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模拟试题考生注意:1、全卷共三道大题,100分2、考试时间3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一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A.追求并奉行法治B.大力发展经济C.维护世界和平2.在我国,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D.()打击恐怖主义A.依法治国B.以德治国3.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C.以人为本D.依法行政A.中共中央B.人民4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A.提高政府的公信力C.规范政府的行政权5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C.B.D.中央人民政府尊重和保障人权消除违法犯罪D.全国人大A.文化B,人才C.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
2、准则是(A公正、法治、诚信、友善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自由、平等、公正、法治7 .文化最深层的内核是()A.中华传统文化B.C.中华民族精神D.8 .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发展)爱国主义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D.历史9 .我国的养老社会服务亟待一场供给改革,这体现我国人口现状特点是()A.人口素质偏低B.老龄化加剧C.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D,大量的人口流动10 .建设美丽中国,共筑生命家园,意味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A.人类应该顺从自然B.人类应该凌驾于自然之上C相互依存、共生共荣D.人类可以
3、对自然一味索取1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为基础。()A.资源环境承载能力C.可持续发展1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族方针是()A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B.互助、和谐、发展C.互利、交流、团结D.互助、友爱、平等13 .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A.国家安全B.人民幸福14 .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C.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5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坚持民族区域自治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16.一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4、A.人民当家作主B.党的领导B.自然规律D.绿色发展道路C.人民军队D.科技实力C.民生D.发展17.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B.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建成C.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D.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8 .中国道路是指()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资本主义道路C.封建主义道路D.共产主义道路19 .中国精神就是以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为核心的时代精神。()A.爱国主义、集体主义B.爱国主义、改革创新C.集体主义、科技创新D爱国主义、科技创新20 .一个自信的中国人,能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这说明自信的中国人()A.对国家有认同B.对发展有信心C.对梦
5、想有追求D.对文化有底气二、判断对错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21 .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22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23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24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25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26 .实现中国梦,是国家的事,与我们青少年无关。三、综合题(本题共4道小题,27题7分,28题8分,29题9分,30题10分,其34分)27 .材料2023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做好2023年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至关重要。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走
6、深走实,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什么?(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做到哪三者有机统一?(3)法治的要求有哪些?28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I)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2)请你列举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化文化。(3)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原因是什么?(4)请简述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29 .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走绿色
7、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共筑生命家园,让人民更富裕,让国家更富强,让中国更美丽。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自身实际,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我国的资源现状。(2)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的基本国策是什么?(3)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建设哪两型社会?(4)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道路,中学生能做些什么?30 .新华社北京2023年3月10日电,指出今年做的中国两会将被赋予特别的意义和使命。通过两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14亿中国人最深沉的追求,变得愈加清晰与光明。(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2)从2023年到2035年,我国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3)进入新时代,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的指导思想什么?(4)怎样实现中国梦?模拟试题考生注意:1、全卷共三道大题,100分2、考试时间3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 .一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A.追求并奉行法治B.大力发展经济C维护世界和平D.打击恐怖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法治的正确认识。A: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故A符合题意;B:大力发展经济不是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故B不符合题意;C:人类运用多种方式维护世界和平,为实现和平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但维护世界和平没有成为现
9、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故C不符合题意;D:恐怖主义是威胁和平的因素之一,但打击恐怖主义没有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o2 .在我国,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A.依法治国B.以德治国C以人为本D.依法行政【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依法治国。A: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A说法正确;B: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B不符合题意;C: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为本,C不符合题意;D:政府依法行政,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o3 .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
10、)A.中共中央B.人民C.中央人民政府D.全国人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政府的权力来源的认识和理解。B:依据教材知识并分析题干可知,在我国,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主人,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故B说法符合题意;ACD:此三项在题干材料中均未能体现,故ACD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o4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A.提高政府的公信力B.尊重和保障人权C.规范政府的行政权D.消除违法犯罪【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依法行政。A:提高政府公信力是依法行政的意义,故A不符合题意;B: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基本原则,故B不符合题意;C:依据教材知识,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行
11、政权,故C符合题意;D:消除,观点绝对化,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5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A.文化B.人才C.发展D.历史【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A:依据教材知识并分析题干可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故A说法符合题意:BCD:此三项在题干中均未能体现,故BCD说法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o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A.公正、法治、诚信、友善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A: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准则,诚信
12、、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故A说法错误: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准则,故B不符合题意;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故C符合题意;D: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准则,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o7 .文化最深层的内核是()A.中华传统文化B.爱国主义C.中华民族精神D.价值观【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构筑中国价值。D:依据教材知识,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ABC:中华传统文化、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均不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ABC说法与题不符;故本题选Do8 .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A.中华优秀传统
13、文化B.中华传统美德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中华民族精神【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故B不符合题意;C:依据课本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C说法正确;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9 .我国的养老社会服务亟待一场供给改革,这体现我国人口现状特点是()A.人口素质偏低B.老龄化加剧C.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D.大量的人口流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我国人口特点。AB
14、CD:我国的养老社会服务亟待一场供给改革,这体现我国人口现状特点是老龄化加剧,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o10 .建设美丽中国,共筑生命家园,意味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A.人类应该顺从自然B.人类应该凌驾于自然之上C.相互依存、共生共荣D.人类可以对自然一味索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C:自然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学会尊重自然,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故C说法正确;ABD:我们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不能对自然一味索取;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但不是顺从自然,AB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o11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为基础。()A.资源环境承载能力B.自然规律C.可持续发展D.绿色发展道路【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依据教材知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故A符合题意;B:以自然规律为准则,故B不符合题意;C: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故C不符合题意;D:选项说法与题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o1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族方针是()A.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B.互助、和谐、发展C.互利、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