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目录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一、调研概况2二、本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情况3(一)坚持规划引领,不断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4(二)坚持提质增效,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级水平。4(三)坚持人才驱动,不断强化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5(四)坚持宣传引导,不断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5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6(一)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6(二)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强化。6(三)产业融合发展还需进一步深化。7(四)文化氛围还需进一步营造。7四、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7(一)坚持目标引领建设,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8(二)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全面强化中医药队伍建设。8(三)坚持产
2、业引领发展,全面构建中医药融合发展模式。9(四)坚持文化引领推动,全面提升中医药知识素养。10按照区人大常委会20年度工作要点和监督工作计划安排,为提升区域基层中医药健康服务能级,推动本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工作,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本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情况的报告。教科文卫工委对本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项监督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调研概况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关于监督专项工作操作流程的规定,教科文卫工委在区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制定了专项监督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常委会分工联系副主任任组长、教科文卫工委主任任副组长,部分教科文卫工委委员、专业代表小组
3、代表、区人大代表、部分镇人大主席和专家学者等为组员的专项调研组,于20年5-9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上海市中医药条例(以下简称中医药”一法一条例”),结合本区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情况,围绕依法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和中医药产业加速发展等方面开展调研。期间,调研组专题听取了区卫健委关于本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情况的工作汇报,全面了解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当前存在问题以及下阶段工作思路;围绕中医药“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按照嘉定区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实施方案嘉府发20(17)号中的相关职责和任务,召开了区发改委、区科委、区农委、区
4、民政局等11家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区人大代表座谈会,专题听取了相关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意见建议,以及人大代表在履职过程中收集到的社情民意;组织开展了“传承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专题学习,邀请专家学者就中医药“一法一条例”作专题辅导培训,并组织赴兄弟区学习考察;实地走访了区中医医院、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陆氏针灸文博馆、颐康中医医院、上海宏泰园中草药研究所、上海真仁堂药业有限公司等6家区中医医疗机构和2家企业。同时,委托安亭镇、徐行镇人大上下联动开展调研。调研组在全面梳理、综合分析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客观评估,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形成本调研报告。二、本区
5、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情况近年来,区政府全面贯彻中医药”一法一条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守正创新,把发展中医药作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工作紧抓落实。不断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着力提升服务能级,持续推进区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和健康嘉定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成效显著。(一)坚持规划引领,不断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制定实施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嘉定区中医药“强基促优”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和嘉定区中医药发展“十四五
6、”规划等,明确工作目标,深化制度体系建设,持续推动区域中医药服务体系优质均衡发展。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成了以区中医院为龙头,区内综合性医院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村居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延伸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截至目前,区域内共有41家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2家市级医院、6家区级医院均开设中医门诊,13家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有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区域内家庭医生团队均可提供中医药服务,有效推进区域中医药服务体系网络全覆盖,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优质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获得感。(二)坚持提质增效,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级水平。有力推动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院区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区
7、中医医院异地新建项目,进一步加快区域内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优化布局。推进基层中医药诊疗标准化建设,持续开展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不断加强硬件设施,扩大诊疗区域、优化就医流程,基层中医药诊疗能级有效提升。截至目前,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成为新一轮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成功创建成为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着力推进中医药优质资源共享,不断强化区域内“名老中医”带动作用,深入推进“上海市中医医院一嘉定区中医联合体”建设,逐步构建完善市一区一社区三级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对优质中医诊疗的需求。(三)坚持人才驱动
8、,不断强化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设立中医药学科和科研专项,组织开展首届区名中医评选活动,持续开展练川岐黄学堂培训等,区域内领军人才、骨干人才、青年人才梯次衔接的中医药人才队伍逐渐形成。探索实行“中医+”与“+中医”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开展了两批次“嘉定区西医学习中医在职培训班”,百余名“+中医”医师完成培训。对接“歧黄学者”,秉承中医“师承”传统,持续推进区域名老中医(流派)工作室建设,着力培育家国情怀浓厚、专业理论扎实、临床本领过硬,引领和带动中医药发展发挥作用的中医药人才队伍。截至目前,27个三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老中医(流派)工作室基
