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基础知识整理.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982928 上传时间:2024-08-2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8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史学史基础知识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国史学史基础知识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国史学史基础知识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国史学史基础知识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国史学史基础知识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史学史基础知识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史学史基础知识整理.docx(3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史学史基础知识整理一、史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1)研究关于史学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性的特点(2)研究史官、史家与史学思想(3)研究史学与社会的关系(4)研究史学发展与相互学术文化领域的关系(5)研究史学发展的规律性等。二、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创立梁启超是史学史学科的倡导者和奠基人。1922年写成中国历史研究法,有过去之中国史学界一章,概括论述了中国古代史学从起源到清代二千年来的发展轨迹,是近现代最早系统论述中国史学史的专文。19261927年,撰成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倡导研究史学史,有史学史的做法一节专讲怎样作史学史,探讨了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等问题,三、原始的历史意识在对待自然和人类

2、自身关系上,产生两种思想:一种是相信人力可以征服自然;一种是对自然的迷信。两种思想经常搅混在一起,从整体上看又显示出崇拜自然神的倾向。衡量英雄人物的主要标准,看其能否献身公共利益。重视生产斗争知识。正在形成中的历史观点:朴素唯物主义色彩的自然观崇拜自然神的总倾向四、中国最早的历史典册一一书和诗(一)尚书意即上古的史书,最早只称书,后称“尚书”,后失传。汉文帝时伏生所传尚书用西汉当时文字写下,所以称今文尚书,共28篇。孔壁所得比伏生传今文尚书多16篇,全用蝌蚪文书写,称古文尚书。尚书是我国萌芽时期的重要成就,虽然还不是成熟的史著,但却奠定了中国古代史籍的雏形,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尤其在体例和编纂

3、方法上。每篇有一个标题,题下记一个完整的人或事,孕育着我国编年体的开端。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以记言为主发展了金文记载中的自觉的历史意识和历史鉴戒观念。(-)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只称“诗”或“诗三百”。汉武帝后,被立于学官,奉为儒家经典,尊为诗经O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305篇。亦“诗”亦“史”,是研究殷周社会最有价值的史料。有记叙西周农奴生产情况的农事诗,有反映两周阶级关系和劳动人民抗争精神的战斗诗,有人民控诉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忧国伤时的爱国诗,有反映爱情和婚姻的情爱诗,有揭露社会黑暗腐朽的政治讽刺诗。内容丰富,是研究上古史的珍贵资料。五、春秋及孔子的史学贡献(

4、一)春秋是现存最早的编年史,相传孔子所作。记自公元前722公元前481的史事。主要记朝聘、会盟、战争,以及一些自然现象,如水灾、旱灾、日食等。对自然现象的记载很宝贵,尤其自然灾异。关于经济、文化方面的则没有,所以主要记政治。春秋记事简单,最少的一个字,最多的四十五个字。因为记事简单,所以有人认为此书每个字都有微言大义,对此有人怀疑这并非孔子所创,而是当时史官的书法。(-)孔子作春秋对史学的贡献1、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孔子春秋的创作,标志了私人著述的出现。2、初步创立了编年体史书的雏形:春秋采用编年体,初步将人物、地点、时间、事件四个因素结合起来记叙历史。对后世编年体史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

5、影响。3、属辞比事,提出了一套历史编撰方法:属辞,原指遣词造句,此指孔子修春秋时,采用一定的书法来表达自己的爱憎。他根据自己的政治观点,以用词的不同来表达不同的事态和意义。比事:按年月日顺序把史事排列起来,即“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4、重人事而不宣扬鬼神:春秋尽管也记载了灾异,可是他没有人为地去为灾异披上神秘的色彩,更没有把它与人事关系牵连在一起。六、左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和公羊传、谷梁传一起被视为解释春秋的“传”,通称“春秋三传”。一般认为其是左丘明。记前722前468年之事,30卷,约18万多字。主要记春秋时代统治阶级的政治活动,列国之间的战争。左传记事相当详细,对

