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辅导员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研讨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校辅导员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研讨材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高校辅导员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研讨材料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将“网络强国”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要部署。网络文化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理念,“因网而生、因网而聚、因网而增”的新问题层出不穷,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影响愈发深入,高校辅导员应准确把握网络文化的新特点、新动向和新规律,切实发挥网络文化的育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为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从时间维度、方法维度、目标维度出发,探索高校辅导员网络文化育人工作具
2、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把握好“时”,分析好高校辅导员网络文化育人的时间维度网络文化育人的“时”,包含育人的“时机”和“时势”,高校辅导员恰当选择育人“时机”,科学把握育人“时势”,是提升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内在要求,“时”的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到育人效果的好坏。1恰当选择“时机”,弘扬主旋律。“时机”即在较为特定的时间内形成的一些机会,高校辅导员在开展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过程中应把握好潜藏的各类“时机”,掌握所在的环境变化及青年学生心理状态的动态变化,以抓住网络文化育人的合适契机,积极创造有利时机。一是选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育人工作。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
3、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辅导员开展网络文化育人工作,要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教学日历等特殊时间点等为契机,及时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可借助“大学的第一次”“传统节日、纪念日”,毕业季“大学的最后一次”等活动开展网络文化育人工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归属教育、认同教育、感恩教育和责任教育等,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二是选择重要事件发生的时间点及时育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围绕中心抓好重大主题报道,提高舆论监督水平,改进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健全这方面报道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认真落实和完善新闻发布制
4、度,牢牢掌握新闻信息传播的主动权。”因此,当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辅导员应第一时间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挫折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培育青年的担当精神、协作精神、奉献精神等。2.科学把握“时势”,掌握主动权。“时势”是指高校辅导员在信息推送时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要全面、科学地把握网络文化育人所面临的各方要求和形势。主动研究、探索、掌握网络的新方法、新动态、新手段和新方向,分析研判大学生群体的关注点以及被影响的路径。当前,高校辅导员网络文化育人应把握三个“时效”要求。一是牢牢把握新时代发展总要求。高校辅导员要顺应网络化、数字化
5、、智能化的时代潮流,了解掌握新时代网络文化的新特点、新动向和新规律,应对网络育人新形势、新挑战和新任务,顺应时代要求,积极弘扬主旋律、正能量,创造网络文化育人新格局。二是积极回应大学生现实诉求。高校辅导员要依据青年学生的特点、需求和诉求,准确把握网络青年的思想动态,顺应青年成长规律,创作回应青年关切、表达青年期盼、聚焦青年困惑、反映青年诉求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及时帮助青年答疑解惑,不断提高网络文化育人的精准度与时效性。三是满足现实社会多方吁求。高校辅导员要敏锐把握和分析当前社会发生的热点问题、社会焦点与时事政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及时准确发声,讲清讲透事件的根源和解决办法,引导青年理
6、性全面地认识和分析事件本身的发生、发展过程,科学地看待社会舆论,理性地发表自身观念,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二、把握好“度”,掌握好高校辅导员网络文化育人的方法维度高校辅导员网络文化育人的“度”,包含育人的“力度”和“适度”,高校辅导员准确把控育人“力度”,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平台建设、网络监管等加强网络文化育人“力度”,并且要在育人中随时关注青年学生的可接受度,要注意内容形式、发布频次、表达方式等,不断增强网络文化育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1把控育人“力度”,注重合理性。力度,是用力的程度和力量的强弱。高校辅导员在网络文化育人过程中要遵循育人的方向和原则,把握好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从加强理论学习力度,
