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讲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5讲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25讲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1(2015全国II卷28)奕听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森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2. (2017海南高考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二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
2、惯例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3. (2018全国卷11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4. (2013全国II卷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然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
3、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5. (2016全国I卷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6. (2018全国卷1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
4、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7. (2016全国In卷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8. (2019海南高考8)1897年,清政府根据两年来很多官员的建议,发布上谕,决定逐步将江南制造总局从上海迁往湖南,同时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军事工厂。这一决定旨在.降低生产成本B.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C.加强国防安全D,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9. (2014海南高考14)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
5、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0. (2011新课标卷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11. (2018北京高考16)1903
6、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12. (2011北京)图8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RB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r(CIVI1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eW1.算UA.主张
7、武力解决争端西送一)A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r凄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13. (2014全国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捕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二他们“不但不肯回箱,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工清廷
8、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材料二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埃瑞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市镇。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IIOo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安边章程。摘编白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