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08706 上传时间:2024-09-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近几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企业竞争力大幅增强,呈现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在全球实现双碳”的目标下,新能源的发展因其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改善全球生态环境,而更加得到重视。同时,通过国家多年来对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的培育,各个环节逐步成熟,丰富和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使用环境也在逐步优化和改进,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意识到新能源汽车在缓解能源危

2、机和环境治理方面的突出贡献和作用,逐步启动对于新能源汽车研发的鼓励政策。经历了十五期间研发布局、十一五”期间的产业化准备、十二五”期间示范推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度过了技术和产业链飞速发展的形成期。2016年至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规模,步入成长期。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角度看,产能扩张、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管理能力提升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长期阶段的标签,也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图表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场发布M1产业化港,示整推广产业化发展MHk*MV户41HRUM)RMt*xvyMBBitM-售,an.J1fi,MRMMH*MMS*B1*tn4B

3、10019A.jM-RM!t1*EM,人*.ASan*uum*H48*s几yf王mg博水NM1MMBM叶一孑IrI60imtfBMV.HO*GKB1O-ME电IooCwMO.A1g4K(I1KMVNsn*rvav号g)*春“5MMRKBE欣出AHManftU工”ZO6WM124f1.SsNf2012ac)*了MMMI*n.201291ttKB*3OMV*BAA9FMBtaetim-2011201994MtttUM3E0M201ttn(MRQ9IES7*MMWKJHBWB刈要4政策发展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演变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期(20012008年):这一时期中新能源汽车等相关概念

4、被提出,聚焦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过程并制定行业标准。然而,这一阶段国家还没颁布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具体财税政策。代表政策为关于调整汽车产业结构的通知。该政策制定了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规划。推广期(20092014年):这一时期政府出台了相关的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同时开启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项目,新能源汽车被正式推出。在这一阶段,示范推广的试点在进一步的推广和加深,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不断出台,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政策体系。代表政策为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车示范推广试点等通知。高速发展期(2015年至今):这一时期的产业政策与推广期类似,涉及推广试点、政策补贴等主要方面得以完善,但不同的是,

5、这一阶段政策扩充到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因此对动力电池要求更高。自2015年起,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补贴标准在不断调整,呈现出技术门槛不断提高,补贴的额度不断退坡的变化趋势。代表政策为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2016-2023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该政策的发布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进入了新的阶段,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补贴政策在2016-2023年继续实施,补贴逐年退坡。二、发展现状一是近几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已呈现出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新发展阶段。从销售量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从2010年不足1万辆增长到2023年的3.3百万辆。按2023年

6、销量计,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大致约为整个欧洲市场规模的两倍,约为美国市场规模的五倍。同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从2017年的2.4%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16.0%,新能源汽车在主流的大众消费群体中越来越受欢迎。二是头部厂商市场占有率集中度高。从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的数据来看,当前头部厂商的集中度较高。新能源汽车厂商零售销量排名前15的企业销量合计达到244万辆,在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占据较大的比例,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超过20万的企业有:比亚迪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中国。这三家企业的零售销量在汽车零售销量前15的企业中占比达到55%左右。造车新势力中小鹏

7、、蔚来、理想的零售销量在9万10万。增长率方面,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前15的企业零售销量增长均在IO0%以上,其中,零售销量增长超过200%的企业有4家,分别是合众汽车、长安汽车、小鹏汽车、比亚迪汽车。造车新势力方面,小鹏汽车与合众汽车的增速均超过20096,合众汽车甚至超过了350%o结合销量规模与增长速度来看,不管是零售销量规模还是增长率,比亚迪汽车均排名靠前。整体上无论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在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均有不俗表现。三是充换电基础设施增长迅速。2023年我国充换电基础设施增长较为迅速,市场格局呈现出较为集中的局面。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公布的数据,202

8、3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达93.6万台。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261.7万台,同比增加70.1%。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营企业方面,全国充电运营企业运营公共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的企业共有13家。这13家运营商占全国充电桩运营总量的92.9%。运营超过10万台充电桩的企业共有4家,分别是星星充电、特来电、国家电网、云快充。充电站与换电站建设在区域上呈现出集中的局面。当前,充电站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发达的地区规模较高,经济发展前10的省级行政地区单元充电站数量的集中度高达70.4%。全国换电站保有量共1298座,北京、广东、浙江等省市集中度高达74.6%。当前,主要的换

9、电站运营商是蔚来、奥动新能源、杭州伯坦等企业。换电站的发展规模仍较小,仍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2011年11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GB/T400322023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国家标准。该标准有助于引导新能源车企的产品研发,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换电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三、发展趋势随着双碳政策实施、国内经济转型、绿色能源快速发展和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加之十四五规划的实施,为国内储能发展打造更有利的市场环境,储能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市场化驱动力将进一步加强。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供应链体系的完善,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新能源汽车供

10、给侧的供给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在需求侧的接受程度也会将进一步提高。二是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若能延续当前的发展态势,我国有可能提前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提出的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20%左右的目标。2017年至2023年2023壬美2026年骐(湖H合年增畏率Ca年增覆率中国勤汽章蝌55.5%25.8%806%74.8%78.7%802%82.0%812%803%80.7%80.9%81.1%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安信国际三是纯电动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主力。20192023年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连续攀升。新能源汽车产业

11、发展规划(20232035年)提出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力。当前,纯电动汽车是我国新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主力。未来,纯电动汽车将成为销售汽车的主力。四是中小城市与乡村地区未来可能会成为新的市场空间。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程度的加深,当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较低的中心城市与乡村地区,将有可能会成为新能源汽车新的市场空间。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鼓励汽车企业研发推广适合农村居民出行需要、质优价廉、先进适用的新能源汽车,推动健全农村运维服务体系。新能源汽车下乡有可能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五是新能源汽车厂商的竞争可能会加剧。当前,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呈现出较强的开拓能力,造车新势力作为新锐势力也表现出不俗的水平。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将可能伴随着竞争加剧,市场的集中度可能会进一步提升。六是充换电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进一步增长,将会给汽车的能源补给基础设施带来重大改变,对于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既体现在充换电基础设施的数量要求,又体现更为先进的充换电技术创新和充换电技术标准的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