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一、内镜清洗质量监测目测法:对每件内镜及其附件进行检查,保证内镜及其附件的表面清洁、无污渍。清洗质量不合格的,应重新处理。其他方法:采用蛋白残留测定、ATP生物荧光测定等方法。二、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监测(-)消毒剂浓度监测:单次使用的消毒剂/灭菌剂应对每批次产品进行监测;多次使用的消毒剂/灭菌剂应每次使用前进行监测。(二)染菌量监测:1方法:同消毒液的监测2.频次:每季度监测1次三、内镜消毒质量监测1 .采样部位:内镜的内腔面2 .采样方法:用无菌注射器抽取IOmI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1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
2、检测。3 .菌落计数:将送检液充分震荡,取0.5m1,加入2只直径90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C营养琼脂15m118m1z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小时后计数。4 .结果判断: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X20。5 .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2m1分别接种90mm血平皿、中国兰平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35。C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四、结果判定消毒后的内镜: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细菌生长。五、监测频次1灭菌后的内镜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2 .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进行
3、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3 .监测方式:采用轮换抽检的方式,每次按25%的比例抽检。内镜数量少于等于5条的,应每次全部监测;多于5条的,每次监测数量应不低于5条。4 .当怀疑医院感染与内镜诊疗操作相关时,应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方法应遵循GB15982的规定。六、内镜清洗消毒机的监测1 .内镜清洗消毒机新安装或维修后,应对清洗消毒后的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2 .消毒液在每次使用结束后排放,必须重复使用时在限定次数内排放。每次重复使用时应确保消毒液具有杀灭微生物性能。3消毒液消毒效果的检测方法依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要求4 .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如附带水的处理设备宜使水质
4、的理化指标达到纯化水的要求,不得存储再次使用。5 .纯化水细菌总数10cfu100m1,并符合GB5749的要求。七、质量控制追溯管理1记录每条内镜的使用及清洗消毒情况,包括:诊疗日期、患者标识与内镜编号(均应具唯一性)、清洗消毒的起止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2 .记录使用中消毒剂浓度及染菌量的监测结果。3 .记录内镜的生物学监测结果。4 .留存内镜清洗消毒机运行参数打印资料。5 .记录手卫生和环境消毒质量监测结果。6 .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消毒剂浓度监测记录的保存期应6个月,其它监测资料的保存期应3年。八、注意事项1一次性使用消毒剂每批次进行浓度监测。2 ,重复使用的消毒剂配置后测定一次浓度,其后的监测频率遵循产品说明,产品说明未写的,消毒内镜数量达到规定数量的一半后,应在每条内镜消毒前进行测定。酸性氧化电位水在每次使用前,在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出口处,分别测定PH和有效氯浓度。3 .内镜冲洗液和冲洗水在每次处理过程中或每次处理后排放,不可回用。4 .在清洗、消毒和漂洗时,清洗系统确保各种液体在清洗和消毒的内管道和腔体内流通。参考文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新版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报批稿)GB30689-2014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卫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