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损伤标志物监测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优秀专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肌损伤标志物监测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优秀专业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心肌损伤标志物监测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l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监测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于2009年8月2011年8月对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并与单独检测诊断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心肌梗死组和非典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尸0.05);另外,心肌梗死组的肌钙蛋白I (cTnl)、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明显低于非典型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联合监测Myo、cTnhCK-MB等
2、心肌损伤标志物有助于提供与梗死面积有关的定性信息,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同时对再梗死发生、预后及观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国内外资料表明约2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典型症状和体征,约50%以上的患者心电图可无典型变化相对而言实验室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具有简便易行、特异性、敏感性和定量性高等优点,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3。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新的心肌标志物不断发展,原有的标志物也被重新评价审视。心肌标志物不仅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诊断工具,其对疾病的预测意义也逐渐被认识到。此外,对于是否需要进行创伤性处理,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来
3、说,心肌标志物是一个决定性因素。2009年8月2011年8月收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 (cTnl)、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并与单独检测诊断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8月2011年8月收集我院心内科就诊的胸前区疼痛、后伴有胸闷气短症状的患者122例,其中男78例,女44例;年龄3474岁,平均年龄(52.468.26)岁;胸痛持续时间l68h,平均持续时间(22.18 10.32) h;梗死部位:前间壁心肌梗死66例,下壁心肌梗死46例,前间
4、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10例;合并症:高血压56例,糖尿病25例,高血脂41例;文化程度:小学及小学以下39例,初中及高中61例,中专及中专以上22例;入选的患者均无心血管病史,近期体检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均正常。122例患者中62例患者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组),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59.31 8.44)岁;其他60例患者均为非典型症状者(非典型组),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1.108.28)岁。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正常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967岁,平均年龄(47.838.10)岁;文化
5、程度:小学及小学以下5例,初中及高中16例,中专及中专以上9例。1.2 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在胸痛发作后2、4、8h静脉血3mL采用贝克曼ACCESS2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联合检测肌钙蛋白I (cTnl)、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51。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数据收集和录入,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士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检验,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由表1可知心肌梗死组和非典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另外,心肌梗死组的肌钙蛋白I (cTnl)、肌红蛋白(Myo)、
6、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明显低于非典型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表1三组之间的Myo、CK-MB、cTnl检测水平对比(元s, ng/ml)组别nMyoCK-MBcTnl心肌梗死组62374.32265.12a35.3320.06a15.9210.46a非典型组60482.29216.38ab47.2121.63ab24.289.27ab对照组3038.326.80.610.320.080.02注:与对照组比较,a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心肌梗死组比较,b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危害老年人群健康的多发病,为降低病残率,及早
7、确诊与治疗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临床降低病死率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Karman于1945年首次报道了 AMI病人AST水平升高。随后,因为特异性更强的LDH及其同工酶的出现,取代了 AST用于诊断心肌损伤。尽管如此,CK及其同工酶的作为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出现,才引发了心肌损伤的实验室诊断的革命。目前临床辅助诊断技术中以心电图检查为主,但是随着第一个心肌损伤血清酶标志物的发现,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发现了诸多心肌损伤标志物,其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应用,越来越受到临床上的重视,并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肌钙蛋白I (cTnl)是100%的心肌特异性标志物,cTnl通过与原肌球蛋白一起通过调节Ca
8、2+对横纹肌动蛋白ATP酶的活性来调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当心肌受损时,cTnl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在46h开始后血液中的cTnl水平可持续升高610d,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心肌特异性。肌红蛋白(Myo)存在于肌肉中,是一种相对分子量为18000的蛋白质,心肌中含量特别丰富。虽然肌红蛋白很早就被认为是心肌标志物,但是因其特异性问题,使用一直受到限制,因为骨骼肌中也含有肌红蛋部尽管如此,最近又重新对肌红蛋白产生了兴趣因为它可以作为潜在的心肌损伤的早期标志物。肌红蛋白在心肌损伤后约1小时开始升高,12-24小时降低至正常范围。许多临床实验评估了肌红蛋白作为心肌损伤早期标志物的作用,对已经发生
9、症状6小时的病人进行检测,其敏感性为79-100%,。进一步发现:联合使用肌红蛋白与CKMB亚型,是最早好的早期排除AMI的指标,其症状出现4小时后的阳性预测值为100%。如果肌红蛋白在4小时内还没有升高,则有急性症状的病人患AMI的几率相当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的外浆层,是一种相对分子量为85745的蛋白质。CK-MB主要分布于心肌中。当心肌损伤后,CK-MB释放到血液中,38h后开始升高,可持续35天。CK-MB可以通过快速的,可靠的,低成本的,自动的方法检测,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与新的指标出现之前,是诊断金标准。血清CK-MB在症状发生6小时以后升高,在症状
10、发生之前检测敏感性较差。对于心电图不能提供诊断的病人,每3小时检测一次CK-MB,其敏感性为90%。而且认为对于起初无ST段抬高的病人来说,其比连续心电图监测更准确。CK-MB在心肌梗死发生后3-4小时内升高,与肌钙蛋白持续1014天相比,其24-36小时降低至正常范围,L这就意味着CK-MB不象肌钙蛋白那样,能用于晚期AMI的诊断尽管如此,其可以被用于判断心肌梗死范围,如果CK-MB下降后再升高,意味这心肌再梗死。通过一系列的检测,绘制升高降低曲线,对于维持心肌梗死的诊断特异性是十分重要的。这个方法不包含早期诊断心肌梗死(13小时),但是可用于诊断发生后几天判断心肌的再梗死,0所以,采取心肌
11、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 (cTnl)、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梗死的方法PI(CK-MB)等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是一种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急性心肌为了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监测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于2009年8月2011年8月对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并与单独检测诊断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心肌梗死组和非典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另外,心肌梗死组患者的肌钙蛋白I (cTnl)、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12、)水平明显低于非典型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CK-MB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有助于提供与梗死面积有关的定性信息,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同时对再梗死发生、预后及观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陈友元.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 2 (4): 132.2贺赞静.多种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 8 (19): 83-84.3曾迎春,王立军,邹前福.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3个常用“金指标”的价值对比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 7 (5): 430-431.4王权,王玉敏.心肌损伤标志物
13、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 8 (27): 6639.5颜晓强.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对AMI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06-107.6陈兴文.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 7(11): 1057-1059.|7|江梅.心肌损伤标志物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 5(17): 1032-1033.8曾迎春,王立军,邹前福.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3个常用“金指标”的价值对比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 7(5): 430-431.|9蔡利华,杨雪绒.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 25(12): 128-129.10冉崇明.心肌损伤标志物在非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 5(8): 449-450.Ill王喜栋,赵捷,张晋霞,等,心肌酶谱与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 32(8): 913-915.12刘恩华,陈怀敏,孔丽清,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动态监测价值的比较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0, 17(2): 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