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2022版新课标心得体会(共三篇).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95701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2022版新课标心得体会(共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习2022版新课标心得体会(共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习2022版新课标心得体会(共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习2022版新课标心得体会(共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习2022版新课标心得体会(共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2022版新课标心得体会(共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2022版新课标心得体会(共三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学习2022版新课标心得体会(共三篇)第一篇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对以后的数学教学有着非常强的指导作用。为了更好地理解新课标,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认真聆听了 XX大学XXX教授关于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与核心素养的报告,受益匪浅,现分享我的几点感受:一、感悟计数单位的意义,了解运算的一致性。XXX教授在讲座中说道:“如何在小学阶段,体现数的认识和运算的一致性”很重要。对于小学阶段的“数与运算”主题,尤其强调整体性和一致性。这种整体性和一致性体主要现在:计数单位的统一。不禁让我回忆起:2021年杭州的“千课万人”论坛会中,曾听过特级教师张国良

2、老师的分数的加减法这一课。在课堂上,张老师在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完之后,抛出了一个问题:“整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通过探索交流,孩子们发现:其实它们的运算本质都是“计数单位保持不变,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尽管形式不同,他们都有着相同的灵魂”。顿时让听课的我豁然开朗!从整体上理解数和运算更加清晰,这样的前联后沿,让运算教学更具结构。以往教学整数、分数、小数的运算教学时,常常都是通过现实意义说明各个运算的道理,缺乏一致性,让学生认为它们的运算不同,反而容易扰乱学生的思维。因此,2022年的新课标将重点体现数的认识和运算的一致性。其实也是对我们这些数学老师提出了

3、更高的要求:应该为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意识等核心素养提供基础。二、跨学科教学的挑战新课标中提倡把跨学科的内容融于教学之中。通过多学科的横向联合,增强学习的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比如:近几年常常出现的数学阅读理解题,在要求学生基础扎实的前提下,还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面对这样的改变,虽然让我觉得有些迷茫,但更多的是兴奋和期待。跨学科的教学提升了对一线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要求。我们不仅需要钻研数学学科的知识,也同时需要去了解其他学科的内容(尤其是语文、科学、历史等等),多听听其他学科老师的课堂。只有自己勇于“跨界”学习,才能践行“学

4、科融合”的教育要求,才能更全面的培养学生。在综合与实践方面也同时增加了跨学科的内容。把原来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这部分内容以“主题活动”(小学)的形式在综合与实践中进行呈现,这也是学习方式的一大重点改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灵活的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基于学生的基础和前概念,引导学生们在活动中讨论、质疑、交流,最后实现问题解决,有助于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三、传统文化要有数学传统文化要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要践行在数学学科中,所以数学课程内容将增加了很多传统文化内容的介绍,比如:“曹冲称象”、“度量衡的故事”、“圆周率的故事”等等。同时,XXX教授也提醒数学老师们:要注意数学学科讲传统文化要与其他

5、学科的不同,要教会孩子们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传统文化的知识。例如:曹冲称象的故事中,除了介绍重量单位之外,老师们还要讲解“等量的等量相等“、“总量等于分量和”的道理。这些都值得我们这些数学老师去探讨,在未来的教学中认真的思考。2022年新课标中还有很多需要我不断认真研读的内容,如:方程移到初中、百分数移入“统计与概率”、强调代数推理和几何直观等等。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新的理念总是需要富有胆识、敢于创新的人来实践它。新课标的学习不仅让我明确了教学方向,也激励着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研究和成长。第二篇我们XX小学最近倡导教师学习新课标,认真研读后,我从中受益匪浅。我就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一.

6、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写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己有。一味地读,一味地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

7、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并不看重,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现在好多教师在执教课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交流,抽学生轮流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

8、,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万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

9、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走进自然,走近生活,融入社会。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

10、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第二篇最近,我认真研读学习了 2022年新课程标准。学习后,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一、新课标增强了指导性。新课标的改革明确提出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难,而过去是没有明确规定的。这也对应着双减精神的落地。学生只需要专注于简单常规题,把他们学的更加扎实即可,不必去钻过深过难的知识。二、新课标将更加突出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新课标将更加突出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明确要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数学能力来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新课标给出的导向很明确,就是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

11、实际应用。这是不是给我们一些启发,未来应用类的题目会多一些,多学科联合类的题目也会明显增多,试题也会更加灵活多变,让学生可以运用数学能力解决生活和其他领域的问题。我们会发现现在试题文字量增大了,学生能把它读懂,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其实就是在考察数学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各个知识点的时候,都要主动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个知识点,它是怎么来的,它最初是为解决什么问题而被提出的,它还可以怎样被应用。学生只有回归课本,多结合生活场景去思考,才能把这类题学好做好。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本身的魅力,而不是陷入到没有实际意义的难题中。三、试题命题指导更加重视概念定义的考察。课标中指出:问题的设置要有利于考察对数学概念、性质、关系、规律的理解、表达和应用,注重考察学生的思维过程,避免死记硬背、机械刷题。新课标更加重视对概念定义的考察,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刷题和死记硬背。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多思考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和应用,还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数学文字部分也就是概念定义关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