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转作风、见行动”专题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思想、转作风、见行动”专题调研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学思想、转作风、见行动专题调研报告按照XX贯彻落实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工作方案的主要措施要求,紧密结合“学思想、转作风、见行动”主题大讨论要求,近期通过人员座谈、企业走访、征询意见等多种方式对全区作风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反复研究讨论,形成此调研报告。一、作风方面存在问题及表现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干部作风建设,本着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制度,通过明确职责、严格考核、廉政教育、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干部队伍作风整体向好,但仍存在以下四方面短板弱项。(一)学习风气不浓。学习的自觉性虽然有所提高,但学习风气不浓。主要表现为:一些领导干部忙于繁琐事务,落实上级精神,存在“以干代学”的思想,认为
2、学习不如实干来得快,满足于既有的实践经验,理论学习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缺乏真学、深钻、细研精神,学习效果不佳,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上级精神的实质,不能创造性应用于工作实践,工作方法简单,缺乏开创性和探索性。(二)服务意识不强。在推进执法工作过程中,个别部门工作人员存在作风浮躁,态度粗暴,方法简单等问题,对办事群众态度冷漠。主要原因是: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还不牢。在工作上,群众观点有所淡化,有满足现状的思想,存在宗旨观念不牢、群众观点不强、觉悟不高的表现。(三)工作作风不实。有的党员干部对加强纪律建设的具体要求理解不深刻,重安排轻落实等问
3、题仍然存在,有的“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对区内重要工作关注多,对服务群众的“小”事关注较少,满足于“亮点工作”,缺乏深入实际、一抓到底的韧劲;普遍对基层的调研不够深入,没有做到真正聆听群众呼声,倾听群众意见,对基层存在的实际困难,对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解决不够及时有力。(四)宣传教育不到位。对领导干部及基层工作人员作风建设宣传教育工作仅仅依靠文件通报、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蜻蜓点水,没能真正入脑入心,此外,有的单位不重视案件剖析,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从案例中汲取教训堵塞监管漏洞效果不明显。二、促作风转变的对策和措施(一)加强理论学习促作风转变。一要加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要
4、养成会学习、重学习的良好氛围,坚持把理论学习变为自觉的行动,充分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变“被动”为“主动”。二要加强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只有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理论的内在联系和辩证统一的关系,才能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要加强理论学习的联系性。学习要始终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将理论所学内容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快地解决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二)加强作风建设促作风转变。一要坚定理想信念。把坚定干部的理想信念作为政府形象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使机关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二要树
5、立良好政府形象。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努力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必修课,做到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三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民服务上,积极开展入基层、入镇村调研活动,了解群众对政府工作成效的看法和意见,将基层最真实的声音带到顶层,树立问题意识,主动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多倾听群众的批评和意见,形成有分量的调研报告,为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建言献策。(三)树牢宗旨意识促作风转变。一要树牢为民宗旨。坚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深刻领悟蕴含的为民情怀,牢固树立以人
6、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学、转、见”主题教育与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促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要树立不作为、慢作为也是腐败的思想。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作风,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全体干部严格自律、认真履职,做到敢于直面责任,迎难而上,积极作为,把为群众谋利益,做实事,做好事的责任扛在肩上。三要全面提升工作质效。要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主动投身到招商引资第一线、乡村振兴主战场、营商环境最前沿,时时围绕中心、处处服务大局,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具体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四)加强宣传教育促作风转变。一要加强主题教
7、育宣传引导。以基层党组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作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引导、警示、督促作用。不断提高干部的组织纪律观念,为端正工作态度,规范作风秩序奠定基础。二要加强党纪法规宣传指导。坚持把党纪法规作为基础性知识来学习,重点加强对党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的学习,按照文件内容,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和担当意识。三要加强案例警示宣传教育。要经常组织观看警钟蜕变的权力不可触碰的纪律红线巡视利剑等警示教育片,增强基层干部的作风建设,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后附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聊城市调研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研究
8、XX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秦雪丽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就业率较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这不仅关系到农村及整体宏观经济的发展,更会对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聊城市为了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率,加大农民转移就业力度,开展了农民就业帮扶行动、零工市场服务行动等一系列活动,以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拓宽其就业空间。尽管聊城市近些年来在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上取得了较大成就,但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众多,待就业人口数庞大,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转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说,聊城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聊城市农
