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等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等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方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1、目的12、工作依据13、适用范围14、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14.1 准备阶段14.2 测量阶段34.3 成果报告形式45、沉降变形测量55.1 测量基础要求55.2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55.3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55.4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655测量工作基本要求75.6 测量工作具体要求85.7 特殊环境下沉降观测错误!未定义书签。6、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106.1 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106.2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126.3 观测技术要求137、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147.1 观测点的设置原则147.2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177.3 观测技术要求188、
2、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208.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208. 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218. 3观测技术要求219、附表211、目的为统一宁安铁路NASZ-3标段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等线下工程的 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确保观测质量;为评估预测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 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磴轨道铺设时间,确保铺设质量,制定本方案。2、工作依据客运专线铁路无祚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 158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祚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 189号);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
3、007);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 183号);客运专线无祚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客运专线无祚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宁安城际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3、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宁安铁路NASZ-3标段线下工程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变 形观测及评估,本标段沉降变形工作内容包括路基(含既有线)、桥梁、涵洞、隧道 等线下工程,确保观测质量;未包括的内容,应按相关现行铁路设计规范、规定执行 或另行研究确定。4、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工作分为准备阶段、观测阶
4、段与评估阶段。各方应 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工作,各阶段成果报告内容要符合设计要求。4.1准备阶段4. 1. 1工作流程如图所示:线下工程变形观测 及评估项目启动X21-人员培训建设单位委托评估方 制定变形观测及评估1:作实施细则技术女底施工单位编制变形观 测作业指导书:理单位核ft是有淌足要求观测阶段图4. Ll准备阶段工作流程图4. 1.2工作内容如下:(1)技术交底:设计单位的明确技术要求:观测断面和观测点设置要求;观测设备埋设要求;对线下工程变形观测频次提出明确要求;对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2)编制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人员、设备情况;观测组织机构,按单位工程落实到负责
5、人;明确线下工程观测技术要求与实施方法;明确资料整理与提交文件的技术要求;特殊工点与特殊情况需单独制定沉降变形观测方案。(3)建立变形观测网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应明确基准点、工作基点与线下工程结构物相对位置, 明确路基、桥梁、过渡段等结构物观测点的里程。填写观测断面及观测点位置与工程属性信息,详见附表;填写基准点与工作基点信息表,详见附表;(5)埋设观测设备:按设计要求埋设观测设备;观测点标志要醒目,并由各沉降观测小组专门负责测点的保护与调整。4. 2测量阶段4. 2.1工作流程如图所示:图工作流程图4. 2. 2工作内容如下:(1)观测注意事项原始观测资料必须随观测进度整理,严格执行签署制
6、度;必须确保观测质量和观测时效。每个测段的资料测完后,必须在当天进行数据 处理分析,如发现测量精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应马上组织在次日进行重测;及时对沉降结果进行分析,当发现测点观测数据异常时(如墩台隆起或沉降突 然加大等),应采取措施对观测结果进行核查,排除人为因素后应及时将情况报告给 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对大面积水域中的水中墩观测等特殊情况单独制定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报建设 单位和评估单位审批;按设计要求定期对沉降检测网的工作基点进行复测;随观测进度同步整理资料,按照设计要求的文件格式和时间要求按时提供观测 文件;(2)是否存在问题:因各种因素引起的工程措施无法按设计要求时间实施,如路基预压时间
7、不足;因工期因素引起的观测时间无法满足要求;观测变形明显大于设计值;各方检查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其它问题等。(3)完成沉降变形观测报告按区段完成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4)提交评估申请:区段观测报告完成后向建设单位提交评估申请;4. 3成果报告形式完成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报告,主要内容如下:4.3. 1工程概况:工程范围、工程类型、工程地质情况等;4. 3. 2监测网布设及测量情况:(1)区段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2)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见附表1)(3)使用仪器的标称精度、仪器年检情况,沉降观测人员持证上岗情况。(4)测量精度标准与测量组织机构、测量实施情况等;(5)观测
8、基桩和观测点的保护情况,标志设置情况(6)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见附表2)(7)测点的沉降记录表;(见附表3)(8)测点的时间一荷载一沉降曲线与时间一荷载一沉降速率曲线(9)特殊情况说明:对沉降观测过程中沉降观测的数据是否出现异常点,说明如 何加强技术管理,及时分析发生异常的原因,如何采取补救措施确保观测数据真实可 靠。5、沉降变形测量宁安铁路NASZ-3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路基等建(构)筑物的垂 直位移观测为主,水平位移监测根据路基(含过渡段)、桥涵工点具体要求确定。5.1 测量基础要求5.1.1 宁安铁路NASZ-3工程测量的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5.1.2 结构物
9、的变形监测应建立独立的变形监测网,覆盖范围一般不宜小于4公 里,基准点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用精测网水准基点。5.1.3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充分利用CPI、CPH和水准基点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 监测的工作基点。5.2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本标段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表5. 2规定执行:表5. 2沉降变形测量 等级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 误差(mm)相邻沉降变形点的 高程中误差(mm)沉降变形点点位中 误差(mm)三等1.00.56.05.3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5.3.1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 测,根据沉降变形
10、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 测网用分级布网等精度观测逐级控制的方法布设。5.3.2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表5. 3执行: 表5.3等级相邻基准点 高差中误差 (mm)每站高差 中误差 (mm)往返较差、附 合或环线闭 合差(mm)检测已测 高差较差 (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三等1.00.30.6n0.8nDS05或DSl型仪器,按客运专线铁 路无祚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二等 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5.3.3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 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
11、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 制网坐标的相互转换。5.4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5.4.1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三类,其布设按 下列要求:(1)基准点。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基准点使用全线的基岩点、 深埋水准点和二等水准点,增设时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执行。基准点标石 埋设规格应符合图5. 4.1的规定。注:1盖;2 石专;3一素士; 4 -贫混凝土; 5 冻土线图5.4.1基准点标石埋设图(2)工作基点。要求这些点埋设在稳定区域,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 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工作基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 测量的技
12、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O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 监测需要。(3)沉降变形点。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 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 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等各专业布点要 求进行。5.4.2测量点的检测。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 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 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的
13、观测分为首次观测 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尽可能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 在区域沉降地区应每季度进行一次复测。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 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5.4.4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在区域沉降地区内,应对工作基点的 沉降量进行监测,如果在两次复测期间,发现工作基点变形超出两倍中误差应及时通 知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并提交观测资料。经核实后应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的各 期实测高程进行修正。5. 5测量工作基本要求5.1.1 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 的参考点,
14、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5.1.2 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5.1.3 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首次(即零周期)观测应进行往返观测, 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经严密平差处理后的高程值,作为变形测量初始值。(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 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准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 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 测点进行观测。实行“五固定
15、”即“固定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固定人、固定测量仪 器、固定监测环境条件、固定测量路线和方法”,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5.1.4 针对低矮桥墩、异型桥墩,空间小,尺子不能直立的情况,应在测量厂家 定制短尺进行测量;也可采用倒尺的方法进行。5.1.5 沉降观测均采用电子水准仪,不得采用光学水准仪。5.1.6 测段观测完成后数据,必须及时整理观测数据。5.1.7 当发现沉降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必须首先自查,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 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测,并提交自查分析报告。5.1.8 在观测过程中,应做好一些重点信息的记录,如对架梁、运梁车通过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