9、本覆盖区域内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批次、42名市、区级师带徒学员先后出师。(四)坚持宣传引导,不断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通过编写中医药宣传手册、举办中医药健康知识教育、举行专家义诊等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开展中医药基本常识、养生保健知识宣传活动等中医药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使中医药知识传播至每个角落、深入至每位居民。持续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聘请专家小组提供技术技能咨询指导,接续开展“朱氏一指禅”共享推拿喙城行项目,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防治常见病与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依托中医药文化节活动举办药膳烹饪大赛,通过寓医于食的比赛,科普药膳文化。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10、工作,郑氏妇科疗法入选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名录,陈氏儿科疗法、陈氏推拿疗法、黄墙朱氏一指禅推拿疗法先后入选第七批、第十批、第十二批区级非遗项目名录,传统中医药文化内涵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标国家发展的新要求、区域建设的新目标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以及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要求,还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一)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倾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虽然近几年区政府不断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财政投入,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呈现出发展不均衡情况。社会力量举办中医机构日常监管与服务措施仍需加强,缺少统一的服务规范和行业标准,边界界定模糊,导
11、致卫生监督执法过程中缺失依据,执法难的现象频频发生。(二)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强化。中医药人才总量不足,中医药重点学科与专科带头人紧缺,人才招录、引进政策显示度不足,以及受编制和职称晋升限制,导致中医药中高端人才存在“招不到”“留不住”现象。中医药人才梯队尚未形成,优势和特色中医药专科项目较少,未能很好承担起领头作用。以徐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中心现有中医医师队伍30岁以下占比71%。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缺乏高年资中医师;第一执业点在中心的中医医师占比13.04%,距20%的创建指标尚有差距。中医药科研力量较为薄弱,高水平的科研课题较少,不能有力支撑起业务的发展。(三)产业融合
12、发展还需进一步深化。受气候、用地指标、种植类人才限制,以及中药材适应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区中药材种植产业规模小、产量低,仅有上海宏泰园中草药研究所3000平方米藏红花种植基地,缺少较大规模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和龙头企业。区域内中医药特色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结合区域内中医药资源布局和特色,中医药健康旅游线路、旅游产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业有待进一步推进。(四)文化氛围还需进一步营造。中医药宣传力度仍需加强,区域内“名老中医”多为居民群众“口口相传”,宣传形式较为单一,缺少新媒体运用手段,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群众中医药知识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全民参与中医药保健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四进一步推进中医
13、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对标更高标准、更好水平,结合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具体要求,调研组提出以下意见建议:(一)坚持目标引领建设,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要进一步加大中医药发展政策倾斜力度,加强规划、财政、编制等方面政策扶持力度。统筹推进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加快优质中医药服务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让社区成为中医药服务的“主阵地”。要持续深化“上海市中医医院一嘉定区中医联合体”建设,稳步推进市中医医院嘉定院区项目建设,依托市中医医院的资源优势和龙头效应,深化推动医疗服务、学科打造、人才培养等同质化建设管理,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14、,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性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要着力形成监管合力,卫生健康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要明确执法分工,加大中医药监督、执法力度,健全全过程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全面强化中医药服务事中事后监管水平,规范中医药康养、医治行为。要持续提升中医药监督执法队伍专业化、规范化能力水平,定期组织开展执法水平提升、中医药理论知识培训,着力打造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要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快中医药数字便民和智慧医疗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的信息化、智慧化水平。(二)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全面强化中医药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做好人才引育引智,大力引进重点学科带头人与全科人才,适当
15、倾斜人员编制,畅通晋升渠道,积极打造中医药人才高地,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提高人才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要继续实施好“吸城杏林”高尖人才培养工程,依托名老中医工作室(流派工作室)建设,完善中医药人才梯度培育方式,着力打造素质过硬、结构合理、总量充足的中医药中高型人才队伍和社区基层复合型人才团队,提高中医药专业服务能级。要积极搭建市、区、街镇科研平台,完善中医专病诊疗中心和优势学科建设。鼓励引导中医药人才主动申报科研项目,持续提高区域中医药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三)坚持产业引领发展,全面构建中医药融合发展模式。要借力高性能医疗设备制造基地和健康医疗服务集聚区建设,优化中医药产业布局,在
16、强化源头监管的前提下,扩大中药材种植产业规模,多样化种植品种,探索建设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培育本土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品质化种植。要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中医药产业,推动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改进中医类别医师执业注册,推进区域中医药服务公办、民办协同发展。要深化中医药文旅融合,利用区域内中医药资源发展旅游业态,激发中医药延伸动力,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产品,推动中医药文创、健康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打响嘉定中医文化特色品牌,赋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文化内涵。(四)坚持文化引领推动,全面提升中医药知识素养。要推进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加大中医药政策宣贯力度,积极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医药发展政策法规,营造中医药发展良好的政策氛围。要培厚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文化土壤,实现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