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医术语的理据性及对医学术语教学的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中医术语的理据性及对医学术语教学的启示.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试论中医术语的圉居性及对医学术语教学的启示素问气交变大论有1所谓治化而人应之也T人乃自然之躯,人体的活动随着天地的运动而变化,研究医道需上处天文,下晓地理,中知人事。中医在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中融文、史、哲于一体,凝聚若中华民族关于生命、疾病、健康的认识和智慧。作为中医药文化的载体,中医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明白中医学使用的语言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医的理论2。然而,由于中医古典文献是由古汉语写成的,所以描述中充满了中国古代文史哲思想,加之受近代以来传统文化断层与思维方式变化的影响,当代人去理解中医语言,尤其是大量的中医术语已非易事,更谈不上去体悟天地之气、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域方宜对人的健康所产生的
2、影响。如何帮助人们学习和理解这门集古雅与科学于一身的语言?揭示中医语言创造和发展的原因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对其语言形式知其然,还可以知其所以然,领略中医语言的风光。1中医术语的理据在语言的演变进程中,每个诱发或促使其存在、变异和发展的动因(motivation)都是1理据”3。汉语的理据研究由来巳久。以训诂学为主体的古代语言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语义问题,无论是汉语辞书之祖尔雅、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还是我国首部运用声训解释事物命理理据的词源学专著释名,翻非常注重语言的语义研究。从总体上耒说,中国传统语言研究认为语言是有理可据的,正如稀名序开篇中关千百姓口中.名与实的问题: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
3、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都、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现当代中国理据研究在延续古代语言研究传统的基础上,推进了汉语词汇的语源研究,可以说既有传承又有新的发展。通过回顾国内古今理据研究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对汉语的理据研究历史悠久,且成果卓著,但关于中医术语的理据研究还比较薄弱,对理据的了解难,且一些中医术语的理据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早巳淹没于世,但挖掘隐藏在中医术语背后的本质对中医的认知、发展和传播具有重大的意义。2探究中医术语理据的方法中医术语的理据主要通过语词的词内(声、形、义)和词外理据两部分获得。2.1 词内理据2.1.1 拟声理据顾名思义,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
4、,也称作象声词司。常见汉语拟声词,如自然界的蛙叫声“呱呱、水流声哗啦”等。中医术语中也存在少量拟声词,如噫嘻穴和“阿是穴”就是两个拟声的术语。为什么这两个穴位被称为“噫嘻穴”和“阿是穴”呢?这就需要了解其背后的成因。按压.噫喀穴”,人会发出噫喀”的声音。阿是穴,据说唐代医学家孙思遨在给一个患大腿疼痛的病人治病时,一连扎了几个穴位都未见效,他便在患者身上到处按掐,当按到某个压捕点时,患者喊道:1啊是!1孙思邀在此穴位给患者扎了一针,患者腿疼立即消除,于是便把此穴位定名为阿是穴工2.1.2 拟象理据拟象理据指字形和字义之间的联系。其形体与字的意义关系密切。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认为汉字属表意文字,字
5、形和意义关联性强6表意文字虽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多少留下了一点理据性的痕迹。中医术语拟象理据的探究畲要依敕古汉字造字方法和形体结构,如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构成,其中形旁和意义联系密切。例如,中医术语中表示疾病的形声字如痘m疮疹瘠疝荡皆是来源于此。再如“口”这个字,这个字的甲骨文形是口腔的外形,所以从字旁的字一般都与口腔有关,如吐喘喉M吞”咳等皆属此类。2.1.3 语义理据探求中医术语理据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认识术语中每一个语素,了解语素义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一部分中医术语的内部形式及词义,借此可以获得一部分术语的理据,剩下的理据需要从外部理据等诸多方面进行探究。但即便如此,也离不开对语崇义和词义的理解和
