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六国论》与李桢《六国论》对比阅读(附答案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辙《六国论》与李桢《六国论》对比阅读(附答案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苏辙六国论与李桢六国论对比阅读(附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材料一: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秦 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浅也。韩、魏寒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 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 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 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 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 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撰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窟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 燕、赵之国,
2、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 无东顾之忧。若此,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 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何其隙以取其国可不 悲哉!(节选自苏辙六国论)材料二: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 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中本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 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使之 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 自弱,而取夷灭。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
3、而秦独 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举乎战国, 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 无辜之民,以终戮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 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 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节选自李桢六国论)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 答案标号涂黑。秦兵未出A而天下诸侯B已自困矣C至于秦D人得伺E其隙以取F其国G 可不悲哉!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疾,在
4、古代,“疾”指小病,“病”则比较严重;现在常把“疾病”并作 用 OB.道,文中意为规律,与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中“道”意思相 同。C.山东,文中指峨山以东地区,与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中“山东” 意思相同。D.迄,文中意为至、至I,与成语“迄今为止”中的“迄”意思相同。12 .下列对两则语段及课文六国论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苏洵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假设这三国反 其道而行之,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就不能被轻易判定了。B.苏辙认为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其他诸侯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 西边的秦国,所以其他诸侯国应该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C.苏辙认为
5、六国的君主目光短浅,为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 誓、毁弃约定,互相残杀,从而加速了六国的灭亡。D.李桢认为山东各国在实力上比不上秦国,但是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 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与秦国的做法相比没有什么不同。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元东顾之忧。译文:(2)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译文:14 .李桢说:“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苏洵是不是偏 爱六国?请结合苏洵六国论简要分析。(3分)【答案】10. ACG11. B12. A13. (1)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
6、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 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2)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六国)是自己削弱(自 己),而导致灭亡的。14.苏洵不是偏爱六国。苏洵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以 史为鉴,针硬当时的统治者,希望他们汲取六国灭亡的教训,改变贿赂敌国的政 策,以免国家败亡。【参考译文】材料一:秦国要和诸侯争夺天下的目标,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 韩、魏的边境上。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样;韩、 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着崂山东边的所有国家,所以全天下特别 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兵力,这 对秦国是
7、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人家的国都,燕、赵在前面抵挡它, 韩、魏就从后面偷袭他,这是危险的途径啊。可是当秦国去攻打燕、赵时,却不 曾有韩、魏的顾虑,就是因为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韩、魏是诸侯各国的 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他们的国境内进出自如,这难道是了解天下的情势吗? 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 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域韩、魏,来图谋齐、 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 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 忧虑。像这样,那秦国还能有什
8、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却只 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 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 而入来吞并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材料二:后人痛恨秦国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统治者的残暴吗?据我看来,那六 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不能只把历史罪过归于秦国。在那个时候,山东诸侯六 国中,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的啊,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 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战争连续不断,战祸 连年不绝。假使以前拥有的地理形势有利如秦国(那样有利),并且得到上天的 帮助,那
9、么六国当中的一国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中国。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 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六国)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错在想做秦国所做的事.六国都想做秦国 所做的事,而秦国独做了,而且成功了,这就是所说的得到了上天的帮助啊。唉! 从春秋以来,战祸一天天地严重;到战国,老百姓被残害的情况,有的(已经) 到了不忍说的地步了。上天很爱人民啊!难道它能使六七个君王,凌驾于人民之 上,天天驱赶无辜的人民,最终被虐杀吗?它一定不这样啊!因此秦国不太强盛, 秦王就不能灭六国而称帝,不称帝,那么他的罪恶(就)不能达到极点,秦王没 有恶贯满盈,秦国也就不会迅速灭亡,这一切,都是天意,也是秦国和六国自己 造成的结果啊,后人的评论,为什么偏爱六国,而一定要他们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