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988354 上传时间:2024-08-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文明产生和延续的基础,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人类文明的兴衰演替。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展开,我们越来越真切地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中华民族生存的重要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哲学思想,将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予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科学指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2、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回望历史,中华文明能够成为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中华文明创造了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与生态文化,我们的先人将尊重自然的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措施与制度中,维护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生态家园,为中华民族至今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仍然应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十分重视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哲学思想,指出“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理念,也是今

3、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遵循“o他曾引用“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恃”“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等传统理念来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也是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在当代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积淀深厚、博大精深,深入领悟并吸收借鉴这些内容,对于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和现实意义。天人合一、万物并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对自然生命性的深邃思考。从“尽心知性知天”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从“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到“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人与自然同为一体的思想观念贯穿中国

4、传统文化,塑造了古人对人的存在方式的认知。传统生态文化认为,自然不是自然现象的总和,自然的本质是整个自然界表现出来的生生不息的趋势。所谓“天地之大德日生”“生生之谓易”,自然的生命性是包含每个春夏秋冬的生与死在内的辩证统一的生生。正因为视自然同样是有生命的,古人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从生命健康的角度去看长江,看整个自然界,正是这种天人相通、和谐共处的生态观的体现。仁民爱物,民胞物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了生态责任的道德情感基础。传统文化认为,人具有德性,

5、德性即仁。“爱人利物之谓仁”,人应该将“爱人”进一步推广到“爱物”,承担对于他人和社会的责任,进而承担对于自然的责任,把自然万物作为自己的朋友。人如果仅仅局限于爱人,不能进一步推广到爱物,那就是仁的德性修养没有完成,不是一个完善的人。所以,中庸要求人不仅要“尽己之性”“尽人之性”,还要“尽物之性”,即让万物实现自己的本性。土地的本性是生养万物,河流的本性是实现自然循环,动植物的本性是生生不息,尽物之性就是要善待自然,做到“德及禽兽”“泽及草木”“恩至于土”。只有做到这些,才可以说是“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矣”,通过帮助天地万物生长发育,成为一个德性完善、同于天地的人。由此可见,仁作为德性,包

6、含着善待自然、呵护自然生机的生态维度。从更深层次来看,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不仅是不得不然的义务,也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情感。仁是人的恻隐之心,恻隐是心灵的情感,能够被打动,能够被唤醒。如果人对自然的关爱之情无法唤醒,那就是麻木不仁了。传统文化把生态责任深化到了人的情感深处,领会其中的生态情怀,能够让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自觉的选择,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行稳致远。生态文明建设是对中华文明传统的磨续和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积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生态文明建设的智慧和力量,积极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我们一定能够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作者:乔清举,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哲学教研部副主任)图片报道8月19日,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镇三都渔村开启了“看亚运畴建德迎七夕”夜游系列活动,包括体验水上婚礼、品尝水乡美食、看露天电影、游乡村集市等活动,邀请游客和青年人才体验打卡渔村夜色。图为游客在三都渔村体验星空水滑道特色项目。新华社记者徐昱摄(202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