6、探究。(1)认识语素义从难易区分度上划分,语素义可以分为生字语素.熟字语素和义项不对等语素三类。生字语素:汉语的语素通过字耒外显,问题是认识不认识这个字或者这个语素,要认识它们并不困难,我们只需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即可完成。如中医术语中的“镜针,如果Rr是生字词素,那么通过查问词典或者跨书就可以认识它。通过查阅得知:键为古代铁质的一种掘土或挖药单的工具,见抱朴子外篇选民何假乎良史,何烦乎镶鼎r;针、锥等锐利的铁器,见宋书卷七四减质传1乃作铁床,于其上施铁镀。说文解字注:(境)鲸也。从金。取馨。”由此可知“镜针”为中医针灸中用于治疗的税利的铁状针,医学典籍灵枢九针论可知该针尖说突出,形若箭头,
7、主要用于中医针灸浅剌出血。黄帝内经列出中医九大针具,九针的形状和用途各异,据情选用,方可去痫。据此也可以得知镌针的大致形状和用途。熟字语素:熟字语素包含熟字熟义语素和熟字生义语素,饕于熟字熟义语素的音、形、义都是为人们所熟知的,此处仅讨论熟字生义语素。如在遇到中医术语中的一些语亲时,人们看起耒已经熟知该语本的常用义,但该词素义还原至该术语中却令人费解,因为该语素使用的是现在巳不用或少用的古僻义。试看下列术语中语素的古义:关格之关”与“格,现代词典中给出了关”的II个义项,其中常见的如“使开着的物体合拢;倒闭;放在里面不使出来”等,这些意义与关格”中的.关”都不对应。伤寒论中有“关则不得小便”,
8、因此.关”为小便不通的意思。再如,“病间,间0泊n)词典中给出了以下几种释义:空隙;隔开,不连接,如间隔、问断;挑拨使人不和,如离间:拔去,除去;偏僻的小路,如问行”(从小路走)。在以上所列几个义项中,找不到与“病问的中的问语素相对应的意义。刘宝楠论语正义引方言:南楚病愈者谓之差,或谓之间。故间”的意思是病略微好转。所以在辨析这类熟字生义语素时,仅靠主观傀断是靠不住的,必须查询考证,花费一番工夫。义项不对等语素:义项不对等语素为该复合词中的该语素在词典或辞书上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义项。例如丹皮”,词典给“丹”列出的义项分别是:红色;依成方制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的中药;姓。而这三个义项和“丹皮里的“
9、丹”义项都不对应,它实际指的是牡丹根,“丹皮即牡丹根之皮。由此可见,丹皮的首语素丹,并未采用词典上列出的义项,而是使用了以“丹”这一语素构成的另外一个词的词义,这时“丹”成了“牡丹”的意义支点。再如,赤游丹,这里丹”的义项使用了以丹”这一语素构成的另外一个词的词义一丹毒”,所以赤游丹是初生儿的1种丹毒。还有“丹田,指人身脐下三寸处,其来源为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之说,一般所指易守丹田即为易守下丹田,下丹田内藏如灵丹之精气之田,故丹田该词义中使用了以丹”这一语亲构成的另外一个词的词义一“灵丹工意义支点语素所表达的并不是自身的语素义,而是另外某个词的词义,故要了解它就
10、比一般语素要难一些,而把意义支点所代表的那个词找出来,便可以还原意义支点,找到该词最初的词义和原形。上文提到的生字语素,一般通过工具书都可猊得该语素的意义,即便是熟字生义语素也可以通过求本溯源、探寻古籍等方法获取其语义,揭示内部形式最困难的是由义项不对等的语素构成的中医术语,例如“半夏”并不是半个夏天或者夏天的一半,半夏”实为一中药名,源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开黄绿色花,地下有球形白色块茎,药用可做止咳、祛痰、止吐剂。据此,仍然看不到与“夏”这个词素的关系,实则因其地下块茎成熟于仲夏,故取名半夏。遇到义项不对等语素时,单纯靠意会或主观推断是不可行的,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我们查询古籍、深入语义和生活中去
11、获得理据。(2)比喻造词的语法和语义结构比喻造词也称为相似造词,如A物在某方面与B物相似,A物既可以与B物相似,也可与C物相似,诸如此类,样式繁多。汉字“是用比喻、借代、象征等隐喻性思维将世界图式与物质符号融为1体的文字在中医术语这样高度凝练的结构里,词中语素分别代表本体和喻体。找出本喻体的语素代表,以及它们如何构成比喻和构成了怎样的比喻语义关系,才能帮助人们找到这类词的语法和语义结构。例如“牛皮葬”是喻体加本体的后中心结构,意为患有此病的部位皮肤坚鼻,如牛颈之皮。类似的有“鹤膝风,形容膝关节肿大,如仙鹤之膝。玛爪疯二人的手指、脚趾痉挛,不能伸展之症,此处用吗爪痉挛时的样子来形容手或脚趾不能伸
