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上级工作部署,打造一批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特制定本方案。一目标任务总体目标:未来3年,服务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实施1+X证书制度需要,突出示范引领、建优扶强、协同创新、促进改革,按照“分级培育、择优支持、重点建设、考核认定”的总体思路,遴选建设一批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具体建设目标:经过培育和建设,打造满足教育教学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5个左右。建设高水平教师
2、教学创新团队,教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培训和评价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的模式全面实施,加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二 基本原则(-)示范引领,分级创建。探索建设模式,集聚优质资源,发挥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支持培育校级团队、择优推荐省级团队、积极争创国家级团队,要求省级特色专业或骨干专业至少建设1个团队,普通专业及其他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团队。(二)立足地方,把握重点。立足全省和地方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对于服务我省康养照护、公共卫生、现代服务等重点紧缺领域
3、的团队,学校予以重点支持。(三)校企合作,专兼结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共享人才、共用资源,形成命运共同体,支持企业深度参与教师能力建设和资源配置,建立学校优秀教师与产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团队。(四)择优培育,严把质量。加强顶层设计,布局团队建设。规范遴选流程,竞争择优,严把入口关。注重过程培育,实行动态管理,强化考核验收,保证团队高水平建设。(五)成果导向,能力提升。产生一批具有职教特色、专业特色的团队建设成果,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改革创新能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三 立项条件根据各专业基础,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全面与特色相结合,分类遴选、立项建设团队
4、。团队立项条件如下:(-)团队师德师风高尚。团队成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个相统一”,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团队成员注重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广受师生好评。团队负责人及成员无违反师德师风情况。(二)团队结构科学合理。团队成员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骨干成员一般为15-20人且相对稳定。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5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相关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教师分别占30%、40%以上;骨干成员有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
5、兼职任教不少于3名。(三)团队负责人能力突出。团队负责人应为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企业实践经历(经验)的专业带头人;具有改革创新意识、较高学术成就、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具有高级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熟悉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职业标准,具有课程开发经验。(四)教学改革基础良好。团队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及时将最新研发成果融入教学,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承担在线开放课程、立体化教材、活页教材建设项目,并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五)专业特色优势明显。团队开展校企合作效果良好,积极承担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试点、订单培养等工作,承接政府、企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或研
6、究课题。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师生在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省级特色专业、骨干专业、高水平专业及承担省级教师培训任务的专业优先。具备一定的中外合作基础,积极推动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六)保障措施完善健全。部门提供团队建设工作场所、实验设备、研究经费,具有长期稳定的合作企业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习实训设施设备先进,能够满足专业实际需要。建有教师发展机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健全。具有学分制改革的工作基础。四 建设任务(一)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制订省内示范、国内一流、对标国际的团队建设方案,建立健全团队管理制度,落实团队工作责任制。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选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产
7、业导师,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不断优化团队成员配备结构。提升团队创新能力,组织团队成员开展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团队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成员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团队中的专任教师成员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探索关键技能改进与创新,提升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实施“六个一”工程,团队中的专任教师每人精讲一门课程、指导一项创新创意(技能大赛、创业大赛)项目、参与一项教改课题、参与一次企业生产项目,对接一名企业技术人员(企业兼职教师)、提
8、供一次社会技术服务。(二)建立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积极参加按专业领域建立立项团队协作共同体,完善校企、队际、校际协同工作机制,促进团队建设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增强立项团队之间的人员交流、研究合作、资源共享,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等方面协同创新。推动立项团队所在学校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建高水平教师发展中心或实习实训基地,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切实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三)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团队和团队所在
9、学校深入实施1+X证书制度,积极扩大证书考核人数,提升证书培训质量,立足“1”与“X”的有机衔接,校企合作研究制订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具有河南特色和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制订完善课程标准,基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职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有关内容融入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研究制订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积极引入行业企业优质课程,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下的课程资源,按照若干专业核心模块单元开发教学资源。组织团队成员集体备课、协同教研,规
10、范教案编写,严格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四)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团队以学生为中心,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开展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打破学科教学的传统模式,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支持每位成员形成特色教学风格。积极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促进团队成员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明确团队成员职责分工,每位成员要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
11、再造、学习管理与评价等专业建设全过程,成员分工协作开展模块化教学,探索“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模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效果。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开展教学过程监测、学情分析、学业水平诊断和学习资源供给,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五)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经验成果。团队积极与世界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国内一流职业院校开展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经验并不断进行优化改进团队建设方案。总结、凝练、转化团队建设成果,并在全省职业院校中推广、应用,形成具有河南特色、国内一流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落实“走出去”战略,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团
12、队将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作为开展团队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升团队建设水平的重要载体、发挥团队专业(技能、人才)优势的重要途径。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主动承担本地、全省乃至全国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工作,主动研究全省及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供给等问题。五、进度安排(一)总体安排。3年后,分专业遴选立项、培育建设团队5个左右。每个团队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二)实施流程。团队建设的实施流程为:遴选立项。部门自主组织申报,申报团队填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书,提交申报材料。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公布立项团队名单。培育建设。各立项团队根据建设目标任务,细化团队建设方
13、案。按专业领域加入立项团队协作共同体,合作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任务;按年度提交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和诊断改进报告,组织年度团队建设研讨交流会,并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辅导,为团队展示建设成果,交流建设经验,分享建设心得提供平台。验收认定。团队建设任务完成后,学校统一组织成果验收。验收通过后正式认定“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验收不合格的,取消团队建设资格。成果推广。总结团队建设的创新做法和优秀经验,凝练可复制、可应用的典型成果,在院校范围内进行推广。六、保障措施(一)明确职责分工。由学校统筹协调团队建设组织实施工作;各团队负责人制定实施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将团队建
14、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明确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师资配备规划,落实团队建设、管理、激励和奖惩的制度举措等。(二)加强政策支持。学校适时组织立项团队、分批次选派团队负责人和专任教师赴国内外研修。团队成员参加省级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等评选,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三)完善工作机制。学校加强团队建设工作的咨询指导、业务培训、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支持团队协作共同完善工作机制、系统开展培训I、加强资源共享、协同研究创新,推动共同体发挥作用、取得实效。(四)加强经费保障。学校将对团队建设予以专项支持。获得校级立项建设的团队给予5万元资助,获得省级、国家级立项建设的团队按照上级部门拨付经费给予1:1配套。(五)强化督查评估。学校将加强对团队建设的督查指导和管理,实行动态调整机制,组织开展评价,对未按进度完成建设任务、达不到考核要求的,将取消建设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