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备教手记.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06768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备教手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备教手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备教手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备教手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备教手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备教手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备教手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备教手记苏辙的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是出自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第6课的一首七言律诗。坦率地讲,刚开始拿到这首诗时,第一感觉是并不好教。一者古诗词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师的难点。古诗词高度凝练地反映社会生活、传情达意,文辞简约却想象丰富、意蕴丰厚,而中学生因人生阅历和阅读积累的不足,对古诗词的学习望而生畏,往往浅尝辄止、难以深入。二者对作者和作品不熟。苏辙虽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但平时我们对其了解不多(现行初高中教材似乎仅此一篇,远不及其父兄苏洵和苏轼),论及的文章鲜少;而且论者多为对其散文的评价(如上枢密韩太尉书黄州快哉亭记等),论及其诗者甚少。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2、。三者是如何定教的问题。这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第一次接触古诗,在本单元的后面(第三单元)就是古诗词专题,编者精选了八首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这就涉及到对于古诗词教学、对于本单元的地位本诗该怎么教的问题。四者是教法上的困惑。按照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我们往往是先介绍作者和背景,然后解题、研读,最后进行艺术手法的鉴赏,但这样设计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有蜻蜓点水、波澜不兴之感;而且初读本诗,感觉似乎是一首很平淡的诗,诗意似乎也不太难以理解,要教出“味道”、教出“不一般”的效果确实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笔者为此思索良久,悟得“大道至简”之理。于是,从“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方面对本诗的教学进行了梳理

3、和设计。首先,确定“教什么”的问题。“教什么”要解决“达成的目标”(教学的主题)和“用什么达成“(教学的内容)的问题。要有三个意识:第一,文本意识。本文是古典诗歌,要体现“依诗而教”的特色。诗歌鉴赏要抓住意念、意象和意境及其关系。意象是诗人表意所借用的形象;意念是诗人心中的念头(志向、情感、情调);意象与意念有机融合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即是意境。“立象以尽意”(周易系辞)揭示了诗歌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教学一首诗(无论是新诗、古诗),都不能离开对于意念、意象和意境三个层面的研究。本诗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选取了哪些意象?塑造出怎样的画面?这些是我们要抓住的方面。本诗又是一首格律诗,格律诗自有其格

4、律特点,“在语音序列上,格律诗根据汉语言文字的特性,对中国诗歌的音声序列进行了整体设计,通过字与字、语与句(包括声调与韵脚)之间的变化,设计出一套声律样式,具体规定了诗歌中每一个字的声韵调,使诗歌显现出抑扬铿锵、变化和谐的节奏之美。”(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2年3月第2版,P240)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对律诗表达方式不够熟悉,不能借助律诗的体式特征对诗歌进行进一步理解。因此,要诵读好本诗,就得懂一点格律诗的要求。格律诗的格律比较复杂,如何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诗词格律方面的知识,在新课程背景下,值得认真探究。所以,在这首诗的课堂教学中,拟就格律诗的平仄、押韵、

5、对仗这三个基本要素,在品读涵泳过程中渗透近体诗格律的知识,既是为高中古诗学习打下必要的底子,也是让学生了解古诗词格律的精微精妙,激发学生模仿创作的兴趣(文化的传承不应止于了解,还要有人能够去实践,没有实践传承就会弱化;格律诗不好写并不是不能写,鲁迅、毛泽东的格律诗毫不逊色于古人)。当然,近体诗格律问题,不是一节课能解决的,课前可整理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同时,语文新课标强调群文阅读,我们还可以从近体诗格律角度,把教材中的登高等格律诗放到一起,进行特殊的“群文阅读”,让学生对格律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做到形式与内容并重。第二,群文意识。亦即大单元意识。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处理好群文与单篇选文的教学关系

6、。新版统编语文教材,是以群文进行语文大单元设计,每个单元设定了不同的学习任务,又以学习任务编选群文。因此,正确处理好单篇选文与群文的教学关系。一方面,“大单元设计”教学是“以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核心任务,开掘文本资源,以整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从阅读向写作迁移,培养学生言语建构能力,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真正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按照王荣生教授对选文类型的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的分类,本文是古典诗词应该属定篇,定篇是经典,应该涵咏品味,从作者经历到生活背景,从炼字炼句到篇章结构,应全面领会,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把诗歌的涵咏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本诗所在单元主题为“劳动光荣”,指向“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

7、群,所以,我在最后的“悟读”环节设计了仿照格律诗的写法,以“致敬劳动”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第三,学情意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拟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王荣生教授说:“一般来说,经典作品明显高于学生的语文经验,包括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水平。”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生活经历和阅读审美水平有限,让学生品味本诗平淡自然却淳厚有味的风格,体会田园诗的趣味和复杂的思想感情,品味不同诗风的美学特征,是本节课的难点,此其一。其二,中国是一个农耕古国,“古典诗词是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产物,代表着古人的情与思”。而今身处工业文明的浪潮中,农村的城镇化和农业的现代化,我们的学生大多在城市生活,远离农村,远离农村生活,远离

