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县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全县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我县坚持把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抓实农业农村发展工作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与挑战。一、我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现状我县全境气候属典型的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混合型气候,铁路、高铁、
2、公路、机场立体交通网络健全。全区土地总面积2017249.9亩,农用地面积占总面积44%,素有“滇中粮仓”“花灯之乡”“龙狮之乡”等美誉。近年来,我县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先后发布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3)县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专项方案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方案,切实把农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多点发力,推动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十三五”期间,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产业方面,我县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绿色农田建设3.41万亩,加大单位土地收益,稳定粮食产量5.11万吨;推动我县“菜篮子”进驻昆明重点商
3、圈,打造现代农业亮点,成功创建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6亿元。人才方面,2023年共开展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265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2143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200人;开展“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精准遴选专业人才针对具体村落进行“一对一”帮扶,为产业提升、经济壮大提供人才支持。文化方面,积极落实文庙魁星阁、古盟台展馆等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建设,着力打造市级新型公共文化空间8个;实施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组织非遗花灯技艺培训I,支持乡土文艺团组发展,扶持农村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收徒传艺。生态方面,投资5000多万元启动罗帮、普渡湿地建设,持续推进八家村等7个水库除险
4、加固工程;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实施绿美乡村三年行动,推进100个美丽宜居精品示范村建设。组织方面,我县严格落实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领导机制,积极打造“基层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同时,我县组织县人大、县政协等离退休党支部与杨林镇核桃村委会、牛栏江镇荒田等村委会结对,深入组织建设薄弱的村(社区)党总支开展调研,把脉问诊,多渠道推进县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二、我县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专项资金不足、来源单一。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资金大部分来自政府扶持,单纯依赖国家投资和补贴,未实现农业投资渠道
5、的多元化。“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突出,支农资金利用效率低下,支农资金“跑冒滴漏”情况和“上级政策好,下级资金少”的现象仍存在。同时,市场化资金的引入较少,未形成良好的市场化农业发展机制。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特色产业竞争力不足。我县集体经济薄弱,受消费者青睐的名特优农产品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生菜、杨林肥酒、乳扇萨其马等自身特色产品产量不大、市场份额不大、品牌价值不高,并未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此外,我县特色资源的推广及销售渠道狭窄、品牌化效应滞后、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大等。融合发展深度不够,产业规划质量有待优化。我县是昆明市的花卉园艺大县,也是昆明市最大的蔬菜生产县,蔬菜种植面积占全市三分之一以
6、上,叶菜类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居全省前列。虽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但多是以农业为主的初级经营,品类单一,产业链短,服务水平不高,未实现数字化运营,产销组织管理松散,市场竞争能力亟须提升。同时,三产融合发展深度不足,目前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没有真正形成规模,主导地位尚未凸显。农业科技支撑匮乏,自驱型发展动力不强。我县的农业科技人员数量较少,服务机制较传统,科技服务水平不高,良种程度、单产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蔬菜、花卉、烤烟等特色产品的科技支撑匮乏,精深加工不足,整体效益不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智能化、品牌化水平较低。三、我县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策略拓宽投资渠道,构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多
7、元投入格局。不断完善、优化财政扶农优先发展支持政策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能力,通过贴息、奖补、保费补贴、风险补偿和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构建灵活性强、适应性强的多元化资金流入机制,吸引工商资本、银行贷款、社会游资以及PPP投融资等多元化投资助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同时,县政府可通过引导设立农业发展基金,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拓宽农村创新创业融资渠道等拓展方式,加大政策倾斜及增收激励机制,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更好地激发我县经济发展活力,变“输血”为“造血”,持续壮大县级财源,进而稳步推动我县农业农村优先稳定多元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特色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第一,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
8、”战略。在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新模式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我县粮食、烟草、畜牧、渔业的产业特色,主攻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端发展,着力打造高科技、高品质、高品位的“三高”农产品。第二,农业生产结构要向高质高效转变。加大对农业头部企业、龙头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抱团模式,规划“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高原特色农产品的高端化路线,不断提升自身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产品的独特性。第三,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积极推动构建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提升农产品宣传资金使用效率,扶持并培训电商主播达人,借助抖音、快手等互联网平台,拓宽产品销路,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培育客户的品牌忠诚度
9、。增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着力优化自身产业格局。依托我县的地理、交通和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生菜、花卉、雪莲果、油橄榄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的全面发展。打造都市休闲田园综合体及“农业+旅游”模式,积极尝试培育认养农业、康养农业、会展农业、生态农业等新业态。优先支持发展重点农业园区、重点农业产业、重点农业工程、重点农业项目,坚持加工主导、品牌引领、科技支撑、融合发展,全力打造“3+3+N”现代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即打造能源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3个千亿级产业,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轻纺服饰3个五百亿级产业,以及医药健康、绿色建材等多个百亿级产业。通过开展主导产业提质、园区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升级、农旅一体化、现代农业+互联网“五大行动”,持续推进我县特色种植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多方聚才引智,激发农业农村发展自身驱动力。加大人才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一方面,优化自身创新环境,吸引返乡农民工、各类科技人员及我县大学城的大中专毕业生等到我县创业。另一方面,贯彻柔性引进人才策略,灵活使用顾问指导、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等多种柔性引才方式,积极推进院士科技小院、农村科研基地、基层专家工作站等的建设。优先做好在昆院土、各类人才的合作指导工作,持续壮大我县人才“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