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表达方式.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24303 上传时间:2024-09-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中的表达方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诗中的表达方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诗中的表达方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诗中的表达方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诗中的表达方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中的表达方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中的表达方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古诗中的表达方式古诗中的表达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诗经的表达方式可概括为赋比兴。赋,铺陈罗列,直白叙述,诗经中的叙事诗几乎都是这种方法。比,比喻,比拟,最著名的硕鼠。兴,由眼前事物引起所叙述的事物,比如关雎由水鸟儿在河州鸣叫引起那段唯美爱情。诗言志,诗歌是语言艺术,更是诗人对生活与人生的表达,是艺术的表达,诗意的表达。下面具体分析。一、抒情1 .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J2 .借景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即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

2、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J“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与感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用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初春美景图,抒发了自己经过战乱的奔波流徙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以哀景写哀情。如杜甫的登高,全诗通过对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哀景)的描写倾诉了诗人长年

3、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哀情)。以乐景写哀情。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更让人觉出无限悲凉。以哀景写乐情。这一类比较少见,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中以“雨雪霏霏”的哀景,反衬久戍边疆、此时就要到家的战士的欢喜之情。以上四种情与景的关系,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类,前两种可以看作是正衬,后两种可以看作是反衬。3 .情景交融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此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

4、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J4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见景生情,通常前句写景,后句生情。古诗词中有许多传统审美习惯就是触景生情的典范,如望月思乡、伤春悲秋、折柳送别、闻雁思归、见流水而思年华等。如寇准的书河上亭壁四首(其三):“岸阔橘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5 .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收束全诗,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如王昌龄从

5、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J6 .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如秦观的踏莎行中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来表达远离故土、他乡为官、前途渺茫的无数重的恨。二、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指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J三、借古讽今指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四、描写1正面描写正面描写

6、就是直接描写对象本身,如直接描绘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和行动,所以又叫直接描写。7 .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映衬、烘托所写对象,或通过别人的评述来描写所写人物,即以“烘云托月”的手法,来达到以“虚”写“实”的目的。所以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如汉乐府陌上桑中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帽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8 .白描白描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9 .

7、细描细描即“细节描写”,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或者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如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前两句为白描,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后两句为细描,表现衔泥飞燕、静睡鸳鸯的景象。五、多维结合1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种情感。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虚实相生

8、”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巴山夜雨”是写实,“共剪西窗烛”是拟虚。2 .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橘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3 .感知结合描摹事物离不开视听味嗅触等感官的感受一一形色、声音、味道、气味、触感。古诗词在描写中,经常运

9、用多种感官,多角度描摹事物的特征,使景、物具体可感,从而达到有声有色,形神兼备。如王维的过香积寺:“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J4 .多角度结合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远近、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面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可使描绘的画面井然有序,层次分明,立体感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惊风乱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六、修辞1 .对比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二两者对比揭露残酷的社会现实。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

10、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该诗通过“春残”、“鸟稀”、“花尽”、“花飞”与“幽竹”的对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之感。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霜天透明的明亮与渔火鲜艳的明亮是光质的对照。通过对照写出作者的孤寂飘零之感。2 .比喻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将荷叶比作碧伞,生动形象,从而传达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刘放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将平静的水面比作淡磨之明镜,写出水面的静态

11、美。3 .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人的感情,动作,甚至思想。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柳条藤蔓”用拟人化的“系”的动作挽留主人,从而表现主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作者把海棠写成了一个睡美人,突出了海棠的高洁美丽,以及作者对海棠的喜爱之情。4 ,双关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凉”字,既写出了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一字双关。秦韬玉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既表达了对贫女的同情,又倾诉了自己终年劳心却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的双关。5

12、 .通感通感即是人的各种感官能之间打破了限制,眼,耳,鼻,嘴,皮肤之间可以无障碍的沟通。古诗词中因通感的运用而加强了独特的审美效果,多种感官之间相通而强化了意境美。比如白居易琵琶行写琵琶声“大珠小珠落玉盘”“冰泉冷涩弦凝结,凝结不通声暂歇”,将琵琶声具象为看得见的珠子,冰,泉等。七、绘画艺术式表达1渲染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2.烘托衬托中的正衬,原始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二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与渲染结合起来使用。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中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也有以全景来烘托个体人物,比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用空旷的背景烘托独钓的渔夫,突出人物的孤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