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习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心得体会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学习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心得体会2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学习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心得体会2篇第一篇:金秋十月,硕果累累,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如约而至。流水涓涓,汇为汪洋;星光灿灿,化为银河。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给相关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条承载文明记忆、寄托未来梦想的希望之路,以生动的实践和精彩的现实,开启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彪炳于人类文明史册。以行动力“推进”硬联通,共建”发展之路。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也是人类社会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现共赢共享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就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致力于缩
2、小发展鸿沟,给沿线国家提供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促进各民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将各种冲突和矛盾的干戈化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玉帛,推动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十年间,我国全方位推进与共建国家的务实合作,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不仅拉近了共建国家间的距离,也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以凝聚力扩展“朋友圈,共建”开放之路。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各方的大合唱;不是中国的对外援助计划和地缘政治工具,而是联动发展的行动纲领。在一带一路这条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上,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
3、同中国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从最初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拥有六大洲109个成员,带动资本近1500亿美元;已通达217个城市的中欧班列完善了亚欧陆路运输网络,构建起了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畅通安全的亚欧物流新通道。只有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才能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共同繁荣。以创新力”树立新标杆“,共建创新之路”。发展的故事中,最令人振奋的是创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创新始终是一个关键词。我国与共建国家在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科技人文交流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了名副其实的创新
4、之路。纵观全球科技发展大势,协同创新、合作创新、开放创新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对于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我国应以营造创新生态为重点推动一带一路创新发展提质增效,推动多元主体开放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无障碍流动,完善一带一路创新生态运行机制,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历经10年的耕耘,一带一路从美好愿景变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大道同行,和合共生。每个国家和个人都有责任回答好建设一
5、个什么样的世界,人类社会如何走向更光明的未来这一时代课题。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走好从中国出发的绿色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循迹茶马古道,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之路。生态兴,文明兴,让绿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千年前兴起于西南地区的茶马互市把一片绿色的中国茶带给世界,时光流转,中老铁路牵手中欧班列,雅万高铁建成通车,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不仅是一片茶叶,更是绿色发展的智慧和行动。通过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国际合作,中国搭建起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将生态红线、自然资本核算等环境治理知识进行共享,推动环保技术引进来、走出去。此外,
6、中国发挥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创新优势,加大对沿线国家风电、光伏、水电开发利用的支持力度,实现能源部门绿色低碳转型跨越式发展,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为推进全球环境治理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追寻漫漫瓷路,走好匠心独运、产业转型的创新之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技法的推陈出新、创意的别出心裁和科技的与时俱进孕育出瑰丽的陶瓷文化。古有种类繁多的瓷产品远销世界,引领国际贸易风尚百年;今观3D打印技术与瓷艺巧妙融合,传承与创新齐头并进。从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到建立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中国与沿线国家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合作已驶入快车道。一带一路构建起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让资金
7、、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安全有序的流动。沿着创新之路,一个发展理念相通、要素流动畅通、基础设施联通、产业链条融通、人才往来顺通的创新共同体正从美好愿景变为现实。溯源丝绸之路,走好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明之路。世界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人类进步的要义在于互学互鉴。古丝绸之路的开拓不靠利盾和骑兵,也不用坚船和利炮,而是以货物与驼队,凭宝船和符节。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吸收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在实践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当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积极开展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丝绸之路博物馆联盟等合作机制竞相涌现;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万里茶道文化旅游博览会等优质活动深受好评;鲁班工坊、孔子课堂等人文交流项目赢得广泛赞誉。中国积极践行平等、互惠、包容的文明观,围绕通民心、达民意、惠民生,做好贸易往来和互联互通,以实际行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让延续千年的古丝绸之路激荡起时代回响,让世界文明的花园百花齐放、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