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科技创新力提升行动方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987797 上传时间:2024-08-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科技创新力提升行动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时代科技创新力提升行动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时代科技创新力提升行动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时代科技创新力提升行动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时代科技创新力提升行动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时代科技创新力提升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科技创新力提升行动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新时代科技创新力提升行动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打造G60科创走廊全域创新之城”战略部署和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3)总体要求,奋力打造国际化全域创新之城,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主线和“1+3+1+X”主导产业,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通过提高目标任务、改革政策工具、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引导企业个体创新向产业集群整体创新转变,全力打造一批引领未来发展的标志性创新载体、创新企业,招引一批支撑跨越发展的科技项目、专业人才,打造成G60科创走廊重磅科技力量,全力争创国家创新

2、型县市,为建设数字文明共富美好新而努力奋斗!二、目标任务到2023年底,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o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0家、省科技型企业4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新认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5家,新增新型研发机构不少于3家。力争合作顶尖人才10人以上,引育省级以上高端人才100人以上,培育省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2个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15万人以上。三、工作举措深入实施“全域创新提升四大工程”,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精准接轨G60科创走廊,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招商双轮驱动,做强做优高新平台、高新企业、高新人才、高新生态,在全市营

3、造“重视创新、投入创新”的良好氛围。(-)全力争先进位,推进平台能级提升。乌镇大数据高新园区平台进一步明确运作班子,理顺管理机制,力争通过验收并跻身省级高新区前10位。完善孵化器管理和绩效评价办法,促进孵化机构高质量发展,新增国家级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各1家;鼓励民营企业、“小微园”和商务楼宇建设孵化机构,力争孵化机构总量达到35家。加快乌镇实验室建成国家实验室分室、省重点实验室或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推动长三角健康农业研究院成为省级农业重点实验室,力争新引进知名高校研究(生)院1家。(责任单位:科技局、经信局、商务局、桐城委桐城集团、人大常委会机关、政协机关、各镇(街道)。列第一位者为牵头单位,

4、下同)(二)建设创新密集区,推动三大科技城蝶变跃升。凤凰湖科技城加快完成城市设计,研发社区一期动工建设,形成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协同的科创湖区生态圈。乌镇国际创新区以乌镇院士之家、中电科乌镇基地、华为5G创新中心3大科创平台为支点,重点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产业、加快打造数字经济人才、技术、产业集聚地。高铁产业新城以视觉物联小镇、欧美湾谷科创园等创新“园中园”为引擎,以智能汽车、智慧安防两条产业链为重点方向,全力打造G60科创走廊研发制造基地。(责任单位:科技局、桐城委桐城集团、乌镇镇、开发区高桥街道、人大常委会机关、政协机关)(三)支持研发项目攻坚,激发企业创新动能。按照“一家龙头企业带动一条创新链

5、”的理念,积极筹建第二批独立法人研究院,探索以乌镇实验室为龙头、12家新型研发机构为骨干,建立“高研值联盟”,探索搭建大型科研设备、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合作共享平台,推动高端科技创新要素流动。围绕数字化改革,加快“浙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场景应用;开展“揭榜挂帅”,发布不少于IOO项关键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需求榜单,力争两年立项省级重点研发项目10项。进一步放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推动力,引导企业规范研发项目管理与费用归集,力争研发经费总额达到90亿,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开展率和研发机构设置率分别达到90%和80%o(科技局、发改局、经信局、统计局、税务局、各镇街道)(四)加快项目准入改革,做大高新

6、企业增量。从提升亩均(投入、税收、研发)门槛、修订提高标准地供应研发费用投入占营收比重要求、实施未完成标准地供应要求与绩效评价挂钩、无研发投入企业绩效评价直接降档等方面不断优化产业准入和企业绩效评价,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力度,实现高新投资占固投比重达到25%、高新投资项目数占比达到30%。实施科技企业“倍增”计划,整合涉企资金、调整优化科技政策,每年设立不少于15亿元的专项资金,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0家、省科技型企业400家,培育省级创新型领军企业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责任单位:科技局、发改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信局、商务局、财政局、各镇街道)(五)深化对外合作交流,推动科技成

