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通风排烟设计.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5189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1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通风排烟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隧道通风排烟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隧道通风排烟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隧道通风排烟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隧道通风排烟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隧道通风排烟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通风排烟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1、工程概况扬州市瘦西湖隧道工程线路全长3399m,采用上、下双层断面型式,隧道在扬子江北路设置A、B匝道(详见图1)。上层隧道总长2119m,封闭段长1789m,下层隧道总长2630m,封闭段长2350m,上层B匝道总长315m,封闭段长165m,下层A匝道总长525m,封闭段长405mo隧道下穿瘦西湖景区采用单管双层盾构施工,两端接线采用明挖法施工。2、工程设计特点瘦西湖隧道盾构横断面为单管双层结构,管片内径13.3m,管片厚0.6m,外径14.5m,是目前国内外直径最大的单管双层盾构隧道之一。盾构段横断面布置图如图2所示。盾构段长1257m,上下层隧道暗埋段长度为1789m. 2350m

2、0隧道下穿的蜀冈一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是扬州首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对景观、环境要求高。树上鸟教育暖通设计在线教学杜老师。(1)本工程设计具有以下特点1)上层隧道创新性的采用了匝道、主线洞口和风塔分散排污的通风方式上层隧道在出口侧设一个出口匝道,设计中采用了匝道洞口 主线洞口 风塔分散排污的方式,有效利用了出口匝道的排污作用,减少了风塔污染物排放总量,将风塔高度降低了 5m02)国内首条在隧道侧部设置土建排烟道的单管双层隧道针对双层隧道防灾救援难的特点,在隧道侧部设置上下层共用排烟道,针对上下层间隔60m分别设置电动排烟口,火灾时采用重点排烟方式,开启火源附近的电动排烟口就近将烟气排出,该排烟方式

3、在国内单管双层隧道中为首创。3)疏散楼梯设置和加压送风系统的创新隧道疏散方式为上下层设置楼梯间互为疏散,针对火灾时上下层隧道可能发生串烟的难点,首次将楼梯间设计成封闭楼梯间的措施,并针对上下层隧道分别布置加压风机,保证火灾时楼梯间内的余压要求,确保烟气不会进入非火灾隧道,提高了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详见图2)。图2盾构段横断面布盘圈(2)本工程具有以下创新点1)匝道、主线洞口和风塔分散排污的通风方式,在保证洞口环保的前提下,风塔高度降低了 5m,节省土建投资50万元,并减少了风塔对景区景观的影响。2)针对双层隧道防灾救援难的特点,设计创新性地采用了在隧道侧部设置土建排烟道的重点排烟模式,为国内单管

4、双层隧道首创,火灾时将人员可用安全疏散时间由550s提高至1200s,人员疏散安全性大大提高。3)由于隧道储烟仓空间较小,当下层火灾时烟气可能通过纵向疏散楼梯蔓延至上层隧道,在设计中提出了将纵向疏散楼梯处封闭成单独的空间,并且针对上下层隧道分别布置加压风机,保证火灾时楼梯间内的余压要求,确保烟气不会进入非火灾隧道,提高了人员疏散的安全性。3、通风、防排烟设计(1)通风设计为了保护瘦西湖景区和洞口周边空气环境,上下层隧道均采用竖井排出式纵向通风。上层隧道在出口侧设个出口匝道,设冲中采用了匝道洞口 +主线洞口 风塔分散排污的方式,将风塔高度降低了 5m0洞口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以及与洞口距离见表lo

5、表1上层隧道环境敏感点分布表编号敏感点名称与洞口距离1国家税务总局党校距上层隧道匝道出口距离47m2扬州教育学院距上层隧道匝道出口距离51m3二十四桥宾馆距上层隧道匝道出口距离62m4扬州天下住宅距上层隧道主线出口距离希品F族上层隧道长度1789m,且设有一处出口匝道,并且敏感点与洞口距离均在47m以匕可利用主线出口和匝道出口分别排放部分污染物,采用SES4.1模拟软件对隧道正常运营时通风量和污染物浓度进行了模拟计算。具体计算结果见表2。表2上层隧道全射流纵向通风计算结果年限车速主线出口匝道出口备注km/h排污比例洞【1浓度风胡排污比例洞H浓度m%cm5m5m%cnm近期10795912462

6、41111开1。台射流风机20866062654055开6台射流风机409255298245266020967111053310远期10S65875674269开10台射流风机208459426541386a射途风机40110571790431660215677106337由表2可以看出,近期和远期洞口污染物排放比例基本相同,其中匝道出口的排污比例为隧道排放总量的33%45%,主线洞口的排污比例约为总排放量的55%67%,由于匝道和主线隧道的分流作用,每个洞口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均降低。近期隧道需风量最大,因此近期污染物排放浓度大于远期,当隧道内全程阻滞时污染物浓度最大,最大值为124ppm.将主

