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952828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抗凝治疗是临床上一致公认的VTE防治基础。本共识基于护理循证实践,从护理人员临床专业经验和患者感受及愿望出发,建立了规范的抗凝剂皮下注射操作流程,旨在使护理人员掌握正确的抗凝剂皮下注射技术,从而降低注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保证抗凝治疗临床效果,促进医疗安全。该领域护理专家根据近年临床实践,结合检索文献及相关meta分析,通过多次会议研讨,反复修改制订出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专家共识,旨在为实现抗凝剂安全注射规范化。常用皮下注射抗凝剂注射工具选择抗凝剂注射

2、针头越长,注射至肌肉层的风险越大。除预灌式注射器外,选择注射工具需根据个体体型、生理特点和抗凝剂剂型。对于儿童和消瘦患者,尽可能选择短型针头,捏皮注射时捏皮注射时严格把握进针角度和深度,以降低肌内注射风险。适应证VTE预防:大手术围手术期患者;存在VTE中、高危风险的卧床患者;高凝状态且物理预防措施无效患者。VTE治疗:DVT伴有PTE;急性周围型DVT伴有血栓延伸;中央型和混合型DV;癌症相关血栓形成;口服抗凝效果欠佳的复发性VTE;肝硬化伴有门静脉血栓形成;急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内脏静脉急性血栓形成。其它治疗领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肾病;由抗磷脂综合

3、征、自身免疫病等因素引起反复自然流产等疾病的抗凝治疗。知情同意告知患者及家属抗凝治疗的潜在风险、对策和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充分理解和尊重患方知情选择,知情同意后签署抗凝治疗知情同意书。操作流程和步骤注射部位推荐意见1:对非妊娠期成年患者,无论单次注射或长期注射,抗凝剂注射部位优选腹壁。腹壁注射部位是,上起自左右肋缘下Icm,下至耻骨联合上1cm,左右至脐周10cm,避开脐周2cm以内。推荐意见2:特殊人群注射部位选择,如对儿童患者,适宜选择臀部或大腿;对妊娠晚期(妊娠28周至临产前48h)患者选择腹壁注射时,经B超测定双侧前上侧腹部、前下侧腹部、中上侧腹部

4、、中下侧腹部8个区域皮下组织厚薄程度,在确定皮下组织厚度大于注射针头直径后,予以左右腹部轮换注射。注射体位推荐意见3:腹壁注射时,患者宜取屈膝仰卧位,嘱患者放松腹部。推荐意见4:上臂外侧注射患者宜取平卧位或坐位。坐位注射时上臂外展90。(置于椅背),患者肩部放松。注射部位轮换推荐意见5:非妊娠期成年患者需长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推荐注射前使用腹壁定位卡定位。注射前是否排气推荐意见6:推荐采用预灌式抗凝针剂,该针剂注射前不排气,针尖朝下,将针筒内空气轻弹至药液上方。注射角度推荐意见7:左手拇指、示指相距56cm,提捏皮肤成一皱褶,右手持注射器以执笔姿势,于皱褶最高点垂直穿刺进针。注射前是否抽回

5、血推荐意见8:注射前不抽回血。注射速度与拔针推荐意见9:持续匀速注射IOs,注射后停留10s,再快速拔针。注射后是否按压推荐意见10:拔针后无需按压。如有穿刺处出血或渗液,以穿刺点为中心,垂直向下按压35min0注射后是否热敷、理疗推荐意见11:注射后注射处禁忌热敷、理疗。整合实践身份识别:携用物至患者床边,核对身份,解释操作流程并取得配合。操作前评估:评估患者身体情况: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评估患者局部情况:。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合作程度。操作前准备:护士职业素质准备;患者:注射部位清洁,符合注射要求;环境:清洁、安静、安全,温度、光线适宜;用物完备:治疗盘、弯盘、预灌式抗凝剂、复合碘棉签、

6、无菌棉签、利器盒、快速手消毒液、腹壁皮下注射定位卡。注射流程使用预灌式抗凝剂,无须排气,气泡在上;使用腹壁皮下注射定位卡,按数字顺序合理选择注射部位;(3)消毒:有效碘含量为0.45%055%的复合碘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螺旋式消毒两遍,范围直径25cm,自然待干;保持左手拇、示指相距56cm,提捏起腹壁皮肤使之形成一凸起皱褶;于皱褶最高点快速垂直进针,毋需抽回血;缓慢匀速推注药液IOs,药液推注完毕针头停留10s,快速拔针后不按压;操作前、中、后认真核对身份和药物信息,妥善安置患者并做好皮下注射后健康宣教;终末处理、洗手、记录、签名。抗凝剂皮下注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对策皮下出血处理对策:记号笔标

7、记皮下出血范围,严密观察并记录;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皮下瘀斑的药物有硫酸镁湿敷贴、水胶体敷料、云南白药、多磺酸黏多糖乳膏等。疼痛处理对策:非预灌式注射剂注射时,宜选择长度最短、外径最小的针头;注射时避开毛囊根部;复合碘棉签消毒并完全待干后再注射;针头距离皮肤高度适中,以腕部力量穿刺,进针轻、稳、准;注射全程患者感觉注射部位锐痛剧烈或持续疼痛时,应检查和评价注射方法是否得当;儿童患者应限制12名家长陪同,指导家长注射过程中配合引导患儿注意力转移。渗(漏)液处理对策:预灌式注射剂注射前不排气,推注前确保空气完全在药液上方,药液推注完毕将0.1m1空气推入注射器乳头以排出残余药液,针头停留IoS后快速拔

8、出;拔针后如发现皮肤渗液,则需适当压迫,压迫力度以皮肤下陷1cm为宜。过敏反应处理对策:注射前充分评估患者过敏史,存在肝素类药物过敏或HIT病史者禁用。注射后发生HIT患者,可选择阿加曲班等非肝素类抗凝药物,需停用低分子肝素并选择替代抗凝用药。皮疹瘙痒明显者,可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退热贴有止痒、止痛、化瘀、消肿的作用。弯针、断针处理对策:安慰患者,保持原有体位,防止断针向肌肉或深部组织陷入。避免情急之下采取抠、挤等方法,造成局部组织红肿、破溃,加重取针难度和局部组织感染,甚至导致断端针头游走、移位。断针部分显露于皮肤外,护士可用无菌镜子或蚊钳夹针拔出;断端与皮肤相平,断面可见,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直向下,按压断针周围皮肤使之下陷,使断面露出皮肤,右手持无菌镜子拔出;断端完全没于皮下或肌层,可在X线定位下,局部切开取出。结语本共识从多方面、多角度诠释了抗凝剂皮下注射规范的技术操作流程,在若干细节上达成共识,形成多条推荐意见。希望本共识能够成为抗凝剂皮下注射技术质量控制与管理的依据,保障患者安全,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最终使广大抗凝剂皮下注射治疗患者获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