;长期留置;管道压迫太紧。(A级推荐)2 .喂养管堵塞:营养液黏稠、冲洗不够;喂养管管径较小;输注速度缓慢;管道扭曲打折;经常经喂养管给予不适当的药物。(B级推荐)3 .非计划性拔管:患者躁动;患者镇静水平较低;患者意识水平较高以及使用身体约束。(B级推荐)预防管理1 .为护士提供有关肠内营养机械性并发症风险认知的培训和实践教育,并定期评估临床操作技能。(B级推荐)2 .每日评估导管留置必
8、要性,尽量减少导管留置时间或更换鼻腔插管。(A级推荐)3 .硅胶胃管至少每3周更换1次(B级推荐)4 .聚氨酯胃管每月更换1次。(B级推荐)妥善固定1 .常规监测管道固定情况,防止管路滑脱。(A级推荐)2 .常规对管道进行检查,确保管道处于正常状态。(A级推荐)3 .可采用分叉交织固定法固定鼻肠管,体外管道可再用1根胶布加固于患者耳垂部,避免鼻肠管牵拉、扭曲、折叠、受压。(A级推荐)4 .建议采用具有延展性的黏性胶带结合高举平台法固定鼻饲管,胶带固定鼻孔处悬空或使用水胶体保护,减轻对黏膜的压迫。(B级推荐)5 .对胶带过敏的患者建议采用棉质系带双套结固定胃管。(B级推荐)6 .每班交接胃管置入
9、长度,每日更换胶布,清洁鼻腔后重新固定(B级推荐)定时冲洗1 .应制订冲洗方案(制订例行冲洗的时间表和数量(B级推荐)2 .在给药前后、连续喂食期间、间歇喂食前后以及胃残留量测量前后使用20-3Om1温水冲管。(A级推荐)3 .持续肠内营养时,每4个小时使用20-30m1温水冲管1次;间歇性或分次肠内营养时,每次喂养前后使用20-30m1温水冲管。(A级推荐)4 .冲洗方式推荐采用脉冲式,将冲洗液保留于鼻肠管腔内,冲洗时避免大号注射器抽吸管道,以防吸入肠黏液导致堵管。(B级推荐)合理输注营养液/用药1 .持续鼻饲患者,每4个小时评估1次胃管的位置;分次鼻饲,每次喂养前评估胃管位置,如有移动,应
10、记录管道的位置。(B级推荐)2 .推荐采用胃液pH值判断胃管的尖端位置。(B级推荐)3 .在确认正确位置之前,避免通过肠内营养管喂食、输液或用药。(A级推荐)4 .选择合适口径喂养管,使用喂养泵持续匀速输注,推荐以较快的泵速(50m1h)输注肠内营养制剂,可减少堵管的发生风险。(A级推荐)5 .不推荐使用鼻肠管给患者鼻饲药物和自制营养液。(B级推荐)6 .鼻饲前将营养液摇匀,当天气温度较低时,加温食物避免蛋白质的凝集造成堵管(B级推荐)7 .尽量使用液状药物,固体药物要充分研磨或溶解,注意配伍禁忌,分开注射;管饲食物的颗粒应小,制作精细,搅碎调匀。(A级推荐)8 .给药前,停止喂养,并冲洗管道
11、。(A级推荐)并发症处理一堵管1识别:排除管道移位和扭曲,管腔内阻力增加或不通畅,考虑管道堵塞。(B级推荐)2.处理:堵管后推荐用20m1注射器抽温开水反复冲洗,有条件时应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即用5m1注射器抽取5%碳酸氢钠溶液连接三通,三通另一端连接20m1空注射器并抽吸管腔,关闭三通,管腔内产生负压,三通接碳酸氢钠溶液一端利用负压使药液吸进导管,重复2-3次,浸泡30-60min后检查是否通畅,如不通畅最后实施导丝疏通。(B级推荐)并发症处理一黏膜受损1 .识别常规监测患者鼻糜烂情况,做好口鼻部日常护理可行雾化吸入),保证管道受压在患者可耐受范围内。(B级推荐)2 .处理:仔细评估导致患者
12、黏膜受损原因并适当给予减压,可改置管径细、质软的喂养管或改用胃造口或空肠造口方式。(B级推荐)并发症处理非计划性拔管1 .识别:加强巡视,特别是拔管高危时段(交接班前后1h内、23:00-2:00、06:00-08:00),躁动、意识障碍的患者加强约束,合理使用镇静剂,意识清醒患者加强宣教。(A级推荐)2 .处理:对于发生意外拔管的患者应该分析拔管原因,对照拔管指征确定是否需要再次置管,不可盲目重新置管。(A级推荐)小结肠内营养机械性并发症的防重于治,及时评估并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保障患者肠内营养的顺利实施,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共总结了31条最佳证据,可为肠内营养机械性并发症的预防及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临床实践中,需考虑临床情景的特殊性,结合专业人士判断,审慎、明确、明智地应用证据。参考文献:胡燕,胡敏,李冬英,等.肠内营养患者机械性并发症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3,29(11):1477-1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