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凌晨三点后》点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别的凌晨三点后》点评.docx(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特别的凌晨三点后凌晨三点后的街上一片寂静,呼呼的夜风吹走夜市残留的味道。许多深夜食堂打悻了,独独有那么一家卖炖盅的特别极了,凌晨三点后的饭店不再是卖食物的店,而是送温暖的城市角落。“十二点后炖盅八折,三点后免费送!”,这是店门口的牌子上写的,它是夜市街上独特的店。好多人都说想试试在凌晨三点后去喝免费炖盅,但是当被问到:“你喝到了吗?,他们多半是沉默的。我的朋友在这个特别的时间点上去过,第二天什么也不愿意和我说,只是劝我自己去看看吧。我取笑她肯定是没有去,要么就是这件事只是炖盅店的宣传,实际上没什么免费的炖盅。想去看看,这个想法在我心里挠痒痒。坐夜车从旅途上回来,到了站下车觉得饥肠辘辘了。正好想
2、起,那炖盅店不是晚上还营业嘛,去看看呗!我们一家三口就赶在了凌晨三点前一些些时间去到了那里,妈妈拽拽爸爸的衣袖说:“哎!要不咱们晚点进去吧,说不定能喝免费炖盅呢。爸爸好面子,不听妈妈的话就进去买了三份,坐在靠门的桌子吃。时针渐渐走过三点,外面陆陆续续走进了一些特别的人。有流浪汉,有农名工,还有身穿廉价西装的年轻人。前台的人已经把要送出去的炖盅摆好了,他们一个接着一个排队领取。其中有一个很瘦的流浪汉,双手接过炖盅,口里不住地说谢谢。他可能是一天都没吃饭了,一碗汤水很快就下肚,连里面的汤渣子也吃得一干二净。然后舔舔嘴唇,一幅意犹未尽的样子,又重新排到队伍后面想再拿一份。妈妈在旁边看着,红了脸。其他
3、的人领取之后,都安安静静地蹲在角落吃,怕自己弄脏了店里的桌椅,也怕吓着为数不多的客人。吃完了,也顺手帮服务员打扫一下。这一切都这么默契,我看着这一幕真的难以开口说什么,没有亲身到这里的人是无法体会我现在悲喜交加的心情。底层的可怜人游走在繁华都市的边沿,他们的日子不是生活而是生存。凌晨三点后的炖盅店,给他们送上一盅温热的汤水,暖了几颗心,这是久违的生活的温暖。点评:我觉得是构思较佳的短篇小说。第一段,不该透露太多。第二段,“我”身边的去喝过半夜三点之后免费炖盅的人的“表现”还不够合理,恐怕不是“沉默”“不愿意和我说,而是欲言又止、眼神有些尴尬。第三段,略微强化下妈妈想喝免费炖盅的的表现,可以从之
4、前就铺垫,而把爸爸写成似有所知的样子。第四段,如果不点明这些人是流浪汉、农民工(不是“农名工”),而是通过你的描写让读者确认他们的社会底层身份,更好;“身穿廉价西装的年轻人”,这个就很好,写出了“伪白领”的尴尬,就像孔乙己;而且,这些人在店中的表现似乎有些太“逊”了,写他们默默、饥馋、略表感谢即可;这一段中,写妈妈脸红可能也过了,写她若有所思,责怪爸爸不早点说透,即可。第五段,可以把第一段的某些“透露”的文字后移到这里。上官钮琪学校的老师一直说我的叙述语言太多,缺少描写这具体是什么问题呢?不知道。我想可能是:在记叙中急于把故事讲完,而没想到在某些地方应该停下来,打个结,留下一个记号,然后继续讲故事。记叙,固然讲究自然、流畅,但有时候需要停下来进行描写,或者伏笔、铺垫、照应。这样,记叙的线索就像是一条多处被打了结的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