7、加强平台建设力度,加大网络监管力度等三个方面,提升网络文化育人成效。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力度。高校辅导员应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自觉增强自身专业理论素质以及新媒体技术能力,也要注意其发布的网络文章的理论性、思想性,使之具备较强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同时,高校辅导员应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及对网络文化的理性判断力,提升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二是加强平台建设力度。高校辅导员推动网络育人平台层次化、网络化、矩阵式体系构建,包含学生会各级组织、年级、班级、社团等四个层级,汇聚网络文化育人资源。如建立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对平台的相关推文通过四层级
8、平台进行同步发布、分享,携手营造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三是加大网络监管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成良好网上舆论氛围,不是说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调子,而是说不能搬弄是非、颠倒黑白、造谣生事、违法犯罪,不能超越了宪法法律界限。”辅导员需提高网络文化育人的责任意识,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要敢于发声、敢于亮剑,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引导青年学生规避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提高他们的政治敏锐度和鉴别力,强化自我约束,增强自律意识。2.把控育人“适度”,尊重规律性。“适度”是指辅导员在进行网络作品创作过程中要注重育人适度性,紧扣大学生当前的需求和兴趣,准确把握网络文化作品的教育内容、教育时间
9、、教育方法,即创作内容、内涵,发文时间、频次以及沟通表达、互动等适度性,重视青年学习、生活、成长规律,提升网络文化的亲和性与互动性相统一的育人效果。一是选取适当的内容及形式。高校辅导员要运用青年喜闻乐见的“网言网语”与学生互动交流,要体现用户思维、重视感性思维、运用故事思维,提高网络文化内容及形式的吸引力、亲和力。二是发布频次要适度。辅导员要因人施策,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思想,关心学生不同需求,分层次分类别发布内容,精准影响学生。最后,要采用适当的表达方式。要辩证地看待网络青年中的意见领袖的双重影响,高校辅导员对青年学生在网上的互动行为要加以正确的引导、适度的管理和有效的监督,建立青年学生在网络
10、空间的公共理性,促进客观理性表达意见的良好氛围的形成。三、实践成“效”,定位好高校辅导员网络文化育人的目标维度高校辅导员在网络文化育人的“效”,指的是“效果”以及“效果的评估”。其中“效”的获得,是将育人的“时”和“度”综合运用的必然结果。同时,“效”也是高校辅导员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目标和归宿,是育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辅导员可通过注重育人议题,关注育人过程、优化育人队伍等三方面进行网络文化育人的“效果”提升,并通过平台数据、调研等进行育人效果评估。1重视育人“效果”,提升影响力。“效”是指高校辅导员在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效果,坚持网上和网下相结合,双措并举、相互融合、同频共振
11、、同时发声、协同作战,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体验感、真实感、参与度、投入感,切实增强共振效果。辅导员可从关注议题设置、关注育人过程、优化育人队伍三个方面提升网络文化育人“效果”。一是注重育人议题。高校辅导员应契合学生需求,聚焦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议题设置,增强网络文化育人的靶向性、针对性和精准性,有效发挥网络文化浸润人心、汇聚力量的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有效作用。二是关注育人过程。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互动性的特点,及时收集反馈学生的留言以及对平台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根据不同青年学生的内心精神需求,更新调整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方法,提升网络文化育人效果。三是优化育人队伍
12、。辅导员需借助思政课教师、新媒体教师以及朋辈队伍的力量,使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更加科学化、专业化,落实育人效果。联合思政课教师队伍对所推送的相关内容进行引导、指导和把关,借助新媒体教师队伍对团队的运营技术进行专业指导。同时要培养一支热爱运营的骨干学生队伍,他们既是平台的参与者、传播者也是受益者,拉近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与学生之间的距离。2.评估育人“效果”,增强实效性。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文化育人效果的评估,是促进网络文化育人科学化的必要保障,是网络文化育人过程的重要一环,其评估方式有以下三种。一是平台数据评估。辅导员可通过平台系统掌握阅读量、转发量、点赞量、用户趋势、用户画像等数据,并将其作为网络文化育人的效力评估指标。二是调研评估。辅导员可定期通过集体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与青年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分别从辅导员自身、青年学生、网络文化内容、网络文化传播方式、网络文化创新等多个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反馈,以获得较为客观、科学的评估结果。三是多元化评估。辅导员可以拓展评估对象,如将学校学生工作主管部门的老师和领导、本校及外校的同行、学生家长和思政课教师等作为评估主体,了解他们对网络文化育人平台的价值导向、栏目功能、运营模式、创新亮点、育人效果等方面评价,并从不同角度充分掌握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