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之《境界为本》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间词话》之《境界为本》读后感.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人间词话之境界为本读后感王国维说:“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严沧浪对于情趣是这样解读: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其实,反复读读人间词话之境界为本,联系到现在的指导写作,觉得颇受启迪。严羽(自号沧浪逋客)提出“诗者,吟咏情性也。”人写诗作词全是一时兴起,强调的是创作乃是兴趣之说。而阮亭(王士稹号阮亭)则强调的是神韵。王国维所谓的“境界”只说,将诗词的种种融合为一个整体,或者事后,本身就是从整体去感知的,抓到的东西更全面。如果将这三个人的学说,融合来看,对指导学生写作则大有
2、裨益。一、写前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一个词叫做:乐此不疲。只要热爱,只要有兴趣,就会不知疲倦地去做。习作也是这样,如果喜欢习作,对习作有种浓厚的兴趣,灵感就会喷薄而出。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冰心老人在晚年也说:“如果每天不能读书,我还不如死掉算了。”一旦有了兴趣,一旦养成了习惯,如果每天不写点东西,可能也总是会觉得少干了一点什么,心中也会不舒服。想到,在语文教学中,不少老师都布置过学生写日记吧,有的学生觉得这是件很有趣的事,主动地天天去写,日积月累,习作水平真的提升不少。有的学生则视作每
3、天最头疼的事,虽然迫于完成作业的压力,也会每天去写。但是写出来的东西往往东拼西凑,没有真情实感。及至不跟这个老师教了,或是这个老师不再要求写日记了,便是大呼解放。所以,我始终觉得,能写好诗歌者,必须有颗敏感的心,要有细腻的情感,是个至情至性之人。很难想象一个冷漠的人,能写出温暖的诗句。要写之前,一定是要有主动性,是要有表达的欲望的。这绝不是被别人逼出来的,如果是逼出来的,也只能是自己逼自己而已。在写作之前,我们要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发写作的兴趣。但是,并不是说,只要有了兴趣就一定会写出好文章。也不是说,只要坚持写,就会写出好文章。虽然写作无定法,但是写作的一般性的技巧技法还是要教
4、的。在苏教版的班教材中一篇莫泊桑拜师,著名大作家福楼拜对莫泊桑三次典型的指导,堪称是习作教学的典范。在将习作方法掌握熟练,并能融会贯通后,才会像武林高手一样,无招胜有招,甚至有可能自成一派。写作的灵性会达到极致,自然是下笔如有神。二、写后要重视反复的修改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诗词中往往因一字而境界全出。如“云破月来花弄影”就因为一个“弄”而成为千古名句。我们不记得这首词的词牌名,我们不记得这首词的其他句子,单单这一句却印象深刻。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更是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泪两行。”神韵便随之而来。特级教师蒋军晶也曾说,他曾经一个月只写一篇文章,然后将这篇文章反复修改,直至自己满意
5、为止。这样的历练,是很有必要的。即使是写家书,我发现傅雷家书的手稿中,也有不少修改的痕迹。可见,反复斟酌,会让我们的表达更准确。写作本来就讲究遣词造句的。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时候,本来就常常是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文学的功夫的。尤其是我们的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字确实是博大精深的。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而不同的词语,你若肯细细揣摩,总会有细微的差别。所以,就这个角度而说,可能最美的用词,在一处,也仅仅只有一个,一个而已。独一无二,不可替代。而这个“独一无二”,可能就是神韵的所在。三、让文章中有一定的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多次提到境界,非常看重境界。我查了查“
6、境界”的意思。百度汉语有两种注解:1.土地的界限;2.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百度百科这样说:境界是在感知力上感知的主观上的广义的名词,境界既是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也是自我修持的能力,即修为,人生感悟,对于境界来说在各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故境界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于写作来说,境界的确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我想,于学生的写作中,也要有境界。这境界便是:要有真情实感,绝不要东拼西凑的好词佳句的堆砌;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文章要充满正能量。小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黄金阶段,他们的文章中,往往会是“我手写我心”的流露,好玩的,刺激的,往往写起来言之有物,但是未必是有价值的。我们作为教师的一定要善于利用点评进行引导。也就是高尔基所说的:“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让学生的作文中有一定的境界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