6、于历史事件的记载一般能做到首尾完整,范围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经济、学术文化、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创造了“君子日”的史评形式,对所载史实或人物或直接发表议论,或引用他人言论进行评论,开创了“史论”之先河。有可贵的民本思想。但作者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他把历史的创造归功于王侯将相的创造,归之于天命。没有完全冲破天命和鬼神观念的束缚。七、其他先秦史书(一)竹书纪年战国时魏国的史书。西晋武帝太康元年,汲郡人不准盗掘魏襄王墓,得竹简数十车,后经荀勖等人整理研究,得书16种75篇(其中完整的68篇),共10万余字。其中纪年13篇,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至周宣王后,则特记晋国历史

7、,晋被三家瓜分后,又特记魏国历史,记至魏襄王二十年(前299年)。由于司马迁写史记时没有看到该书,所以该书可以帮助我们订正史记的某些错误。体裁采用编年,记事简短如同春秋。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引用该书,称作“竹书纪年“,后人又称汲冢纪年或汲冢书。作者可能是魏国史官。(二)穆天子传汲郡魏墓发现的竹书之一。内容记周穆王西巡之事,有日月或寻,并详记所行里数。名虽日传,其体裁实属编年,晋郭璞曾为本书作注。该书有助于了解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周穆王西行所到之处,与各部落互赠礼物,这说明远在张骞之前,中原和中亚间早有个人和团体的交往接触。(三)世本原本15篇,记事从黄帝开始,讫于春秋。从今所见佚文看,实际已记到

8、战国末年,并称赵王迁为“今王迁”。有帝系、王侯谱谥法等。其中帝系记帝王传授的系统;王侯谱、卿大夫谱记诸侯、卿大夫世系;氏姓记录当时所有的姓氏;居讲建都情况;作记录一些事物的发明情况及其历史;谥法记谥号的含义。其中世家、传等对司马迁创立纪传体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是先秦时期尝试纪传体史书体例的先行者。商务印书馆世本八种为清代八家的辑本,可资参考。(四)国语:现代史学界认为,该书成书在战国初年,其中有左丘明传诵的篇章。国语是一部以国分类,以语为主的有关春秋历史的史著。国语按国别编写,以记言为主;侧重于对事件发表议论。全书21篇,分为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记录了上起周穆王征犬

9、戎(前967)下迄智伯灭亡(前453)前后约500年各国君臣谋议得失的对话。(五)战国策战国时各国纵横家游说诸侯国君或互相辩论时所发表政治见解等言论的辑录。原称作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后经西汉刘向整理,定名为战国策,33篇。记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245年的历史。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各诸侯国之间进行兼并的政治斗争,特别是对“土”阶层的人物,作了非常生动的描写。(六)战国纵横家书一部记载战国时期说客辩土言论的史书。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一部内容性质与战国策相同的帛书,共27章,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其中有11章内容见于战国策和史记,另外16章为久已失传的古佚书。可以校

10、正战国策和史记记载的错误,并补充其不足。(七)逸周书原名周书,在性质上与尚书类似,是我国古代历史文献汇编。连序共71篇,今缺11篇,尚存六十篇。包括了西周至春秋间约600年左右的事迹。郭沫若认为其中的世俘、史殷、商誓等为西周初所作。我们认为除少数篇章外,多数是出于战国时代摹拟周代诰誓辞命之作。该书夸耀武功,崇尚武德,这正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八、先秦史学的基本特点1、体例以国别、编年为主,其它史体尚在萌芽之中2、官修、私修史书同时存在3、“直笔”、“曲笔”现象并存4、经史难分、史文难辨5、历史观念的丰富6、对史学功能有了初步认识。先秦史学对后世史学具有“发凡起例”的奠基之功,无论在编撰体例、史书笔