9、村劳动力的基本特征本文以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北馆陶镇为例,选取的调研对象为15到60岁范围内的农村劳动力,线上结合线下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剔除无效问卷,共收回278份,有效回收率为92%,并选择5位有代表性的村民进行了深度访谈,以获得更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科学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低由调查问卷的数据得出,北馆陶镇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以小学和初中为主,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41、2%,40.4%,其中仅有6、3%农村劳动力拥有高中及以上学历,还有12、K农民没有完成小学学业,北馆陶镇农村劳动力整体受教育程度低。从农村实际来看,初中学历。掌握技能少在走访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不仅没有一技之长
10、,未接受过技能培训,而且想要参与培训提升自己的意识不高。近年来,适合传统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岗位数量越来越少,劳动力市场对文化素质较高、适应能力强并且掌握一定技能的人需求更大,农民工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对于这些劳动技能匮乏、适应能力差的农村劳动力,只能适应对技能要求较低的岗位,因而劳动报酬低,导致其对转移就业兴致缺乏。反之,那些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者,适应能力更强,就业机会更多,也有更大的自主性选择转移。因而,农民掌握的技术水平会对其转移就业产生重要的影响。农村劳动力以兼业农户为主由于农业劳动的季节性、农作物较长的生产周期,以及农业外部条件的改善,农村劳动力往往选择农业兼业经营,并且多数农户并不以农业收
11、入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调查中发现,第二种兼业农村劳动力(以非农业收入为主)占调查人数的72、3%,第一种兼业农户(以农业收入为主)占19、9%,剩余为只经营农业的专业农户。在这些兼业农户中以从事建筑业、制造业为主。部分只经营农业的专业农户一部分是承包大户,专门从事粮食种植或蔬菜种植产业,还有一部分是年龄较大的劳动力,不愿放弃土地而从事农业专业经营。农户的兼业经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重大的影响。聊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就业环境不够宽松第一,农民工工作环境差。为了尽可能减少费用支出,严格控制成本,确保实现高利润,一些用工单位不配备基本必需的劳动保护用品。劳动保护措施缺失,员工工作环境差,进
12、城务工人员职业病频发。近几年来,聊城市的职业病情况不容乐观,每年都有近百人因工致残,申请工伤鉴定的以农村劳动力居多。第二,农民工就业权利不平等。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并没有十分完善,由农村转移进城就业的人员与城市户口居民在劳动关系上还没有达到同等地位,前者在城市工作时,往往会受到城市偏向政策及其他歧视性政策等的限制,其合法权益难以保障,无法平等获得就业权利,存在诸多不便。公共服务差虽然“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个概念提出较早,并且国家也针对越来越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制定了相应的公共服务政策,改变了过去进城农民工公共服务缺失的状况。但总体来看,当前针对城市内农民工可享受到的公共服务较城市居民并没有实现真正的“
13、均等”。一个最突出的不平等问题就是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即使各级政府针对此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是难以落到实处、贯彻到底。仍然存在部分公立学校禁止农民工子女入学的现象,即使有些公立学校可招收非本市户口的农民工子女,但会对其设立较高的入学门槛,比如需要缴纳更高的学费等,这极大地增加了进城务工人员的压力。另一个是进城农民工居住条件差的问题。调查显示,由农村转移进城市、并且已经参加工作实现就业的劳动力在城市的居住地主要是“城中村”。大部分“城中村”卫生状况堪。并且由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完善,向城市转移的人口较难享受到平等的公共卫生服务。就业信息渠道不畅如今,我国网络信息技术迅速
14、发展,及时准确的信息已成为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的主要因素。我国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的发展在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互联网及智能手机在农村的普遍应用,使得更多农民可以通过手机获得大量信息,极大地促进了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但由于农民筛选辨别信息的能力相对弱,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准确度也远达不到城市水平,农村地区无法获得足够准确的劳动力就业信息,劳动力转移进程严重受阻。就业信息渠道不畅使农村劳动力不会轻易作出转移进入城市就业的决策。法律保障不到位不给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缴纳社会保险、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在城市用人单位中普遍存在,一旦发生利益冲突,很多时候农民工的权益很难得到保护。这类现象在聊城市农村劳动力
15、转移的过程中也大量存在。农民工进城工作,较多从事建筑业等安全风险较大的行业,并且由于缺乏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一旦出现事故,雇主可能会利用农民怕事、不想惹麻烦的心理,而不履行自己的义务,农民工可能会主动选择放弃自己的权利。不会运用各种手段维护自身利益,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渠道,农民工的权益较难得到有效保护。即便聊城市政府针对这类问题已出台了许多政策法规,农民工的保障有一定加强,但上述现象仍然存在。职业技能水平低由于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农村劳动力只具有一些简单、基础性的农业技能,大多数农村劳动力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而且这些人大多不具备再学习能力。一方面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另一方
16、面即使参加学习也难以掌握所学的内容,达不到现代化企业对劳动能力的要求。他们只能从事。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多数企业需要更多的技术方面的人才,在进行岗位招聘时往往要求具备相关专业技能甚至需要进行岗位培训。这就导致现代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与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实际状况不对称的矛盾愈演愈烈,素质技能水平不高的劳动力的就业空间更加狭窄。思想观念落后很多农民思想陈旧,安于现状,不愿意冒险,缺乏探索精神,内心深处认为离开家乡没有归属感,外出打工或创业风险太大,认为经营土地、从事农业风险较小,更能给其安全感,保证衣食无忧即可。这种落后的思想严重影响着进城务工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并持续加大了对农业各个领域的补助力度。农业和土地收入使农民逐渐富裕起来,所以更多人选择“兼业型”就业。但是这不利于农民工和雇主之间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也难以保护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