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实践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式学习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实践与思考.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项目式学习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实践与思考黄晨新课改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到了初中体育教学有 效性的问题,体育课对于培养初中生的体魄,提高身体素质有着十分 重要的意义。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变紧张了很多,而体育课作为 为数不多的放松时间,教师更应当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本文将围 绕项目式学习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教学实践展开探讨。1引入项目模仿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规范动作体育教学工作 开展过程中,笔者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在 课堂上,喜欢运动的学生会格外积极地参与课堂运动,而不喜欢体育 运动的学生也会敷衍了事,这直接导致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不佳。原本 缺乏体育锻炼的学生,即
2、便是上过体育课之后也还是没有得到充分有 效的锻炼,这就要求要灵活转变教学思路,促进所有学生的体育锻炼。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大多数学生比较 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性格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体育重点动作的时 候,可以挖掘学生的模仿能力,教师通过单纯演示体育动作,让学生 观察在这些体育项目中分别存在哪些技术要点,积极引导其自主探索 这些规范的体育动作。例如:教学“太极”的相关动作时,如果是教师手把手教学,将 每一个动作都拆分开来细致讲解,学生反而会感觉教学节奏太慢,容 易让初中生感觉枯燥,从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 中,笔者发现,教学这种整体性较强的动作时,教师
3、实际上可以开展项目化的教学。比如将第一小节的太极举摘取出来,让学生自主观察教师动作的 特点。比如:“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考验一下大家的观察能力,接 下来老师会给大家出-个项目题,老师表演一段太极动作,谁最先学 会这段动作中的精髓,找到诀窥,就算是第一个完成了任务J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在课堂 上设置简单的学习项目,让学生自由观察教师表演的太极动作,在观 察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跟随教师的动作引导,模仿学习;也可以自 由为在教师身旁观察其动作的变化。如果学生发现教师的动作有任何 奇妙的地方,可以及时记录下来,并且和身边的人分享,大家一起研 究,找出教师这些太极动作中的特殊技巧。这种观察过程本质上也是
4、 在考验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体育基础水平,按理来说,具备相应武术基 础或者观察能力较强的学生会更加容易找出线索,不过教师设置的这 一学习项目,不是单一要求学生拥有观察能力或者体育基础,而是要 求学生综合运用多方能力,将教师的太极动作精髓给学出来,这是极 其考验学生学习专注度的一种项目化教学。太极并不是机械地做动作, 而是讲究形神一体,学生在观察的时候,除了模仿教师的动作,还要 感受教师在打太极动作时表现出来的神情状态,以及心如止水的心境, 这是这一项目最大的难点。和教师机械地讲解教学相比,这样的教学 方法更有利于激活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理,在项目化学习的过 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就沉浸在了教师设置
5、的教学氛围里,在这种背景 下,深入学习体育内容会更加快速高效。2引入互帮互助教学,适当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合作学习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但是运用过程中发现有很多不足, 比如小组成员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对”后进生” 的态度、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等,这就需要对合作学习进行进一步的 改进。教师在正式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可以将班级内部的学生打乱, 采用一对一互帮互助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教学球类运动,比如乒乓球和网球等项目时,教师可以 把全班学生打乱,然后将学生划分为擅长球类运动和不擅长球类运动 的两个大组,在两个大组中随机抽人组成互助小组,让比较擅长打球 的学生去教
6、学不太擅长球类运动的学生。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学生会 收获珍贵的友谊也能够获取有效的体育锻炼。结合这种教学方式的优 越性,教师可以进一步设置项目化的教学内容。比如将“乒乓球双人 对打”作为一项体育课练习项目,让学生先尝试完成几组乒乓球对打 练习感受这一体育项目的难度如果两名学生的合作对打比较顺利,教 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在乒乓球台上设置一些障碍, 让两名学生继续练习。当一名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另一名学生可以 及时给予帮助,两名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掌握乒乓球的关键技巧。在 体育课堂上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又丰 富了体育课的运动形式,让学生收获了多元化的学习体验,有助于综 合提升体育课的教学有效性。3总结开展模仿项目教学,有助于适应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激发其学习 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融入体育课堂,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项目 救学中科学引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小组内互助学 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技能水平, 同时也为学生的交往、互动提供了条件,提高了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作者单位: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