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概括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策略:概括能力.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学策略】概括能力最近在分析学生的散文作业、答题卡答题情况,发现一些现象:1 .答案不简洁、拖泥带水,口语化表达深重。2 .答案分析力度不够,学生无法结合文本具体展开。3 .答案层次混乱,要点之间有交叉、重复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我想是学生的概括能力的欠缺。概括能力是什么?如何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查找相关典型文献,如下:一、概括能力概括力:概括是人们形成或掌握概念的直接前提,是思维的智力品质基础,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掌握规律的基础,任何科学研究的结论都来自概括。从教学实践上说,学习、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概括的过程,知识获取、迁移的实质是概括。没有概括,就不能掌握、运用、学到知识,难以
2、形成概念,就无法形成认知或智能结构,也很难形成学科能力。由此可见概括力之重要。概括力是一种基础能力,与理解力、认知力、洞察力、判断力、领悟力水平息息相关,也是文章思想内容、逻辑思路形成的前提。小到写一个标题、一句话、一篇文章,大到评论一个人、一种社会现象、一个时代,以至宏观的历史发展等,都离不开概括。语文课若把培养概括力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常说、写提要、主题、论点、文脉、提纲、目录、中心句、主题词、推介语、广告词、格言、警句、哲理相互竞争、论辨、评判,旷之以时日,或将造就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2.河南大学曾祥芹教授的观点【曾祥芹概括能力:阅读“理解”的基本功J语文教学通讯,2010(05):7
3、-10.】阅读“理解,能力包含阐释能力(对读物信息进行阐释的“解码”能力)、组合能力(对读物信息进行重组的“编码”能力)、扩展能力(对读物信息进行扬弃的“评码”能力)【批注】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对信息加工的过程。阅读阐释能力又包括解释(让抽象内容具体化),将课文读厚;概括(把具体内容抽象化),是将课文读薄;开掘(使隐含内容明示化),将课文读透。从概括的文本范围看,要在整体观照下进行段落、章节的局部概括,在完成所有局部概括的条件下进行文篇、书本的整体概括。从概括的策略方法看,要由易到难,先学会依据文本的择要概括,后锻炼超越文本的取精概括。从概括的思维过程看,要运用“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概括和“从抽
4、象到具体”的综合概括两种逻辑思路,完成“具体一抽象一具体”的螺旋循环。从概括的文体规范看,应区分文章作品的科学概括和文学作品的艺术概括。从概括的表达成果看,要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完成思想提炼和语言提炼,切实做到思想概括和语言概括的有机结合。二、概括的误区福建省泉州七中语文教师梁世能老师从常见答题失误、认识高考卷中的“概括”与“分析”、提高文本阅读能力的对策。【梁世能.认识“概括”“分析”,培养文本阅读能力J语文月fJ,2017(04):19-22.11常见答题失误(1)以“筛选”替代概括分析依据题干中的某一词句,回归文本找出这一词句的上下文,摘要式地抄录一些文字,最后不分逻辑地堆砌成答案。(2)
5、人为割裂“概括”与“分析”。在文本阅读题中,有时需要先“概括”以便为“分析”提供对象,有时需要先“分析”以便为“概括”提供依据。(3)泛泛而答,缺少必要的逻辑关联。答案既要与题干设问相呼应,而且要“概括”与“分析”相照应。【批注】这三种现象太普遍了,作者总结到位。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直接抄原文、答案缺少联系、要么概括要么分析。2 .认识高考卷中的“概括”与“分析”(1)从高考能力。考试大纲:“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要求,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概括”与“分析”并不是两种独立的能力要求,而是同一认知过
6、程中的不同阶段、不同表现。【批注】筛选一分解剖析归纳整合。“概括”与“分析”(2)从文本阅读要求。“概括”是显性的答题规定,而“分析”则退至幕后,成为隐性的答题要求。概括为主的题型,其重点在答题要点的齐全;分析为主的题型,其重点在于答案的合理性、具体性和逻辑性。3 .提高文本阅读能力的对策(1)借鉴文本阅读选择题选项,认清“概括”与“分析”的联系与区别。作者以“文言文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为例,发现选择题的选项是“概括+分析”的模式。作者认为“如果高三复习时能结合选择题的讲评,引导考生有意识地学习这些选项表述,认清,概括”分析,的联系与区别应该并非难事。”【批注】作者的这种认识太好了
7、!之前,我在分析选择题的时候都是直接看错误、正确点,而忽略了选择题中所隐藏的思维。(2)强化审题指导,区分“概括”与“分析”在不同文本中的具体要求。文本类型。实用类文本其阅读往往以筛选整合信息为基础。文学类(含古诗)文本中,阅读往往要以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为重点,需要考生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对题干问题作出解析说明。按设问词的不同。以“哪些”“什么”为设问词的试题,答案应以“概括”为主;以“为什么”为设问词或者不用设问词而是给出结论性观点的试题,答案则应以“分析”为重。(3)借助逻辑思维形式,提升答案组织的准确性完整性。借助“概念”,提升答案的简明性。要提升答案表述简明性,避免语言