7、果转化落地。进一步完善“平台共建、技术共研、资源共享”产学研合作体系,持续升级“千名专家进千企”“博士创新团”两大品牌活动,力争两年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不少于100场、产学研合作项目对接不少于100项,院士学术活动不少于4场。加快培育高价值发明专利,鼓励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海外布局,注册国际商标和申请PCT发明专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体系,打造技术经纪人队伍,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形成“创新链一技术链一产业链一市场链”的完整创新型产业生态链,技术市场成交额超过45亿元。(责任单位:科技局、科协、市场监管局、各镇街道)(六)坚持“三链融合”,加大全系列人才引育力度。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

8、,完善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集聚高端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紧盯“鲸鹏行动”计划,大力引育海内外顶尖人才,力争申报2人以上,入选1人以上。以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为牵引,大力引育海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力争引育省级以上高端人才IOO人以上,入选省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2个以上、省万人计划8人以上、省级海外工程师40人以上。大力实施青年英才集聚系列行动,力争新增青年大学生3万人以上。坚持外引内培,靶向引进高素质、高水平卫生人才队伍,提升千人医师指数。出台新时代教育人才引育专项意见,大力引育名校长、名教师、“金牌教练”,擦亮“学在”品牌。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力争新增高技能人才1.

9、5万人以上。加大乡村振兴人才引育,着力引进培育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培育农创客600人以上。(责任单位:组织部人才办、经信局、科技局、人力社保局、科协、教育局、卫生健康局、农业农村局、团市委、各镇街道)(七)擦亮“乌镇路演”品牌,加大科创项目引进力度。完善“乌镇路演”“乌镇资本”“乌镇创业营”“乌镇载体”四位一体的路演常态机制,以“乌镇路演”为抓手推进高端项目落地,两年举办各类路演活动50场以上、引进科创项目100个以上。擦亮“乌镇创、乌镇孵、乌镇演、乌镇投、乌镇拍、乌镇荟”六大类乌镇系列科创品牌,发挥世界互联网大会溢出效应,办好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直通乌镇”“乌镇杯”全球创业创新大赛等赛事

10、活动,力争入选“精英计划”创业项目30个以上。推进“乌镇院士之家”建设,新增到访院土30名以上,新建院士工作站1个以上,新引进院士产业化项目2个以上,落地高层次产业项目10个以o(责任单位:组织部人才办、科技局、人力社保局、经信局、科协、各镇街道)(八)探索科创金融改革,提升项目招引绩效。深化科创金融改革,成立科创集团,出台专项政策,构建投、贷、担、保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国资引领的科创投资平台新模式。统筹财政和国资基金,形成由1亿元青桐天使基金、10亿元创新母基金、200亿元产业基金组成的科创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风险投资,持续完善人才发展金融支持体系,支持银行打造实体化服务科技和创新创

11、业人才的专营机构和专业人才银行,创新投融贷、研发贷、孵化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提高天使基金风险容忍度,进一步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健全“银政担”合作的多元化分担机制。支持重点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力争新增上市企业4家。(责任单位:金融发展服务中心、财政局、科技局、经信局)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组建科技创新力提升行动专班,加大对打造G60科创走廊全域创新之城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推进力度,由市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筹协调重大事项,各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联合推动“全域创新提升工程”,落实任务分解,主

12、动担当主体责任。(二)强化政策保障。出台新一轮科技政策,财政科技投入每年递增不少于20%,为打造G60科创走廊全域创新之城提供政策性资金支持。精准落实企业研发投入财政补助、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发挥各类扶持政策叠加效应。科学合理制定用地规划,重点支持三大科技城和“1+3+1+X”主导产业等用地需求。完善引进人才的住房、户籍、医疗、社会福利以及配偶子女就业、就学等配套政策措施,提升人力资源供需服务平台功能,健全保障体系。(三)强化督查考核。加强专项行动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持项目为王,建立项目推进包片联系制度,以高新区和三大科技城建设为重点,定期开展重点任务专项督查。建立镇(街道)“一把手”科技人才述职评议制度,完善以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创新性工作评价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考核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在党政目标责任制考核中的考核权重,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机制,促进规划各项任务的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