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培训.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培训一、什么是安全意识安全意识就是我们对待安全、环境与健康的认识和态度。二、安全意识培训的目的安全意识培训就是要通过培训,提高我们对安全、环境与健康的认识,改变我们对待安全、环境与健康的态度。三、现代安全生产理念生命至上,为了对生命的呵护,为了对生命的敬畏,二十一世纪,让我们谨记这样的理念和承诺:“安全为了生命,生产必须安全” 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公司的安全生产理念1、每个员工必须承担安全责任,这是录用的条件;2、将安全培训作为保证安全的基本要求;3、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使操作者理解而不是畏惧;4、公司宁愿解雇违章员工,也不愿意看到他们被伤害。持续改进的理念持续改进是一个整体和系统的
2、过程,是一个观念转变、思维进化和思想进步的过程。它不同于纠正预防措施,纠正当时的不符合(纠正措施)并预防将来的不符合(预防措施);相对于不符合纠正和预防的“点”(某一具体问题)或“面”(举一反三至某一类问题)上的变化,持续改进属于全方位的“形”的变化。持续改进必须经过更长期的过程,需要经过无数次的不符合纠正预防,从不断的量变逐渐转化为质变,从行为的改善到思维和观念的进步,从管理结果的持续改进到管理能力的持续改进,逐步实现持续改进的飞跃。保障安全生产是投资,而不是开支。木桶理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木桶理论有三个结论:其一,只有当木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时,木桶才能
3、盛满水;其二,比最低木板高的所有木板的高出部分都是没有意义的;其三,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应该设法加高最低木板的高度,这是唯一的途径。安全管理的“短板”:安全投资不足、安全管理水平偏低、安全技术落后、安全意识和氛围淡薄、人员习惯性违章等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物的不安全状态和有害作业环境实际上时“短板”形成的必然后果。在当前,多数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安全的这块板本身就低,企业尽心抓安全,还不一定能够装住水(不出事故),何况安全这块板再被降低。安全的时候讲安全安全生产事关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大众安全才是最基本的安全,“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被伤害”是大众安全思想的充分体
4、现。很多时候,班组的管理人员、尤其是班组的主要负责人,很少把“四不伤害”与自己联系起来,认为那是针对一线职工的。其实,班组负责人更应该做到“四不伤害”。安全氛围的营造和安全意识的培训我们公司认为:个人对安全的要求完全合理,同时它还是一项长久的个人责任。每一位员工都应该在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安全回家,不受任何损伤。因此我们公司每个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要求每一位员工仔细阅读并严格按其规定执行。不断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塑造良好的安全氛围,实现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变,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将是公司现场管理者责无旁贷的责任。牢固树立“三违”就是事故的理念“三违”事故多发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一线人员受个人工作资历、
5、知识水平的限制,对现场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害没有认知,危害识别不彻底,风险控制措施不落实。“三违”能够导致事故,这是人所皆知的常识。根据墨菲定律(Murphys Law) :“凡事有可能发生,就一定会发生。” 所以我们说: “三违”就是事故”安全文化氛围对塑造人的安全意识十分重要曾有科学家做过一个动物学实验,在一个笼子上挂一串香蕉,笼子里面关了5只猴子,如果第一只猴子扑上来抢香蕉,就用高压水枪打它,第二只扑再打,最后5只猴子眼睁睁看着香蕉再也不敢上来抢。然后放出一只猴子,放进一只新猴子,新猴子看到香蕉后要上去抓,旁边的4只猴子抓住新猴子,示意它不要过去,结果这只新来的猴子和其他4只猴子老老实实地
6、呆在原地。然后再放出一只猴子,让第二只新猴子进去,同样的事情发生了。经过五轮更换,5只老猴子都被换去了,剩下5只新猴子,这5只新猴子都没挨过水枪,可谁也不敢去抓香蕉。这个实验得出一条原理:经历者之间构成一个经验氛围,这一氛围对未经历者同样发生影响。四、“破窗理论”的启示美国斯坦福大学有一位心理教授曾做过一项实验:将两辆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车停放在相同的环境里,其中一辆车的车窗是打开的,车牌也被摘掉,另一辆则封闭如常。结果打开车窗的那辆车在三天之内就被人破坏得面目全非,而另一辆则完好无损。这时候,他在剩下的这辆车的窗户上打了一个洞。只有一天工夫,车上所有的窗户都被打破,内部的东西也全部丢失。于是他据