12、展开来的形态。也有本体加喻体的前中心喻体形式,如病灶”,说明病变处发炎受破坏,如火灶一般。再如术语中本体在词外,词中各语素共同代表喻体的外中心结构,如“氮感M壶腹”“奔豚等。“狐惑”为1种发生在口、般、生殖器部位的潴疡,因患者常精神错乱,起居不安,犹如受到狐狸迷惑,故名。壶腹指人体内有形结构皆大部分,犹如壶腹。奔豚,由肾内寒气上冲或肝火上逆所致,症状为膜部纹痛,有如小猪奔跑,因古时称猪为豚,故得名。通过比喻性的术语可以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这些中医名词。2.2 词外理据当语素义、内部形式、词义都明确,但仍然得不出其理据时,就要考虑词外理据。探寻词外理据需要从历史、文化、风俗等方面进行。2.2.1
13、原始理据原始理据是最初的造词理据,如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医术语造词的影响。一个民族的医学体系的确定与该民族的哲学密不可分8,中国古代哲学无人相应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等在中医术语中都有很好的体现,如天人相应法天则地”等明确地表现了人对自然界的相参相应,体现了把人看作一个整体,与外界环境合成一体的整体观念。“阴阳对立M阴阳消长2阴阳转化阴阳互根”等皆指明阴与阳的矛盾统一的关系;“五行归类M相乘相修亢害承制”阐述了五行中相生相克的关系。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思想中哲学思想对中医的影响。再如文化中独特的成语或典故对中医影响甚广。中医术语“郑声”,该词来源于春秋时期的郑卫之音的典故,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郑卫之
14、音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而两国流传的以男女之间的爱情和人民的反抗为主要内容的民歆被称作“亡国之音,中医术语中的“郑声”表示病人时日不多。2.2.2 民俗理据民俗理据是后人无法知其源理据时而杜舞出来的故事。例如中药名“杜仲”就不仅有一项民俗理据。这里试举两项:一是古时名为杜仲的人发现喝了某种树的树皮煎出来的汤汁之后,病痛消除,故将这种树称为杜仲树;二是古时名为杜仲的纤夫为了帮助纤夫去除腰膝酸捕的病症,拿着老翁给的树皮上山采药而不幸遇难,后耒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这种树皮命名为“杜仲,凡此来自人类生活实践的中药名数量繁多,如茵陈、刘寄奴、仓术、苏合香等,它们有的来自专业医者,有的来自文人墨
15、客,更有的来自山野村夫,但都集中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惠。3中医术语的理据性对医学术语教学的启示如前所述,中医术语的理据性帮助人们在理解是什么1的基础上回答出.为什么*这一关键问题,直指术语成因和演变规律,这无疑对医学术语教学产生启发。把理据运用于医学术语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术语的概念和内涵,还有助于他们理解中医的思维方式和中医文化。如何在医学术语教学中对学习者渗透理据性的认知呢?笔者认为方式有三:首先,在术语教学中应补充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如中国古代哲学著作等,以增强学习者的文化素养。在长期的医学实践过程中逐步要立和完善的中医体系体现了中国传统思维和文化特性,不了解中国文化,就难以真正理解中医术语。中医的理论体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以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医理论体系产生和发展的影响为甚。如在讲授阴阳五行1元气学说时,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相关哲学作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在中医中的体现。中医的阴阳概念,阐明了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在阴阳对立统一的变化中得以体现,所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也要从阴阳变化规律着手,所以中医构建了以生之本,本于阴阳”为生命观的理论体系9。五行学说来源于中国古代贤哲对事物进行的分类。中医的五行,即以五行特征去探究人体内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何谓“元气”?说文解字说:元,始也。0中医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