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村至马岩段升级改造工程--路线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39187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家村至马岩段升级改造工程--路线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家村至马岩段升级改造工程--路线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家村至马岩段升级改造工程--路线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家村至马岩段升级改造工程--路线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家村至马岩段升级改造工程--路线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家村至马岩段升级改造工程--路线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家村至马岩段升级改造工程--路线设计说明.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二篇路线设计说明1、初步设计批复的执行情况本阶段施工设计执行了初设批复中的路线走廊,项目起于马岩洞附近与彭水县联合乡马岩大桥新建工程路线相接,途经下龙咀、马岩电站、新房子、湾地,终点止于郁山镇联合乡联合大桥与既有省道S523相接。2、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2.1、技术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H-2014:(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意见(国办发【2014】55号);(4)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2015.2)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贵州省交通厅:(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6)公

2、路交通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8)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I2017;(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F71-2006:(10)公路交通标志板技术条件JT/T279-2004;(11)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12)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BG/T709-2006;(13)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头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1231-2006:(14)冷弯型钢技术条件GB/T6725-2008.1.2、技术标准经与业主沟通后,根据业主要求,结合工程投资、

3、可操作性、社会影响等因素,对旧路居民集中点以及马岩电站厂房区域等困难路段,以减少拆迁为主,对部分路段适当降低技术标准,减少填挖工程量,降低社会影响,并通过以加强交安措施来保障行车安全。根据项目特点,结合沿线地形、地质以及道路的功能定位,本项目采用设计速度30kmh的三级公路线形标准,路基宽度7.5米,行车道宽度2X3.25米,路肩2X05m,局部困难路段按照业主要求适当降低技术标准,并通过以加强交安措施来保障行车安全:沥青混凝上路面,设计荷载采用公路-I1级。主要技术指标表项目单位规范规定值采用指标公路等级三线行车速度Km/h3030路基宽度m7.57.5行车道宽度m6.56.5一般最小平曲线

4、半径m3035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最小半径m350350不设加宽的平曲线最小半径m250250回旋线最小长度m2525平曲线最小长度m5050最大纵坡%88.0竖凸形最小值m250500曲凹形最小值m250700线最小长度m2530设计荷载公路II级公路-1【级设计洪水频率小桥涵及路基1/251/25大、中桥1/501/502、路线总体走向路线起点(K39+600)于马岩洞附近与彭水县联合乡马岩大桥新建工程路线相接,途经下龙咀、马岩电站、新房子、湾地,终点止于郁山镇联合乡联合大桥(K42+147.3)与既有省道S523相接,路线全长2.5473Km.3、路线平、纵面线形设计说明路线测设主要依据交通

5、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I-201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的Ief关规定执行。既有省道S523线相接;(2)改建路段结合道路两侧构造物及地形进行布线;(3)新建路段结合地形及地质情况进行布线:(4)条件受限路段尽量对原有公路平纵面进行拟合利用;(5)相交路口采用平交顺接并进行交叉口设计。(6)本项目为沿线局部路段有等外级公路,但是由于沿线等外级道路平纵面指标达不到利用的条件,为了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发展理念,充分的节约用地、减少对沿线林地和生态的破坏,木项目在布线时充分利用旧路走廊带。(7)为了减少征地拆迁的难度,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布线时

6、,我单位与胜利路街道政府就设计线位进行了积极的沟通,确定了“在满足相关技术标准和指标的前提下,尽量少拆房屋、少拆高压电杆、少拆坟”的原则,并对经过部分房屋和高压电杆以及变压器等控制因素的平纵而线形进行调整,以便对控制因素进行保护。3.4、 路线难点(1)沿线水印较多,软基处理工程量大。(2)沿线局部路段有电力杆线、电讯杆线、饮水管道,由于公路建设,需迁移改建。(3)路线沿线多为农田耕地,本项目占农田耕地较多。(4)原有S523线因穿越马岩危岩带,因此需对S523线进行改线:路线改线需避免马岩危岩带影响区域。3.5、 路线平面线形设计指标平面线形设计充分利用I日路,同时考虑路线附近地形,尽量做到

7、少拆迁,少占农田;在适应地形、地物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较大的平曲线半径。全线设置交点18个,平均每公里7.066个,平曲线最小半径为35米,直线最大长度171.72米,平曲线长度占路线总长的60.5%。平面指标表路线长度Ktn2.547交点个数个18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个7.066平曲线最小半径米/个35/1平曲线长占路线总长%60.53.1、旧路线形情况旧路平面线形总体较差,均为等外级公路。32、路线布设的原则3.2.1、 总体原则该项目在布线时,依据沿线的地质、地形、水文条件,注重立体线形设计,除符合行驶力学要求外,还考虑了驾驶员和乘客的视觉和心理要求,使其在视觉上保持视线的连续性,在心理上

8、具有安全感,以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路线力求顺应地形、与周围景观协调。路线顺山形走势布线,尽量少占良田好土,正确运用线形要素规定值,合理组合各线形要素,采取相应的交通工程设施等技术措施,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在不过多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力求路线顺畅、直捷,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以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益。3.2.2、 平面线形设计平面线形必须与地形、景观、环境等相协调,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应大致接近。同时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性,避免小半径圆曲线与陡坡相重合的线形,并同纵断面、横断面相互配合。对一些工程量增加不大的地段尽可能地采用了高标准,同时兼顾技术指标的均衡性。3.2.

