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土壤风险评估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土壤风险评估技术规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土壤风险评估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土壤风险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堆存场所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价。本标准不适用于农业固体废物、放射性物质、致病性生物堆存场所和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周边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838地农水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2、(试行)GB16889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3660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8772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HJ25.1建设用地十.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25.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25.3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20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9I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166土壤环境监测
3、技术规范环办土壤函(2017)97号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试行)环办土壤函(2017)1021号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点位布设技术规定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固体废物so1idwaste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经无害化加工处理,并且符合强制性国家产品质量标准,不会危害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或者根据固体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程序认定为不属于固体废物的除外。(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
4、3年实施)固体废物堆存场所so1idwastestoragesite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指堆放、存放固体废物所占用的场地,包括固体废物的贮存场和填埋场。贮存场指用于临时堆放固体废物的土地贮存设施,填埋场指用于最终处置固体废物的填埋设施,封场后的贮存场按照填埋场进行管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nonhazardousindustria1so1idwaste企业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且不属于危险废物的固体废物。(来源: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危险废物hazardousso1idwaste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
5、废物。(来源: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生活垃圾househo1drefuse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3年实施)关注污染物contaminantofconcern根据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堆存物污染特征、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和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利益相关方意见,确定需要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土壤污染风险评价的污染物。4工作程序和内容4.1 工作程序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土壤风险评价分为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价三个阶段,工作程序如图1所
6、示。图1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土壤风险评价工作程序4.2 工作内容4.2.1 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是以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踏勘与人员访谈为主的阶段,原则上不进行现场采样分析。若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确认堆场已按相关规定实施规范化管理,当前和历史上均无可能对周边土壤造成潜在污染,则认为堆场对周边土壤污染风险可以接受,调查活动可以结束。4.2.2 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是以采样与分析为主的污染证实阶段。若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阶段表明堆场对周边土壤、地下水等存在可能的污染风险时,需进行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确定污染途径、潜在污染范围、污染物种
7、类和污染浓度(程度)。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包括信息核实和污染途径判别、堆场潜在污染影响范围识别、采样点位布设、样品采集、样品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数据质量评估等。423风险评价采用对标法对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结合环境质量评价结果,采用单要素和综合评分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堆场土壤风险评价,根据堆场土壤风险评价结果,提出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建议。5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5.1 资料收集与分析5.1.1 资料收集收集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堆场基本信息、堆场及周边土地利用变迁资料、堆场及周边环境资料、相关政府文件、区域自然和社会信息、其他相关资料等。堆场周边土
