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多样以读促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式多样以读促思.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形式多样,以读促思刘艳婷中华经典诗文是“最有价值的”诗文,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经典诵读是学习的根本,诵读教学是教学的基本。诵读教学要固本,也要求新,旧曲新唱,应时而变,以诵读形式的多样化,去摩擦学生思维的火花。陈晓敏老师行路难这节课,诵读教学形式多样化,有效引导学生投入诗歌的欣赏活动,在诵读教学上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一、诵读形式从单一到多元,克服诵读教学的单一性现在课堂的诵读,大多是单一的齐读,其弊端显而易见,有的学生会如南郭先生浑水摸鱼,也有的会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根本就达不到诵读应有的效果。其实,诵读的形式可以是灵动多变的,只要教师用得适时恰当,诵读的兴趣是可以激发出来的。文
2、本是需要唤醒的,课堂开始,陈老师巧手拔琴,轻乐悠扬,学生浅吟低诵,高歌深咏,师生共同感受古典诗词的声音美、神韵美,进入诗歌的意境。陈老师将古诗改成歌词,将古文用英文译读,这个导入融合了音乐、外语、古典、歌词等多种元素,让人好像置身于经典咏流传的现场。接下来,以诵读为主线,对整节课作了线性的设计,环节一是朗读,诗言志,歌咏言;环节二是诵读,诗中有画;环节三是吟诵,诗中有情;环节四是吟唱,吟中有怀。在每个环节中,教师都精心设计了诵读活动,科学合理地选择每一个环节诵读的形式,有个别读,也有集中读;有自由读,也有齐声读;有吟诵,也有歌咏;有想象读,还有扩充读;甚至还有英文读、方言读。多样化的诵读形式,
3、在每个教学环节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构建起多维度的有声阅读现场。二、学生思维从固化到活化,改善课堂诵读的机械性诵读形式多样化,可以改善课堂诵读的机械性,从固化转变成活化,使古诗词不仅可视,可读,还可思,可感。诵读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诵读的过程中需要思维,同时诵读也训练着思维。诵读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诵读可以把缺乏具体形象的文字在脑海中转变成生动的、极具艺术形象的画面。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带领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引导学生将书面文字具象化,构成生动的画面。如“诗中有画”的环节,陈老师让学生诵读古诗想象画面,用描述性的语言和小伙伴们分享想象的古诗画面。对于其中流传千古的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
4、云帆济沧海”,部分同学在刚接触这首诗时可能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通过引导启发,指导学生在诵读时想象一下,诗人无惧惊涛骇浪、狂风怒吼,相信自己总有一个晴天会挂起风帆渡过茫茫大海,驶向理想的彼岸,通过这样一幅画面,学生们很快就可以记住这两句诗,也可以感受到遇到艰难环境时也要坚持前行,坚定只要有理想和抱负,总有一天能成功的那份信念。通过想象读,诗中的节奏、韵味、情感就不由自主地蹦出来了。通过长期这样的训练,学生以后在遇到类似的古诗词或散文时,都会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把作者精炼的诗句在脑海中转化成图画,让死板的文字活起来,这样记住的形象将会更加深刻,从而在诵读中激活自己的形象思维。此外,诵读形式多样化,
5、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乐段结尾处加一组语气词来凸显诗人的气质。在学生给出的语气词“唉” “啊” “哈” “嘻”等词中,又去选择哪个词最适合放在结尾处。“唉”太悲观,啊”不够豪迈,“嘻”太调皮,都不太适合诗人的气质,只有“哈”最适合此时李白乐观豁达的心境。语气词的比较分析,从更多的途径去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拓想象空间。教师加语气词的诵读形式,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维度品味文章,创设一种合适、轻松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诵读唤起丰富的情感体验,把抽象、枯燥的文字转化成内心生动的感受,让学生发挥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走进作品,拉近与作者的距离,设
6、身处地去感受、思考,把握作品内涵和诗人抒情形象。三、课堂学习从他主到自主,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诵读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始终占据着主体地位。课堂上所展开的一切诵读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陈老师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设定的:“每个学生都能标注朗读的重音、节奏、停延”“大多数学生都能吟诵或吟唱诗歌” “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联想和想象去读出古诗的画面”。三个目标指向的是“每个学生”“所有人”,在课堂上她也是这样落实的。齐读、分享读、个性读、代表读、小组读,多种形式串联起来的诵读活动,没有集中在个别特别优秀的朗读小能手上,就连教师自己都没有个人秀。在接二连三、形式多变的诵读体验中,学生充分参与,熟读
7、成诵。有的教师常常担心自己的朗诵水平不高,无法起到示范作用,陈老师的诵读教学告诉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多样化的诵读体验中,他们同样能自在生长。总之,在陈老师的这节课中,多样化的诵读形式改变了古诗词教学中读得随意、读得机械的现象,不仅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让古诗词教学兴趣盎然。这节课启示着我们:古诗词韵律感强,富于意境,每一首都是一幅用心描绘的画,都是一曲用心吟唱的歌。熟诵于口,濡染于心,风行水上,自然成纹。诵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这些形式既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多种形式结合,教师应该根据每节课的重点及每篇课文的特点来进行选择,灵活使用诵读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当然,还要处理好诵读的细节,带着学生慢慢读,慢慢品,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想读。这应该是诵读教学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