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新时代首都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强新时代首都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意见.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附件1关于加强新时代首都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水土保持是防治水旱灾害的重要措施,是保护水土资源、保障水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工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士保持工作的意见,推进首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特制定本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立足北京自然资源禀赋、山水格局和发展阶段,以预
2、防保护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抓手,以监测评价为手段,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系统治理、综合施策,不断增强水土保持系统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综合功能,为保障首都水安全、建设美丽北京提供更加坚实支撑。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本市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更加完善,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生产建设项目和生产建设活动水土保持管理不断加强,对地表少扰动、低扰动理念得到有效落实,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管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降低,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90.3%。到2035年,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全面形成,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
3、理,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95.0%,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显著增强。三、全面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一)突出抓好水土流失源头防控。落实国家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按照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要求,实施有针对性、差别化的保护治理措施。划定并公告禁止开垦陡坡地范围和突发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易发区范围。(二)加大重点区域预防保护力度。以燕山、太行山地区为重点,推进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和修复等重大工程,以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和白河堡水库上游等重要水源地为重点,全面实施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加强和规范农林开发等各类生产建设活动水土流失防治。(三)提升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积极推进科学绿化、封山育
4、林、退化林修复等,禁止毁林毁草开垦,提升林草植被水土保持功能;强化河湖湿地保护,加强水域岸线保护修复和水生态空间管控,提升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生态功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灌溉排水体系,因地制宜建设农田植被过滤带,提升农田保水保土保肥能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结合城市更新,推进海绵城市和花园城市建设,控制泥沙和面源污染物进入河道和管网,提升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四、依法严格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四)健全监管制度和标准。依法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制度,完善全过程管理制度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五)创新和完善监管方式
5、。健全事前审批、事中事后监管衔接机制,完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体系。充分利用科技与信息化手段,及时发现人为水土流失情况,依法查处违法行为O落实水土保持信用评价制度,深化水土流失风险评估,实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分类分级、差异化监管。(六)加强协同监管。进一步强化部门间协同监管和联动执法,建立完善监管信息共享、违法线索互联、案件通报移送等制度。畅通公众监督和举报渠道,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以密云水库、官厅水库等流域为重点,完善流域上下游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持续开展人为水土流失联合监管行动,筑牢全流域保水共同体。(七)强化企业责任落实。加强并规范土石方管理。生产建设单位应依法履行水土流失防治主体责任
6、,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水士保持责任,严格控制地表扰动,强化表土资源保护、土石方综合利用、污染土生态修复,减少砂、石、土排弃和土石方转运。生产建设项目行业主管部门要有针对性加强行业指导。五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八)科学推进重点地区灾后水土保持恢复重建。以门头沟、房山、昌平等区为重点,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以小流域为单元,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和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等要求,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坚持水土流失防治与防灾减灾相结合、与生态修复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村庄安置政策及其他水利、农林、交通等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相互衔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防治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着力恢复提升小流域水士
7、保持功能与防灾减灾能力。(九)持续推进重要片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聚焦水土流失严重点位,实施重点片区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加强坡面水系梳理和坡面水土流失防治,改善沟道水文形态和生境条件,注重各项措施的系统性协同性。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参与的原则,持续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充分利用政策、工程、科技、经济等手段,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推进板栗林下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修复工作。(十)统筹推进重要区域生态清洁小流域提质增效。对密云水库上游、太行山东部和燕山南部山地丘陵水源涵养区的生态清洁小流域,采取“缺什么补什么”方式,持续推进提质增效;对京密引水渠沿线、三山五园地区、地下水源储备区、温榆
8、河公园周边等区域的平原区小流域,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田面源污染防控、流域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各有关区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整沟、整村、整乡一体化推动生态清洁小流域提质增效,提供更多更优蕴含水土保持功能的生态产品。六着力提升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和水平(十一)强化水土保持基础工作。定期开展全市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措施调查,建立完善水土保持基础数据库。修编水土保持规划,强化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跟踪监测评估。完善水土保持规范标准体系。(十二)完善水土保持工程建管机制。探索创新水土保持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坚持市级引导、区级主体,优化项目审批
9、程序。鼓励各区开展以奖代补试点,发挥好村级组织、土地使用者和承包经营者作用,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和治理区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完善治理成果管护制度,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探索建立政府和受益主体水土保持工程运行维护费用分摊机制。(十三)加强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优化监测站网布局,加强站点运行管护和设备计量管理。持续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评价工作,强化监测成果运用,发布年度水土保持公报。不断完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效益评估和评价体系,持续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年度评估。(十四)加强水土保持考核。建立完善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定期开展对各区和乡镇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强考核成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
10、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参考,同时作为政府安排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面相关资金的参考依据。(十五)加强水土保持科技创新。推进卫星遥感、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水土保持深度融合,提高水土保持监管、监测、治理等信息与相关部门互联互通,提高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鼓励与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水土保持科技攻关,开展水土保持领域应用技术研究,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与推广。七完善保障机制(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11、。建立完善水务部门牵头,发展改革、财政、规划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园林绿化等部门参与的水土保持协调机制,强化协同配合,增强工作合力,推动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十七)加强部门协作。市级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政策协同发力,指导各区政府做好相关工作。园林绿化部门重点做好造林营林、封山育林、防沙治沙和以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工作,采取措施鼓励25度以上陡坡地经济林退出种植。农业农村部门重点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和平原农田过滤带建设,采取措施鼓励5度以上25度以下坡地农作物退出种植,实施生态修复。规划自然资源部门重点做好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有效防治矿山水土流失。(十八)加强投入保障
12、。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统筹和支持力度,保障水土保持工程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各有关区人民政府要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同时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十九)加强队伍建设。各有关区加强水土保持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工作力量,优化人员结构,加大业务技能培训,保障经费和装备投入,各区财政投入情况和水土保持能力建设情况要纳入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二十)强化宣传教育。积极打造水土保持示范区、科技示范园和示范工程,引领推动水土流失防治理念、机制、模式创新,推进全市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普及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不断增强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