8、过去的农耕生活方式,使学生与这些作品和作者之间“因时空而产生无法弥缝的隔阂”(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 8 ,P64)o没有经历的生活难以品味诗,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诗意表层,而对诗歌的深层意蕴和复杂情感,多数人难以深入体会。封此破解之道就是在教学中依据学情创设学习情境,架设诗歌鉴赏的桥梁。因此,我设计“情读”这一环节,就是希望通过诗人的形象营造劳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由此,我设计了三个学习目标:1 .了解苏辙,品析诗人情感变化层次及田园生活况味。2 . 了解古诗格律特点,通过诵读,初步学会鉴赏古诗词方法。3 .以“致敬劳动”为主题试写一首律诗。其次,要

9、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即如何组织课堂教学。与其它文本相比,诗歌是最需要朗读的。“朗读是诗歌的理解方式,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往往以有感情朗读为先决条件。”“朗读的目的,是通过朗读感受诗歌、散文中由声音传递的意思、意味。文学的一部分生命就存在于它的声音里,存在于声母、韵母、声调、轻重缓急等语气、语调里。”(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P91)可以说,“读”是学习古诗词的不二法门。因此,本课我以诵读为主线,以感悟与运用为目的,设计了 “音读一一品读 情读 借读”层层推进的四个教学环节。通过音读,走进作者内心,把握诗歌含意;通过品读,解析诗歌手法,感悟诗歌意境;通过情读,体味诗歌意蕴,与作者产生共情;通过悟

10、读,创设情境,实现阅读到写作的迁移。音读,把握诗意。音读,就是根据古诗词的声律(节奏、平仄、押韵)来朗读诗歌,通过对诗歌的朗读来把握作品的内容,体味作品的情感。因为中国的古典诗词最初都是配乐歌唱的,流传至今,虽然乐曲失传,不能再演唱了,但是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还在。而韵律和节奏又不单纯是语言技巧的问题,是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故有“因声求气”之说,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清刘大概论文偶记)古人读诗叫“吟”。黄仲苏先生在朗诵法中说:“吟之为言,呻也,哦也,唱也。”据此可知“吟”有音乐的节奏,有腔调,似歌唱。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对老师读书“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

11、向后拗过去,拗过去”的细致描写,其实就是“吟诵”时的生动神态。笔者清晰地记得读中学时教我们语文的汪育奇老先生(西南联大毕业,现高寿近百岁)一一那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刚恢复高考不久,中学读书除了课本几乎就没有其它任何资料一一为了给我们补充一些课外知识,经常是吟哦有声地走进教室,踱到讲台旁,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出一首古诗;有时似乎是句子拿不准,就稍稍停顿,而吟哦声更大,头一点一点地就写了出来。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虽然我们现在按照现代汉语的普通话朗读即可,但既然是一首律诗,用现代汉语的普通话发音吟诵,难免有所欠缺。如果用古人(宋朝)通用的诗韵吟诵此诗,就会更好地领略出诗歌的意境和妙处。一押韵。韵是诗词

12、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这首诗通押一韵,韵脚是en (人、神)、in (邻、辛),一韵到底,中间没有换韵。韵脚en、in在古代属于一个韵脚,即“十一真韵”(人辰辙),这是因为古今语音发生了变化,我们是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这种情况在古诗词中还不少,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的“斜xi 6 ”与“家ji ”汉语拼音不是同韵字,但在唐代“斜”字读“sid ”同韵字读浊音)。二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律诗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本诗的格律当为平起式,完全符合律诗的平仄要求。要说明的是,对于韵脚和平仄,因古今语音发生了变化,一般人很难

13、判断(包括古音的平、上、去、入四声,如本诗中的“比” “博” “欲” “谷”都是入声。但现代汉语普通话发音,没有入声,古音四声已合并到普通话其它四声里)。有兴趣的人可以查看相关书籍说明如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中的“诗韵举要”或“搜韵” “格律在线”等网络来了解,这也是新手学习的一个好途径。笔者认为对古诗词格律的了解,对于我们语文老师应作为一项基本功。三对仗。“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笠翁对韵。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的颔联、颈联是严整的对仗。如颔联的“三夜”对“一竿”、“阴霆”对“晴日”、“败场圃”对“舞比邻”,上下对句非常工整。四节奏。律诗的节奏和语法密切相关,常常和意义单位(词或短语)

14、结合在一起。如本诗是七言,其节奏为“欲收一一新麦一一继一一陈谷,赖有一一诸孙一一替一一老人”。品读,感悟诗境。一品其人,知人论世。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知人论世,才能对作品作出准确、深刻的评价。北宋诗坛,苏辙应是首屈一指的大家,然而在北宋名家中,苏辙的诗可能是少受人关注的。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登进士第。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

15、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著有栾城集春秋集解诗集传等。苏辙晚年仕途坎坷,自宋哲宗亲政起用元丰新党后,他连年遭贬,远至岭南雷州、循州。徽宗即位后,苏辙从岭南辗转岳州等地,后还归颍川居住,与子孙治田营生,度过了一生中的最后十年。”意有所感,一寓于诗”,在此创作了一批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文,本诗即为此期间作品。关于田园诗。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北宋田园诗描写农民生产活动,着力表现田园生活的淳朴之趣和田园秀美风光,表达出土人在农村劳动生活的甘苦感受。有论者认为,“宋代是田园诗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对后世的田园诗产生了巨大影响”(宋文刚繁荣美奂的宋代田园诗,四川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P85),苏辙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