7、此提出了“破窗理论”:对于完美的东西,大家都本能地维护它,不去破坏,自觉地阻止破坏现象,相反,有缺陷或者己被破坏的东西,让它更坏一些也无妨,对于破坏行为也往往视而不见,任其自生自灭。在安全管理中,我们制订有完善的制度,但总是有第一个怀有侥幸心理的人去破坏制度,或者钻制度的空子。对此行为,如果事不关己,视而不见,其他人就可能会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加入到“破窗”的行列,加剧“破窗”的进程,久而久之,再完好的规章制度也将重蹈破车的覆辙。“破窗理论”的启示是:任何制度都有可能被破坏,一旦始作俑者出现,破坏起来就非常容易。因而必须防微杜渐,持之以恒,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来维护它的完美。班组对待安全上的一些
8、“小好小恶”,小题大做去处理是非常必要的。五、及时修好“第一块被打碎攻璃”“下不为例”小故事某工伤事故通报中有段文字值得玩味:死者上月就因不戴安全冒,造成头皮擦伤,按章应作下岗处理,念其本人苦苦哀求,保证“下不为例”,故暂未处理,谁知他又违反规定,未戴安全帽就进入施工现场,终于酿成惨痛后果(死亡)。从字面上看, 这起工伤事故是由员工未遵幸守纪所造成,但从字里行间仔细推敲分析,其实是“下不为例”害了他。还有一个安全小故事美国有家公司,以从不轻率除名员工而著称,但有一次却为了件“小事”而开除了一位优秀技师。某天,资深车工杰瑞为了赶在中午休息前完成零件加工任务,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板卸下放在一旁。少了阻
9、碍,加工零件更加方便快捷,果然效率大增。杰瑞的举动被来车间巡视的主管逮个正着,他就被叫去见老板。在那间受过多次奖励和表彰的总裁室里,杰瑞听到自己被辞退的处罚决定。总裁说:“身为老员工,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对于公司意味着什么。你今天少完成几个零件,少实现一些利润,公司可以换个人或换个时间把它补加来,可你一旦发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远都补偿不起来的。”离开公司那天,杰瑞流泪了,杰瑞知道,他这次触犯了公司最“灵魂”的东西安全生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影响安全,会给他人或自己以后的行为带来不良暗示的“小过错”,“小题大做”地去处理,以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抓“第一个违章人”、“
10、第一件违章事”,正是及时修好“第一块被打碎攻璃”的明智举措。六、“墨菲定律”和“海因里希”事故法则墨菲定律墨菲定律的基本观点:在数理统计中,假设某意外事件在一次实验(活动)中发生的概率为p(p0),则在n次实验(活动)中至少有一次发生的概率为:pn1(1p)n由此可见,无论概率p多么小(即小概率事件),当n越来大时,pn越来越接近1。违章次数多发生事故得概率就高。墨菲定律(Murphys Law) :“凡事有可能发生,就一定会发生。”根据墨菲定律可得到两点启示 :(一)不能忽视小概率危险事件虽然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在一次实验(或活动)中,仍可能发生,因此,不能忽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
11、认为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是导致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的根本原因。如大多数人经常闯红灯却没有发生事故,而有人第一次闯红灯就造成终身遗憾。对于闯红灯者,违章(作业)的成功事件让他们一干再干,直至发生事故。(二) 墨菲定律是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长鸣警钟小概率事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发生,所以,往往被人们忽视,产生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这恰恰是事故发生的主观原因。 墨菲定律告诫人们,安全意识时刻不能放松。要想保证安全,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采取积极的预防方法、手段和措施,消除人们不希望有的和意外的事件。“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海因里希”事故法则也就是1:29:300法则。在每330次事故中,会造成死亡重伤事故1次,轻伤、微伤事故29次,无伤事故(未遂事故、违章)300次。这是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起事故提出的,得到世界安全界的普遍承认。“海因里希”事故法则的实质是指明了责任缺失与事故的关系,几乎所有的灾难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责任缺失造成的管理缺陷的叠加。“海因里希”事故法则的启示:“海因里希”事故法则的实质是指明了责任缺失与事故的关系,几乎所有的灾难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责任缺失造成的管理缺陷的叠加。要消除一次死亡事故以及29次轻伤事故,必须首先消除300次无伤事故(未遂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