8、壤可能同时受其他污染源影响时,需调查其他污染源影响情况。5.1.1.1 堆场基本信息堆场名称、地理位置、建设时间、使用年限、占地面积、堆场污染防治措施、配套措施及其平面分布图; 堆场环保基础设施运行情况。 堆存物种类、性质、数量、来源、分布区域及堆放记录; 堆存物来源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产品及产量、原辅材料及用量等。5.1.1.2 堆场及周边土地利用变迁资料 用于辨识堆场及周边土地利用状况的航片或卫星图片: 堆场及周边土地利用和规划资料; 辅助性评价堆场及其周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历史资料。5.1.1.3 堆场及周边环境资料一堆场与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地保护区等的位置关系;堆场及周边其他污染源分布;
9、堆场及周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记录、环境污染事故及处置记录。5.1.1.4 相关政府文件政府机关和相关机构所保存和发布的环境资料,包括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或表、堆场竣工验收报告、环境监测报告等。5.1.1.5 区域自然和社会信息堆场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土壤、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和气象资料等;堆场所在区域的人口密度和分布、敏感目标分布和土地利用方式;区域所在地的经济现状和发展规划,相关政策、法规与标准等。5116其他相关资料,环保投诉、新闻报道等5.1.2资料分析调查人员应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识别资料中的错误和不合理信息,如资料缺失影响堆场土壤环境风险判断时,应在报告中说明。5.2
10、现场踏勘5.2.1 现场踏勘的范围以堆场废水排放径流、大气沉降主导风向和地下水下游区域为主,还应包括堆场潜在污染影响范围,该范围由现场调查人员根据污染可能迁移的距离来判定。522现场踏勘的主要内容现场踏勘的主要内容包括:堆场的现状与历史情况,堆场周边土地利用现状与历史情况,堆场所在区域的地质、水文地质和地形地貌情况等。5.2.2.1 堆场的现状与历史情况堆场土地利用类型变迁情况;堆场防渗系统、渗源液收集和导排系统、雨污分流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废水处理系统、应急设施及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及运行情况;堆场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的规范化情况;堆场历史使用中留下的可能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
11、异常迹象。5.2.2.2 堆场周边土地利用现状与历史情况堆场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变迁情况;堆场周边地面上的沟、河、池,地表水体、雨水排放和径流以及道路和公用设施。5.2.2.3堆场所在区域的地质、水文地质和地形地貌情况对堆场及其周围区域的地质、水文地质和地形地貌应观察、记录,并加以分析,协助判断周围污染物是否会迁移到堆场,以及堆场内污染物是否会迁移到地下水和堆场外。1.1.3 现场踏勘的重点重点踏勘对象一般应包括:堆场及附属设施;管线、排水管或渠、渗灌液收集池及应急池;恶臭、化学品味道和刺激性气味,污染和腐蚀的痕迹;其它地表水体、取水井等。同时应观察和记录堆场及周边是否存在可能受污染物影响的居民区
12、、学校、医院、水源地保护区以及其它公共场所等,并在报告中明确其与堆场的位置关系。1.1.4 现场踏勘的方法可通过对废水排放径流、大气沉降主导风向的辨识、摄影和照相、现场笔记等方式,并结合使用现场快速测定仪器,初步判断堆场潜在污染状况。1.1.5 安全防护准备现场踏勘人员在踏勘前应根据堆场的具体情况掌握相应的安全卫生防护知识,并装备必要的防护用品。5.3 人员访谈5.3.1 访谈内容应包括资料收集与分析和现场踏勘所涉及的疑问,以及信息补充和已有资料的考证。5.3.2 访谈对象访谈对象为堆场历史或现状的知情人,应包括:堆场管理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官员,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官员,堆场历史和现状各阶段使
13、用者,以及堆场所在地或熟悉堆场的第三方,如附近的居民。5.3.3 访谈方法可采取当面交流、电话交流、电子或书面调查表等方式进行。5.3.4 内容整理应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并对照已有资料,对其中可疑处和不完善处进行核实和补充,作为调查报告的附件。5.4 污染识别本阶段应结合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等,开展堆场规范化管理评价,主要评价堆场建设、运行过程中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要求,明确堆场是否对周边土壤、地下水等存在潜在污染,并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提出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建议。堆场规范化管理评价依据具体详见表1。表1堆场规范化管理评价依据项目生活垃圾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评价依
14、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50869)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地方法律法规及标准若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确定堆场及周边区域历史和现状均未存在潜在污染,调查活动可以结束,编制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土壤污染状况第一阶段调查报告,编写提纲参考附录A。若现场快速测定仪器发现存在超标等存在潜在污染的堆场或存在下列情景之一,则应开展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过程中发现历史或现状未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堆场; 堆存物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堆场; 历史上曾发生过泄露或环境污染事故的堆场
15、; 土地利用变迁历史资料缺失,不能排除周边土壤、地下水已受污染的堆场。6第二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6.1 信息核实和污染途径判别对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已有信息进行核实,包括堆场基本信息、堆场及周边土地利用变迁资料、堆场及周边环境资料、相关政府文件、区域自然和社会信息。核实上述信息的来源,以确保其真实性和适用性。根据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情况,判别堆场对周边土壤污染影响途径类型,具体详见表2。表2堆场对周边土壤污染影响途径类型污染途径类型描述大气沉降污染型大气中氮、磷、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在重力作用下直接沉降或通过雨雪等方式沉降到土壤和地表水体,造成污染废水污染型污染物随废水进入土壤和地下、地衣水体,造成污染综合污染型土壤和地下、地表水体同时受大气沉降和废水污染6.2 堆场潜在污染影响范围识别依据堆场的具体情况、堆场周边水文地质条件、污染物扩散规律以及周边土地利用分布情况等因素,判断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可能分布,识别堆场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