9、3、 纵面线形设计纵面线形平顺、圆滑、视觉连续,并与地形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纵面线形设计时,结合沿线地形、控制点标高、与平面线形的组合等因素,考虑填挖平衡,并利用挖方就近作为填方,以减轻对自然地面横坡与环境的影响,同时避免过分迁就地形而起伏过大。连续上坡路段的纵面设计,除上坡方向符合平均纵坡、最大纵坡及最大坡长规定的技术指标外,还考虑下坡方向的行驶安全。3.2.4、 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线形组合设计时,各技术指标除分别满足平面、纵断面规定值外,还考虑横断面对线形组合与行驶安全和舒适的影响,避免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最不利值的相互组合。确定平面、纵断面的各相对独立技术指标时,各技术指标除

10、主线相对均衡、连续外,还考虑与之相邻路段的各技术指标的均衡、连续。3.3、主要地段路线布设思考(1)起点与彭水县联合乡马岩大桥新建工程路线顺接,终点路线利用联合大桥与4、交安设施4.1 总体设计4.1.1 一般规定(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必须与公路土建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应进行总体设计。(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总体设计应在充分收集项目及所在路网规划、技术规定、设计图纸和交通安全评价结论,以及现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总体设计应包括项目和路网特性分析、设计目标、设置规模、结构设计标准、设计协调与界面划分等内容。4.1.2 项目所在路

11、网之间的关系分析起点与彭水县联合乡马岩大桥新建工程路线顺接,终点路线利用联合大桥与既有省道S523线相接,其主要功能为周边村镇出行及运输服务。4.1.3 13交通安全综合分析(1)公路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路段K41+450K42+025段为下坡,其中K41+450K41+790段纵坡8%,坡长较长。本项目道路右侧临江,边坡高,路侧危险程度较高。左侧挖方边坡可能存在落石风险。(2)安全设计重点长下坡路段设置抗滑薄层铺装提高路面防滑性能陡坡路段适当位置设置震动减速标线,加强主动防护措施。临河段路侧设置加强型波形梁护栏,提高被动安全。在落石段前后设置注意落石警告标志,提前预警。4.2

12、设计内容与规模4.2.1 设计界面划分路侧护栏段需加宽路基,由路基专业实施,填方路段设置护栏段采用加宽路肩,实施时与混凝土路肩一同实施.4.2.2 设计内容本项目为服务型三级公路,根据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的规定,设置较完善的交通标志、标线及必须的视线诱导设施:桥梁与高路堤路段应设置路侧护栏,其他路段路侧计算净区宽度不足时,应按护栏设置原则确定是否设置护栏。安全设施设计共包括直线一大长度I米I171.723.5、路线纵断面线形设计本项目除部分路段地形起伏较大外,其余路段地形起伏较小,在纵断面设计中我们采用多次拉坡,进行工程量比较,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量,由于地面横坡较陡

13、,无法对标高进行大的调整,从而无法通过填方进行大量的消化路基的挖方,造成本项目填方较大。全线设置纵面变坡点12个,平均每公里4.318个,最大纵坡8%,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为500米,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为700米,竖曲线占路线总长的23.492%。纵断面指标表变坡点个数个12平均每公里纵坡变更次数次4.318竖曲线长占路线总长%23.492最大纵坡%/处8/1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米/个500/1凹形米/个700/1K41+800K42+025段右侧为马岩电站厂区用地,作为为居民房屋和马岩电站厂区;为了减少拆迁,因此此段纵断面设计只能尽量按旧路面标高进行控制;故导致本项目从K4I+450K42+02

14、5段在纵断面设计时适当降低了技术标准(纵坡坡长适当降低了技术标准),该段纵坡坡长较长:通过加强该段的安保设施来保障行车安全。受限路段1患及针对性处治措施表序号起止桩号存在的安全隐忠本设计主要处治措施1K41+450K42+025K41+450K41+790段纵坡8斩坡长较长,K41+790K42+025段纵坡5%,坡长为235m。考虑到该段纵坡较陡且较长,行车存在一定安全隐忠。1 .速度控制措旗:大纵坡起点前设置限速30Kmh的交通标志.2 .警示、防滑措施:设置抗滑薄层铺装,提高路面防滑性能,法坡路段适当位置设罚.震动减速标线,加强主动防护措施.3 .被动防护措施:采用加强型护栏,提高被动防

15、护能力.标志反光材料,考虑其反光性能、老化性能、耐用年限及造价几项指标,结合本工程特点,标志版面的汉字采用IV类反光膜。(4)结构设计及施工要求支撑形式根据我国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GB5768)规定,按重庆市50年一遇风速计算,交通标志结构设计以26.7ms风速作为设计风速。交通标志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识认性好的柱式支撑形式。a.本工程标志设置采用了单柱式支撑方式。b.标志基础采用混凝土独立基础,基础施工应控制好混凝土标号。材料I标志立柱和横梁:采用般常用热轧无缝钢管并符合结构用无缝钢管GB/T8162-2018的规定,其余钢构件除设计图中特殊说明外均采用Q235钢,且应符合碳素钢结构GB/T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