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1326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文言文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文言文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文言文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文言文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基础知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古今异义例词例句古义今义1居居十日过了居住2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3再一股作气,再而衰其次次又4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池5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停驻质量差;次数6戾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7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妙的命令8寻未果,寻病终不久查找9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监狱10坐停车坐爱枫林晚由于坐下11渠问渠哪得清如许它(他)水渠12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13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官吏调职迁移14形无案牍之劳形身体外形15鄱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卑鄙16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质低下17牺牲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祭祀用的物品为正义事业而奉献18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父母兄弟

2、等姻缘亲属19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叉相通交通运输20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性的配偶21绝境同上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22无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23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数学学科之一24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开业25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聚集协商财务人员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

3、后。(4)介宾结构后置(1)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慧了”(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状况: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a介宾倒装 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

4、我和谁同道呢? b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 “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孔子云:“何陋之有? ”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 ”“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伤“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信任自己。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5、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宠爱莲花”。“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四、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例:是以谓之“文”也。“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缘由。五、其他,表示强调。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3)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

6、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一、“中心词+后置定语+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二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二、“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三、数量词做定语后置例: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7、”(4)介宾结构后置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拘束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

8、扔给它”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推断句1、用“者也”表推断“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J (廉颇是赵国的良将)2、句末用“也”表推断“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漂亮的人)“方柯,天才也J (方柯是天才)3、用“者”表推断“方柯者,中国之人J (方柯,是中国人)

9、4、用“为”表推断“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不能说是设法生财)5、用“乃”表推断“是乃狼也J(这是狼)“电脑乃高科技用具J(电脑是高科技用具)文言文推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推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推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者,也这是文言推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确定的推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J (史记 了涉世家)“,也。”推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肯定同时消失,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推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者,。”有的

10、推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状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确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推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J(邹忌讽齐王纳谏)无标志推断句。文言文中的推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推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此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推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贝等。需要留意的是,推断句中谓语前消失的“是” 一般都不是推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推断句的

11、主语,而有些推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推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推断词,在汉以后作推断词则多起来。还有,确定推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推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推断词。推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状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确定或否定推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推断。1 .用“者”或“也”表推断。这是典型的文言推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推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夫战,士气也。(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2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推断。这种形式

12、也较为多见。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3 .用动词“为” “是”表推断。其中“是”表推断,要留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分。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4 .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推断。例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 .直接表示推断。既不用推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推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刘豫州王室之胄。(同上)省略现象古代汉语和现代

13、汉语都有很多省略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省略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沛公谓张良日:”()度我至军中,公乃入J (司马迁鸿门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左传曹判论战)2 .省略谓语。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同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14、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3 .省略宾语。有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如: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司马迁陈涉世家)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沈括活板)项王日: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司马迁鸿门宴)有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竖子不足与()谋。(同上)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4.省略介词。文言中介词“于”也常常省略。例如: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苏轼石钟山记)激扬()大义,蹈死不顾(张博五人墓碑记)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e):通“悦”,开心。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慧。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二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7、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工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二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