8、啰嗦,就应该把从文本中筛选出来的词语集合在一起,寻找出它们共同的主概念,并用主概念来构成答案要点。借助“抽象”,提升答案的概括性。“抽象”是从对象中抽取本质属性,抛开其他非本质属性的过程。在答案组织时借助“抽象的思维形式,可避免照抄文本中具体、形象的描写,而取代之以概括性较强的,能体现本质属性的表达。借助“推理”,提升答案的逻辑性。可以在训练时,有意地把考生的答案分解为几个部分,让考生评价自己的答案各部分是否存在“推出”和“必然联系”,答案与题干设问是否存在“对应”和“必然联系”。三、概括能力的培养广东省佛山市南海中学陈绮雯老师的观点【陈绮雯.高中语文概括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语文月干Ij,20
9、23(07):39-43.】概括可分为初级概括和高级概括。初级概括是对具体事物、事情进行分析、整理、分类综合并初步归类;高级概括则是归类抽象把握事情的本质,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进行的概括。策略一:通过梳理和探究不同层级的语言现象培养概括能力语言的层级可分为字、词、句、段、篇,尤其需要重视后三个层级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1 .从句子层级来看,可通过提取句子主干培养概括能力。提取句子主干就是舍弃修饰成分,保留主要信息。2 .从语段层级看,可通过压缩段落大意培养概括能力。(1)记叙性语段,一般通过抓人物和事件来概括段意。如朱自清荷塘月色开头第一段段意:我心里不平静,出门去了。(2)说明性语
10、段,一般通过抓说明对象的特征来概括段意。如叶圣陶苏州园林第二段段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3)描写性语段,一般通过整合意象、提取上位概念来概括段意。(4)议论性语段,一般通过提取作者的核心观点句来概括段意。3 .从篇章层级看,可通过综合文本内容、欣赏艺术手法来培养概括能力对整篇文章的概括,离不开对部分的概括,即把文章分解为部分,对部分进行抽象、保住舍次、综合等,再探求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部分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就把各部分综合概括的结果以累加的方式再作综合概括。部分之间有主次之分,可以通过保留主要信息舍弃次要信息后再进行累加概括。从艺术手法方面关注“怎样写”也可以培养概括能力。当然“怎样写”常常与
11、“写什么”联系在一起。教师在平时语文教学中不妨多带领学生透过外在的语言形式,梳理和探究文本的语言现象和层次,如:理清句子的主干和修饰成分,分清材料中的概括句和举例句,确认主要信息句和次要信息句,提取高频词,保留主要信息,舍弃次要信息。策略二:在正确的逻辑思维活动中培养概括能力1 .分解和分析。分别把握部分的特点,因为整体离不开部分,没有对部分的分别把握,就没有对整体材料的全面概括。2 .比较和分析:比较,就是要确定事物之间、现象之间或特征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比较的过程就是分类。3 .综合和分析:对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进行累加,从而概括出材料的整体命意,进而正确立意。四、概括训练的角度余映潮老师
12、:“概说课文”的角度多种多样。如段意的概括、文意的概括、人物形象的概括、事物特点的概括、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的概括等。“概说课文”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关键词概括、一句话概括、联语式概括、写段式概括、对话式概括等。【余映潮.概括能力训练的妙法J.中学语文教学,2017(02):73.】请看下面各有意趣的概括训练设计角度:诫子书:用一个不超过30字的句子概括文意。陈太丘与友期: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课文。用朗读停顿表现出课文的两个层次。狼:用8个字介绍课文的情节(遇狼,御狼,防狼,杀狼)。观潮:用带有“前、中、后”的句子概括文意。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提取全文的关键词(赫耳墨斯想问白送)。散步:给这篇美文再拟一
13、个标题,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苏州园林:提取并组合课文中“段”的中心句。旅鼠之谜: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台阶:用五个句子从不同的角度评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蚊子和狮子:给这个故事再写一个点题句。泥人张:用几个短语或成语评价“泥人张”这个人物形象。刷子李:概说“刷子李”之奇,概说刷子李之妙。紫藤萝瀑布:从文中提炼出一篇“写物寄意”的微型美文。济南的冬天:提取文中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一个词。孔乙己:概写孔乙己的“手的8种作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用整合文中关键短语的方法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愚公移山:提取出这篇课文中能够概括移山故事的一个双音节词。小狗包弟:各用一个句子概说课文第一段和倒数第二段的表达作用。祝福:根据课文内容简说:祥林嫂,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人物素描我眼中的伽西莫多,我眼中的爱斯梅拉达。【书目分享】概括的力量是对当前国内外概括思维研究以及长期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创新,并结合语言和思维的特点进行创造的结晶,是国内第一本关于概括力培育的书。概括的力量将给你一根思考的拐杖,引导你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你在读这本书时,一定要自己动脑,甚至要有和作者PK的精神。真正的科学之路,也就是在怀疑中不断往前延伸的。不管你是在校学生还是教师,这本书都会给你带来思维的冲击,带给你思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