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土中国》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docx(7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乡土中国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乡土中国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土中国导读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乡土中国导读课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阅读序言与后记,了解费孝通的学术成就及社会贡献,感受作者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学术精神。2、宏观把握乡土中国一书的内容主旨,并对社会学有初步了解。3、基本了解阅读乡土中国的意义与方法,明确整本书阅读的阶段任务。【学习准备】1、学生完成乡土中国序言及后记的阅读,并在自己有感触、有疑惑的地
2、方做标识,准备在课上交流。2、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有意收集民国年间学术大师的照片与事迹,以增强课堂的活跃度(建议阅读岳南的南渡北归)。【学习评价】能概述费孝通的学术历程与成就,能说出乡土中国的写作背景及意义价值。【学习过程】一、慧眼鉴英雄,伟业伴磨难1、导入语: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有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在社会学领域,费孝通先生绝对配得上大师”这一头衔。从今天开始,我们就细细品读费先生的著作,慢慢走近这位大师。2、屏幕上出现五位学术名流的照片,让同学们猜一猜哪位是费孝通先生。吴文藻(19011985)梁思成(19011972)钱钟书(19101998)费孝通(1910
3、2005)季羡林(19112009)明确:这五位学界泰斗依次是吴文藻、梁思成、钱钟书、费孝通、季羡林。(图片来自百度图库)教师在与学生的讨论交流中做如下几点补充:(1)吴文藻先生是费孝通的社会学老师,梁思成、钱钟书都曾与费孝通共事,季羡林曾与费孝通同学。他们都是中国学界的泰斗。(2)这些照片都是几位学术泰斗年轻时的照片,学者不必既老又丑。(3)因为长期从事思考,这些学者都很长寿,外界对于科学精英早逝的报道是片面概括。3、请一位同学描绘费孝通的外貌特征。明确:设置这一问题在于引导学生观察,不求统一答案。4、了解费孝通先生的成就与贡献。明确:先请学生复述乡土中国整本阅读“学教评(以下简称学教评)里
4、对费孝通的介绍,再由教师补充。(1)学术成就:费孝通先生是我国社会学奠基者,他的江村经济乡土中国曾被许多西方大学列为社会学必读书籍。直至今日,社会学的研究生考试还经常将这些书上的概念术语作为高频考点。(2)社会贡献:费孝通曾担任民盟中央主席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改革开放后,经他指导的苏南地区创造了经济奇迹。(3)文化贡献:费孝通先生晚年时所倡导的“美美与共”的文化原则与西方的文化冲突论两相对立,为全球文化融合贡献了全新的东方智慧。(4)出示费孝通秘书张冠生对费孝通一生的概括语:少年早慧,青年成名,中年成器,盛年成鬼,晚年成仁,暮年得道,可谓山重水复,柳暗
5、花明。(张冠生费孝通传)二、读序言后记,瞰全书概貌温儒敏先生说,读学术类书籍先要粗读。而了解全书内容最快的方式是速读书的序言、后记和目录。现在我们就乡土中国一书的序言和后记做一些交流。提问与交流1:重刊序言里交代了哪些有用的信息?明确:(1)乡土中国的内容来自给学生讲课的讲稿;(2)乡土中国的写法不同于作者之前的作品,是从具体社会里提取一些概念来分析中国社会结构。提问与交流2:读完后记,大家对社会学这门学科有了哪些了解?明确:(1)社会学由哲学发展而来,只有IOO多年的历史,孑播和斯宾塞是社会学的早期研究者;(2)社会学是一门综合交叉学科,它与哲学、人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界限很难区分;(3)因
6、为界限模糊,社会学一度遭人歧视,社会学研究有责任振兴这门学科;(4)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学将来还有可能继续分化。教师补充:(1)社会学三巨头是卡尔马克思、涂尔干和马克斯韦伯;(2)马克斯韦伯为社会学所下的定义: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其意图在于对社会行动进行诠释性的理解,并从而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及结果予以因果性的解释。提问与交流3:浏览全书目录之后,你能推测乡土中国的大体内容吗?明确:从目录来看,乡土中国一书重在分析中国基层提问与交流4:后记中对瑶山调查悲惨经历的记述给了你哪些启迪?明确:(1)对于社会学而言,田野调查极为重要,没有田野调查就没有第一手的研究材料,但田野调查又是极其艰辛的,有时还非常危
7、险。(2)费先生叙述这件往事时,态度严谨客观,没有刻意渲染,又能表明自己对逝者的悲痛以及对前妻学术贡献的尊重。(3)作为一流学者,费孝通身上既有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又有谦和稳重的治学态度。三、论读书方法,明学习任务。1学术类书籍整本书五步阅读法。(1)浏览目录,大致了解书的结构;(2)粗读,粗读每一章的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3)细读,逐字逐句,借助批注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心得体悟;(4)研读,对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复阅读和思考;(5)重读,每次会有不同的感悟。2、思维导图解析。(1)何谓思维导图?明确思维导图是用图表表现的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整体思维工具,可应用到所有认知功能领域,尤其是记忆、
8、创造、学习和各种形式的思考。(2)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做读书笔记?(3)出示范例,讲解思维导图绘制的关键点。3、明确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大体学习进程。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乡土中国一书的课堂学习时间为9课时,0、5个学分。根据乡土中国各章节之间联结的紧密度,可以划分为6部分,设计为6课时;再依据整本书阅读的规律和检测要求,另外设置3课时。具体如下表所示,开展整本书阅读期间,可以按照此进度进行。乡土中国导读课教学设计篇2学习目标1 .通过阅读重刊序言和后记,了解乡土中国的作者和成书。2 .通过与文学作品的目录比对,了解学术概念的不同,进而感受学术著作的内容。3 .通过讨论思考,总结学习乡土中国的现代意义