7、线和匝道污染物排放比例、排放量提供给环评单位,根据环评单位核算结果,在全程阻滞的最不利工况下,当与洞口距离大于80m时环境空气质量才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的要求,根据表1可知,上层隧道4处敏感点与洞口的距离均小于80m,虽然两处洞口均起到了分散排放废气的作用,但采用洞U直接排放的方式仍不能满足洞I周边环保要求,需要设置风塔集中排放废气。由于匝道和主线洞口分散排污的作用,减少了风塔排污量,风塔的高度由22m降低至17m,高度降低了 5m。(2)防排烟设计针对双层隧道防灾救援难的特点,设计创新性地采用了在隧道侧部设置排烟道的重点排烟的技术方案。当前公路隧道中米用的排烟模式主要有两种:纵向

8、排烟和重点排烟。对于国内双层隧道,火灾时均采用纵向排烟方案,该方案对于正常行车工况具有良好的烟气控制效果,但在交通堵塞的情况下,纵向通风情况将对火灾下游人员逃生和消防救援带来很大地威胁,无法有效地保证火源下游人员的安全疏散。为此,为了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本工程创新性地采用在隧道侧部设置排烟道的重点排烟模式,具体方案设计如下:在隧道侧部设置排烟道分别与两岸风机房相连,其中排烟道为上下层共用,隧道纵向上、下层每隔60m设置电动排烟口,尺寸为6m0.5m,火灾情况下开启火灾点附近6个排烟口进行排烟。MH XS图3重点排烟效果图(左:盾构段;右:明挖破平嗾本工程为国内首条采用在隧道侧部设置排

9、烟道的单管双层隧道,搭建了 1:15的模型并采用CFD仿真模拟对火灾排烟效果进行了验证。图4隧道模型拼装效果膏是展通冢族以下层盾构隧道为例,采用FDS软件对中部大客车火灾工况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模型见图5。火灾热释放率20MW,两侧双向排烟,单台排烟风机风量设定为60m3s,对重点排烟工况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见图6。图5下层隧道模型图(沿X为长度方向,沿Y为宽度方向,沿Z为高度茅荀)图6重点排烟工况Y=0m烟气分布云山璟通菠图6重点排烟工况Y=Om烟气分布云图当采用重点排烟时,由于排烟口的抽吸作用,烟气从排烟道顺利排走,烟气基本维持在排烟口开启区间附近,且向隧道两端蔓延的速度得到明显控制,在9

10、00s之后烟气基本达到稳定,可将高温烟气控制在隧道上方,下方人员疏散区均为无烟区域,与烟气自由蔓延方式相比,人员可用安全疏散时间由550s提高至1200s,极大地提高了人员疏散安全性。(3)疏散楼梯加压送风方式的创新由于隧道储烟仓空间较小,当下层火灾时烟气可能通过纵向疏散楼梯蔓延至上层隧道,在设计中提出了将纵向疏散楼梯处封闭成单独的空间,作为上、下层紧急情况互为疏散的通道,疏散楼梯盾构段设置间距为100m,明挖段为250m,并且针对上下层隧道分别布置加压风机,保证火灾时楼梯间内的余压要求,确保烟气不会进入非火灾隧道,提高了人员疏散的安全性。4、心得与体会汽车行驶在隧道内时不断排放尾气,致使隧道

11、内CO、N0x及颗粒物等有害物浓度显著升高。隧道内废气集中在隧道洞口或排风塔局部区域排放,恶化了该区域的环境,所以隧道建设时要考虑对大气环境的保护,尤其是城市隧道。然而随着城市隧道越来越多,一座座类似“烟囱的排风塔,既影响环境,又与城市景观不协调。同时随着城市居民环保意识日益增强,高风塔与景观以及所处区域居民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风塔的选址成为隧道建设的难题。如何既能满足大气环境要求,乂能兼顾城市规划、景观要求,有效降低排风塔的高度,减小风塔局部区域环境负担,是隧道设计时值得探讨的问题。本工程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匝道、主线洞口和风塔分散排污的通风方式,在保证洞口环保的前提下,风塔高度降低了 5m,节省土建投资50万元,并减少了风塔对景区景观的影响。由于隧道内车流密集,空间狭小的特点,在国内外隧道中由于交通事故及车辆本身的质量问题引起的火灾时有发生,而且救援相当困难,因此通风设计必须满足防灾要求。本工程为城市主干道,洞口两侧分别设有红绿灯,隧道内发生阻滞的情况较高,且为上下双层隧道,空间受限、顶部储烟仓容量较小,烟气下降速度较快,并有可能通过疏散楼梯蔓延至非火灾隧道,火灾危害性大,推荐采用纵向排烟与重点排烟相结合的方式,在盾构段和部分明挖段采用重点排烟,两端洞口部分采用纵向排烟。通过数值模拟与试验测试相结合,验证了通风排烟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