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儒学列传(上)》(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儒学列传(上)》(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儒学列传(上)(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太宗身橐缝,风露沐,然锐情经术,即王府开文学馆,召名儒十八人为学士,与议天下事。既即位,殿左置弘文馆,悉引内学士番宿更休;听朝之闲,则与讨古今,道前王亚成败,或日炭夜艾,未尝少怠。贞观六年,诏罢周公祠,更以孔子为先圣,颜氏为先师,尽召天下惇师老德以为学官。数临幸观释菜,命辇茗博士讲论经义,赐以束帛。生能通一经者,得署吏。广学舍千二百区,三学益生员,并置书、算二学,皆有博士。大抵诸生员至三千二百。自玄武屯营飞骑,皆给博士受经,能通一经者,听入贡限。四方秀艾,挟策负素,尘集京师,文治熠然勃兴。高宗尚吏事,武后
2、矜权变,至诸王驸马,皆得领祭酒。初,孔颖达等始署官,发五经题与诸生酬问。玄宗诏群臣及府郡举通经士,而褚无量、马怀素等劝讲禁中,天子尊礼,不敢尽臣之。置集贤院部分典籍、乾元殿博汇群书至六万卷,经籍大爸,又称开元焉。禄山之祸,两京所藏,一为炎埃,官商私楮,丧脱几尽,章甫之徒,劫为绶胡。于是嗣帝区区救乱未之得,安暇语贞观、开元事哉?自杨维、郑余庆、郑覃等以大儒辅政,议优学科,先经谊,黜进士,后文辞,亦弗能与也。文宗定五经镜之石,张参等是正讹文,寥寥一二可纪。由是观之,始未尝不成于艰难,而后败于易也。尝论之,武为救世残剂,文其膏粱欤!乱已定,必以文治之。否者,是病损而进及剂,其伤多矣!然则武得之,武治
3、之,不免霸且盗,圣人反是而王。故日武创业,文守成,百世不易之道也。荒及金天工二之壬仁义蔓苣馈馈待甚能光阻厥效。至专诵习传授、无它大事业者,则次为儒学篇。(节选自新唐书儒学列传(上)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若乃A举天下B一之C于仁义D莫若儒E儒F待其人G乃能H光明厥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前王所以成败”中的“所以”与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意思不同。B.祭酒,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隋唐以后称作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
4、官员。C.“经籍大备”中的“备”与岳阳楼记“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备”都是“具备”之意。D.“亦弗能克也”中的“克”与谏太宗十思疏“能克终者盖寡”中的“克”意思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太宗、唐玄宗等诸位国君都重视“文”,都十分重视读书人,或重视相关机构的设置。B.唐太宗非常器重儒士,有时与他们纵论天下事,甚至夜以继日,多次亲自参加祭祀仪式。C.唐玄宗真心实意对待经士,或以礼待之,或请人进宫讲解;置备书籍,并在安史之乱时积极抢救。D.作者在文末分别用“膏粱”和“药剂”喻指“文”和“武”,进而指出它们各自的特有作用。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8分)(1)文宗定五经,镜之石,张参等是正讹文,寥寥一二可纪。(4分)译文:(2)然则武得之,武治之,不免霸且盗,圣人反是而王。(4分)译文:14 .结合文意,概括编写儒学列传的目的。(3分)【答案解析】10. DEG(若乃举天下一之于仁义,莫若儒。儒待其人,乃能光明厥功。)(3分,每处1分)11. C(3分)(“前人之述备矣”中“备”的意思是详尽。)12. C(3分)(“在安史之乱时积极抢救”错。)13. (1)文宗时校定五经,刻在石头上,张参等人校正错字,只是寥寥的一两件事。(4分)(2)这样说来,那么用武力得到的,又用武力去治理,不免有霸道和强横之气,圣人一反其道而行王道。(4分)1
6、4. 记述前代君王重视以文治国;希望能以文治国,从而长治久安。(1点1分,2点3分。)【参考译文】太宗虽然身带弓箭,风餐露宿,但却能精心关注经学,在王府中开设文学馆,召集十八位名儒做学士,和他们一起议论天下之事。即位以后,在殿左设置弘文馆,让所有的学士在殿内轮流值夜,在临朝听政后的闲暇时间,就和他们一起讨论古今,说前王成败的原因,有时讨论到太阳西斜或通宵达旦,未曾稍有倦怠。贞观六年,太宗下诏废周公祠,改以孔子为先圣,颜氏为先师,广召天下学问笃实的老师和德高年长的儒士来充任学官。并多次亲临国学观看学生入学时祀先圣先师的典礼,命祭酒博士讲论经义,每赐锦五匹。学生能通晓一经,即可参加官吏考试。增建学
7、舍一千二百间,太学等三种学校增收学生,并设置书、算二学,都设有博士。学生大约可达三千二百名。即使是在玄武门的屯营飞骑将士,也可学经当博士,能通晓一经的,听任他们去参加贡举考试。四方的优异俊美的人士,携带着书籍及书写用具,聚集京城,以文教治国的风气蓬勃兴盛(以文教治国蔚然成风)。高宗崇尚官吏,武后自持权势而随机应变,以至诸王和驸马都得到祭酒职位。当初,孔颖达等人为学官,以五经为题向学生进行提问和解答。玄宗下诏令群臣和各州县推荐通晓经义的儒士,而褚无量、马怀素等人到宫中侍讲,天子对他们很尊重礼遇,不敢完全把他们当做臣子对待。存放在集贤院的部分典籍、乾元殿收集的群书多达六万卷,图书完备,又称开元时期
8、了。安禄山叛乱,使两京的藏书全部被烧为灰烬,使官私藏书几乎全部丧失,年轻力壮的人,被劫持去当兵。于是继位的皇帝想救治战乱而未能如愿,哪能有空闲去谈贞观、开元时的盛事呢?自从杨维、郑余庆、郑覃等人以大儒出任宰相,商议何科为优,主张以明经科为先,降低进士科,以文辞为后,也未能解决问题。文宗时校定五经,刻在石头上,张参等人校正错字,只是寥寥的一两件事。从这就可以看出,没有哪一件事情不是因为克服艰难而成功,而后因为易而失败的啊。曾经有这样一种议论,说武功是救世的烈药,而文治大概是精美的食物吧!战乱平定后,一定要文治。否则,就是已经病损却用烈药,那么所受伤害反而加深了!这样说来,那么用武力得到的,又用武力去治理,不免有霸道和强横之气,圣人一反其道而行王道。所以说以武力创业,以文治守成,这是百代不变的道理。如果想使天下的人归于仁义,什么都不如儒学。用儒道去对待别人,才能功劳显著。至于那些专门学习和传授儒学的,没有能成就其他大事业的人,就编为儒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