9、。学习重难点1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学术概念的不同。4 .通过思考,总结表达学习乡土中国的现代意义或价值。学习过程(-)勾连现实,激趣导入1 .看图感受:中国人见缝插针地种菜。中国庞大而复杂的家谱。比对欧美相对简单的家庭关系和称呼。2 .联系生活:结合你的生活和体验,还有哪些带有中国特色的现象?中国的春运,中国大娼爱跳广场舞;中国人喜欢托熟人找关系;安土重迁故土难离叶落归根入土为安”的观念根深蒂固;3 .深入思考:为什么?关键词:农耕社会的传统、乡土情结、儒家文化的影响。(二)了解作者,走进乡土中国1 .了解作者:费孝通先生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他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被誉为“
10、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他是中国社会学的总设计师,1947年,他出版了关于社会学经典之作乡土中国。2 .乡土中国写于70多年前。我们通过自己阅读来了解这本书的成书,拉近与这本书的距离。3 .学习任务二:小组讨论:乡土中国的核心是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为什么用乡土”这个概念,而不用我们熟悉的农村乡村?师引导:比较综合。农村与城市相对应:后记第一段“甚至暂时撇开经济问题,专从社会结构本身来发挥“。所以农村主要是一个经济概念,表明的是一种不同于城市的经济活动方式。我们常说向往“乡村生活。所以乡村”主要是一个社区概念,强调的是一定社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11、。“乡土情结是我们语境中一个很熟悉的词汇。乡土”则具有更多的文化意义,强调的是与传统农耕文明相联系的社会特性。因此,以乡土命名更符合本书的传统文化意蕴。【补充】从学术背景来看,他一九三五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曾师从吴文藻、史禄国等社会学名师;一九三八年毕业于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并获博士学位,曾师从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打下深厚的知识基础。并且,从乡土中国一书中,还可以看出他对中国传统儒家经典文献熟习非常。从实践背景来看,除其本人生于斯土长于斯地外,在本书成书前,他在广西、云南进行了大量的田地调查工作,对中国乡村社会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体会。这两方面的因素是他敢于另起炉灶、新开中国乡村社会
12、学的基础。4小结:所以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乡土社会这个概念,进而形成系列文章,汇编成乡土中国,成为一本研究中国乡土社会体系的社会学著作。(三)初识概念,了解学术著作1看书本的目录:学习任务三:小组合作研究:阅读本书目录,了解基本概念。比对右边的目录,说说不同。一来自魔戒第TB魔戒现身结合重刊序言和后记,归纳乡土中国中概念的来源(或研究方法)。2 .齐读重刊序言中的三句话:“我是一面探索面讲的,所讲的观点完全是讨论性的,所提出的概念一般都没有经过琢磨,大胆朴素”。搞清楚我所谓乡土社会这个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概念在这个意义上,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工具。它并不是虚构,也不理想,而是存在
13、于具体事物中的普遍性质,是通过人们的认识过程而形成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形成既然是从具体事物里提炼出来的,那就得不断地在具体事物里去核实,逐步减少误差。”3 .小结:幻想小说的虚构性;概念直接来源是作者的“乡村社会学”的讲课内容,是边探索边讲的,观点完全是讨论性的;根本来源是通过认识形成的概念。学术研究或学术著作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四)反思现代,体悟学术经典1 .学习任务四:思考表达:有人曾提出疑问:乡土中国的出版时间是1947年,中国社会大部分已经从“乡土走向现代,学习乡土中国会不会过时了呢?把你的理由写成一段话,不少于140字。2 .要点引导:乡土的中国乡土中的国中国的乡土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
14、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和转换,乡村与城市的碰撞与融合,使社会发生着巨大变化。乡土中国中关于乡土社会的论述仍然值得我们思考。(在这样一个飞奔的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可能代表着我们的历史、我们的过去、我们的历史的河流。只有现在的民族是最薄的民族、是最没有希望的民族,因为你没有办法找到过去,你也没有办法从中吸取各种经验和教训。梁鸿)3 .阅读提升:梁鸿中国在梁庄(前言)它(乡村)是我生命中最深沉而又最痛苦的情感,我无法不注视它,无法不关心它,尤其是,当它,及千千万万个它,越来越被看作中国的病灶,越来越成为中国的悲伤时。从什么时候起,乡村成了民族的累赘,成了改革、发展与现代化追求的负面?什么时候
15、起,乡村成为底层、边缘、病症的代名词?又是什么时候起,一想起那日渐荒凉、寂寞的乡村,想起那在城市黑暗边缘忙碌,在火车站奋力挤拼的无数的农民工,就有悲怆欲哭的感觉?这一切,都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或许,这是每一个关心中国、关心中国乡村的知识分子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五)介绍方法,学会学术阅读1.2019年的高中语文新课本高一必修教材(上册)中P80-P81,有以下一些阅读策略的指导:要有阅读的预期。是为了了解乡村历史和文化?为了学习一些社会学研究方法?为解决当今农村问题寻求答案?先粗后细,逐步推进。抓住核心概念,找出概念间的联系。关注作者的研究思路。反复阅读,积极思考。2.批注法介绍:以红楼梦脂砚斋本为例。(六)课堂总结费孝通:我们对于自己文化的传统,必须要有一个全盘清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