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戴厚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戴厚良.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戴厚良一、前言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制造强国1o石化工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重点行业之一,对稳定经济增长、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经过70多年的发展,我国石化工业已建成门类齐全、品种配套、技术先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跻身世界石化大国行列。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全球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国民
2、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立足这一时代背景,我国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必将面临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为进一步加快推动我国石化工业提质增效升级、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尽快实现石化工业强国目标,本文在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的支持下,通过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对表,深入剖析我国石化工业与世界石化工业强国的差距,聚焦行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出“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的重点任务和对策建议,以期为行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二、我国石化工业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一)世界大变局将推动全球产业链格局重构,我国石化工业面临新的挑战叠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面临重塑,一些国家、跨国公司开始推进供应链分散化、近岸
3、化,我国部分石化下游产业链面临外商撤资、“去中国化等多重压力。国内大宗石化产品产能面临过剩压力,预计2025年大宗石化产品平均自给率将突破90%,近70%的化工产品存在产能过剩风险。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高端石化产品的国内市场需求也将同步增长,“一带一路”潜在石化产品市场需求增量也较大,这将给我国石化工业带来新的比较优势(二)科技创新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我国石化工业技术引进难度加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世界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必然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极为激烈,我国石化工业引进国外高端技术遭受制约。一些颠覆性技术逐
4、步具备实用条件,如天然气直接制乙烯等取得显著进展,将对原有石化工业技术布局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石化领域仍存在一些“卡脖子”技术问题,国产高端石化产品面临国外挤压和倾销风险,加强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紧迫性日益增强。(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石化工业迈入智能化时代当今世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第五代移动通信(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突破,带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新的竞争方向,构成引领创新、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逐步重塑石化企业的发展模式。信息数据成为石化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打通采购、生产、销售等诸多环节,
5、建设智能化的现代流通体系,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运营,将为石化产业创造极大的经济价值。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已经萌发,必将重塑石化产业价值。(四)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新领域、新业态引导新型石化产品消费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我国经济发展重点在于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和现代流通体系,促进新旧动能实现转换。城市群、都市圈发展,“两新一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区域性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
6、展、海南自由贸易港等),都是石化产品新需求的重要拉动力量。我国向高收入国家迈进,日益增长的居民生活需求将推动石化产品消费升级。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等新业态新经济兴起,也将促成新的消费和生产模式,拓展石化产品新的消费方向。(五)绿色低碳发展浪潮势不可挡,石油需求峰值即将到来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各国加速能源改革和能源转型力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在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背景下,氢能、生物基液体燃料、新能源汽车等快速发展,石油需求增速已明显放缓,石油需求峰值可能提前到20352036年。据国际能源署、中国石化
7、经济技术研究院研究预测,2030年我国石油需求将达到峰值(7.14108 t)。(六)宏观市场环境更加开放,石化产品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就要求我国石化产品市场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与之对应,国内市场竞争呈现主体多元化趋势,我国石化产业盈利能力可能继续维持低迷水平。英国石油公司、巴斯夫股份公司等国际石化公司全面布局我国中高端石化产品市场,相应竞争日趋激烈。自贸区实现开放新高度,自贸港建设加快推进,也给我国石化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三、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我国石化工业发展成绩突出1.具备较强规模实力,高质量发展基础雄厚我
8、国石化工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整体规模已跻身世界前列 2019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石化大国,主要产品产能和产量稳居世界前列(见表1);石油和化工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6 271家,营业总收入为12.27万亿元(占全国相应总额的11.6%),利润总额为6683.7亿元(占全国相应总额的10.8%),资产总额为13.4万亿元;全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45% 2o我国石化工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表1 2019年我国石化产业主要产品产能的世界位次项目产能 (X10t a)占世界比例居世界位次炼油87 47517.5一乙烯287615.64合成树脂869128.91合成