11、法和历史观方面,都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由于社会客观因素的制约,先秦史学在体例、体裁、内容、范围、语言、文字等诸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从总体上看,先秦史学尚处萌芽创始阶段。九、秦朝史学概述1、秦设有专门机构与人员保存图书资料,且十分完备;如在御史大夫属下,设有御史中丞,掌管图籍秘书;2、秦朝已具有天下各类资料;3、秦史官设置,基本遵循古制,见于记载的有御史,内史,太史令等.4、秦由史官著录成国史秦纪并一直保留到汉初.保存了一些较为原始的资料。5、秦还有文献汇编奏事20篇。综上所述,秦朝在文献图籍的保存和史籍撰录方面,均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十、两汉的史家与史学1、两汉的史家(1)

12、史论家:汉初为多,陆贾、贾谊。史论包括借秦亡讲述兴亡之道,也是针对西汉建国以来的社会现实发表自己的见解(2)撰史家:司马迁,班固,荀悦等(3)在古籍整理和图书目录学方面有重要贡献者一一刘向,刘歆父子2、两汉史家的特点(1)史学思想正统化:由汉初兼采众家之长一一汉中期的独尊儒术一一东汉白虎观会议逐步完成了封建史学的正统化演变(2)著史目的明确化:从先秦史学以道德教育为主到汉初史论借史明义的借鉴作用,最后将道德教育、借史明义与歌功颂德融为一体;(3)史书体例规范化:A纪传体;B纪传体的改造和正统化;C编年体的改进;D起居注渐趋制度化,经常化(4)官方修史制度化:封建政权对史学由消极干预到积极控制;

13、国家设馆修前代史当代史成为定例十一、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学代表作史记O司马迁的史学贡献1、定奠了通史的规模博及天地、囊括古今一一第一部中国通史,地域通、时间通、内容通。2、创立了完备的纪传体本纪:采用编年形式,提纲挈领地写出一代大事,主要是记载历代帝王和在政治上起主导作用的人物的事迹表:以时间为序,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历史大事,分世表、年表、月表书:以叙述社会制度和自然界现象为主体,对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发展和现状加以系统的记述,具有典章制度的性质世家:主要叙述世袭贵族王侯或某类重要人物的事迹列传:记载将相大臣各个时代

14、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各种人物事迹(刺客、游侠、商人等)以及国内外各民族的事迹司马迁的治史方法1、全面搜集文字资料2、实地考察3、亲身访问4、慎重取舍材料对史料的取舍和考辨主要奉行两个原则:(1)“考信于六艺”(2)“择其言尤雅者”司马迁的史学思想(一)“通变”思想1、空间上的“究天人之际”即研究天与人的关系,是司马迁撰写史记的重要宗旨之一,也是他对实属编纂的要求,其重点是“重人事”。2、时间上的“通古今之变”其外在形式是时间上的古今贯通,上下贯通.目的在于从古往今来的历史事实的变化和相互联系中,找出一些因果关系作为当今的借鉴。3、体例上的“五体合一”4、内容上的融会贯通和思想上的综合创造5、方

15、法上的“原始察终”(对历史追溯其原始,察究其终结,把握历史演变的全部过程,来看它的原因、经过、发展和结果)、“见盛观衰”、“祥变略渐”、“承弊通变”(二)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史记综合古今典籍及其它资料,创造出一部通史;综合古今之学术,辨别源流得失综合已有的史体,创立新的史书题材史记“维系春秋,述往事,思来著”司马迁的历史观1、发展变化的历史观,即“通古今之变”2、重视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用社会经济生活来探索历史发展的原因。史记中的平准书、货殖列传专记经济。3、重视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重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认为决定人类命运的不是天和鬼神而是人类自身。十二、班固汉书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南)。东汉史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在其父班彪续补史记之作后传基础上编写了汉书。汉书的价值1、首创纪传体断代史:“书”改为“志”,取消世家归入列传;全书12本纪、8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