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宣讲党课讲稿材料汇编(13篇).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948625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大报告宣讲党课讲稿材料汇编(1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二十大报告宣讲党课讲稿材料汇编(1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二十大报告宣讲党课讲稿材料汇编(1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二十大报告宣讲党课讲稿材料汇编(1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二十大报告宣讲党课讲稿材料汇编(1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十大报告宣讲党课讲稿材料汇编(1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大报告宣讲党课讲稿材料汇编(13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二十大报告宣讲党课讲稿材料汇编(13Jm)目录1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22 .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路径.63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84 .坚持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115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46 .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着力点是实现制造强国的路径保障177 .立足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区域发展观208 .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229 .坚持就业优先推进平等就业2510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2811 .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3112 .逐步完善分

2、配制度扎实推进共同富裕3513 .优化环境治理,建设中国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38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的客观实际和基本国情,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其他国家的

3、现代化无可比拟的。人口规模巨大既是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巨大优势,也是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大难题。中国已经取得了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基本实现了人类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中国14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的历史性超越,而且在人类发展史上也将是空前的,必然会产生广泛的世界性影响,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提出,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4、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遵循这一发展原则,实现了一部分地区富裕起来、一部分人富裕起来的构想。我们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历史阶段。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我们坚决防止两极分化,自觉主动地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的成果。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特征。中国人民创造了源

5、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继承了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的文化基因。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在现代化进程中协调实现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追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我

6、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生态文明建设来实现的“绿色现代化”道路,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化内涵,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我们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们坚持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低碳的新型发展道路;我们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全人类

7、作出积极贡献,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第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与世界文明共同进步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我们始终把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而且也掷地有声地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立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千年来和平发展的文化记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经济的发展

8、拓展了新的路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的道路,在政治上体现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在经济上体现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在文化上体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社会上体现为坚持公平正义,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在生态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国际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路径发展问题是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历程的一条主线。经过几十年发展,自2010年起我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至2023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8.6%,超过七国集团(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

9、,中国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长期的历史经验教训让我们明白了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同时我们党对以为什么要发展、发展为了谁以及如何发展为逻辑结构的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十九大则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刚刚召开的二十大对高质量发展在新历史方位中的定位作了进一步界定,使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定位又具有了时代的高度。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

10、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专门用一个部分阐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并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个逻辑表明,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民族复兴进而完成我党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有机联系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看。一方面,从强国的世界性看,是否强国必须在全球范围的比较中去判断,且必须具备强国的基本特质。当今世界强国的一个普遍特质就是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只有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成为一个和平崛起的强国。另一方面,从强国的时代性看,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演进过程,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表明,

11、现代化的一个内在规定就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当今时代以及时代的未来更是如此。中国要建设现代化强国,只能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再一方面,从强国的制度性看,任一国家都有其基本社会制度,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这就逻辑规定了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强国必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强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个矛盾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归根到底就是发展质量还不高的问题。随着主要矛盾的转化,解决矛盾的方式和路径必须随之转变,这个转变的根本指向就是实

12、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2023年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明确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下面我简单谈谈我对中央这一最新提法的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理解。一、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的重要理论价值1999年国

13、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扩大内需”,200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到2007年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到2012年十八大报告提出“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第一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11月十九大报告提出“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推动实现更高层次的供需动态平衡”,这两次的提法开始将需求和供给统一进行考虑。到本次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这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和突破。从经济学发展历史

14、而言,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学还是在西方经济学均是宏观经济运行中最核心的问题,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但是分配、交换和消费互相影响同时反过来作用于生产,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决定生产。西方经济学认为短期内需求决定供给,长期内供给决定需求,需求管理更多的是熨平经济波动,而长期增长的理论则极少为需求管理留下空间。中国自从1998年以来坚持扩大内需,尤其在促进居民消费需求方面出台了众多的政策,但是从整体而言收效不大,居民消费率依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左右。加上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和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等因素,经济增长速度开始阶梯式下降,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逐步意识到经济运行的主

15、要矛盾还是在供给侧,在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而与此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需要内需扩大的配合,并且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二十大提出“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需要我们后续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从动态角度将需求因素引入增长框架,将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结合从事理论、实证和政策研究。二、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的现实意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的理解,从狭义的角度而言,就是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6、从广义的角度而言,需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纠正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有效降低收入不平等与财富不平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从而促进有效需求的提升和扩大内需战略的更好实施。而扩大内需战略不但需要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普惠金融的进一步推进、消费环境的改善从而提升居民消费率,而且需要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积极性,在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实施更为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最终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国应当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