9、橡胶64331.81合成纤维638966.512 .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我国石化工业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基地化的产业布局,企业规模不断增大,千万吨级炼油项目、百万吨级乙烯项目连续建成;产能布局不断向优势地区聚集,形成了以国内原油资源为中心的东北、西北地区炼化产业基地,以进口原油为主、紧贴市场中心的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I、珠江三角洲沿海石化产业集群,以沿江原油管线来输送资源的沿江石化产业带,以煤炭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为中心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2000-2019年,我国炼厂平均产能规模由1.95106 t/a增长至4.56106 ta,千万吨级炼厂数量由4座增至28座3;乙烯
10、装置平均规模由2.2105 t/a增至7105 Va (石油基),百万吨级乙烯企业由1家增至9家4o近年来,随着民营炼化项目快速推进、外国大型炼化公司加快进入,我国石化工业已形成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为主,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广泛参与并相互竞争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市场环境日益开放203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我国石化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生产技术体系,具备利用自主技术建设单系列千万吨级炼厂、百万吨级乙烯装置、百万吨级芳烧装置的能力;大力推进新能源、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现代煤化工等创新平台建设,努力构建
11、“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突破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绝大部分催化剂和工艺技术的国产化,部分技术和催化剂处于世界领先水平5o4 .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安全和环境保护成效凸显我国石化工业持续加快油品质量升级步伐,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如普通柴油标准严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与2019年正式实施的国VI车用汽柴油标准相适应;大力提升高附加值和高端石化产品产量,合成树脂专用料、合成纤维高性能产品、特种合成橡胶、专用化学品、精细化学品等替代进口量显著增加,满足了相关产业发展需要。我国石化工业绿色低碳和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持续改善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加快推进绿色标准化体系建
12、设,不断降低能耗物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整体来看取得了较好成效。在安全生产方面,石化企业持续强化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恪守安全生产责任,保障居民生活环境安全。5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程加快,智能工厂示范建设取得成效我国石化工业聚焦“智能制造”“互联网+”两大主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产业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推广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等信息技术,建设经营管理、生产营运、信息基础设施及运维等方面的信息化平台,覆盖全产业各业务领域;实现对“人、财、物,供、产、销”的规范化管理、集约化管控、一体化统筹,促进管理创
13、新、效率提升,支持构建产业竞争优势加快应用5G、AL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石化智能工厂建设,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石化分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已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石化智能工厂建设有力推动了石化企业生产方式、管控模式变革,大幅提高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绿色低碳水平,如试点示范企业的先进控制投用率、生产数据自动数采率、劳动生产率提升均在10%以上;建立了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运营管理新模式,生产优化从局部优化、离线优化逐步提升为一
14、体化优化、在线优化,提质增效作用明显,有力地促进了高质量发展。(-)我国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面临挑战1 .总量大但规模效应未能充分显现我国石化工业总体规模仅次于美国,稳居世界石化大国前列,但并未产生与总量规模相匹配的规模效应;在技术经济水平、盈利能力、竞争实力等方面与美国、德国等世界石化工业强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整体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主要原因在于:布局分散、平均规模小,既难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也难以对资源进行综合优化利用,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存在大量低技术水平的落后产能,如2019年我国不足2106 t/a规模的炼油厂仍有67家,1106 t/a及以下规模的炼油
15、厂多达54座6o2 .产业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我国石化企业炼油产能过剩,大宗石化产品所占比例较大,而高端、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例较低,存在产业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同质化恶性竞争苗头初显。一方面,2019年我国炼油能力为8.7108t,原油加工量为6.5108t, 74%的开工率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83%),这表明产能过剩现象较为严重;另一方面,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总额为7222.1亿美元,贸易逆差达2683.2亿美元,其中高密度聚乙烯、聚碳酸酯、工程塑料、电子化学品、高性能纤维、高端膜材料的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603 .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亟待解决我国石化工业产能布局不尽协调,存在“北油南调”“西油东进”问题,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局部地区炼油产能无序发展,建设了一批低效、低水平的非规模化炼油产能;现代煤化工布局缺乏引导,有个别项目选址在环境容量、水资源等外部条件不适宜的地区,甚至有项目选址在靠近集中式水源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