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笔法简单讲初学者少走10年弯路.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113877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杂的笔法简单讲初学者少走10年弯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复杂的笔法简单讲初学者少走10年弯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复杂的笔法简单讲初学者少走10年弯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复杂的笔法简单讲初学者少走10年弯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复杂的笔法简单讲初学者少走10年弯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复杂的笔法简单讲初学者少走10年弯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杂的笔法简单讲初学者少走10年弯路.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复杂的笔法简单讲,初学者少走工O年弯路2023-12-0915:03华人视点“书法中什么是古法用笔?”我真的有一点没有弄清楚的,就是到底是“骨法”还是“古法”?这两种用笔都是书法中最重要的用笔方法,我们还是按照您题目里边提出的“古法用笔”来回答这个问题吧。汉字书法一直是在变的,因此用笔也是变化的。我们所说的用笔是具体的起笔、行笔、收笔这样一个用的方法。但是,起笔、行笔、收笔是用笔的笔法单元过程,这个过程并不代表具体是怎么样下笔的。下笔是具体的,有侧锋下笔有露锋下笔。这两个具体的笔法主要体现在笔画的两端,就是前端和后端,而中间部分呢叫做行笔,主要体现在毛笔是处于顺毫状态,这个规律不论在任何一种书

2、法的变化当中,都是不会改变的。最早的篆书用笔藏锋露锋起笔收笔的都有,篆书成熟时期的用笔以石鼓文和秦篆即小篆为代表。这一时期的书法用笔主要以臧锋用笔为主,所以在我们的印象当中,篆书都是以藏锋入笔的。柳公权的露锋入笔,露锋比藏锋的书写速度要快,所以越来越多的书法家喜欢用露锋入笔的方法在隶书时代也就是汉代之后,书法有了很大的变化,汉字以隶书为主流,流行了大约400年左右,这一时间的书法用笔是藏锋和露锋并行用笔的。这是我们仅仅说到的书法用笔当中的起笔、行笔、收笔。书法的笔画和笔法是统一的,因为笔法是为笔画服务的。没有任何一个笔法是脱离了笔画而存在的。我们今天所说的“古法”用笔实际上跟篆书和隶书的关系不

3、是太大,主要是指的是楷书,行书草书这样一个书法体系的用笔,也就是二王书法用笔体系。为什么说二王的书法用笔体系叫做“古法用笔”而不是隶书和篆书的用笔方法呢?.这是南朝王志的喉痛帖,王志是卜:羲之家族的后代,他的笔法一脉承传了王羲之的魏晋笔法。我们仔细看: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的起笔部位都是露锋入笔的,没有像后来的书法家所说的是藏锋入笔这是因为从唐代到我们今天为止,我们的书法体系的主流就是楷书,行书,草书,这样一个体系,篆书和隶书的用笔方法已经不属于唐代以后主流的书法用笔方法,所以,我们所讲的古法用笔,最早也只能把他推到王羲之和钟繇这样一个时代了。那么王羲之和钟繇的书法用笔是什么样的呢?实际上在唐代之

4、前都没有具体的总结果,而是在明清之后,对他们的书法用笔有了一些解释和研究,以至于我们今天的现代人对他们的笔法有了更多的认识和解说。这样一来呢,就有了很大的差别,也就是明清时代人对于魏晋时代书法用笔的解说正确,还是我们现代人对魏晋时代书法用笔的解释正确?到底哪一个说的对?我们要从事实出发,而不是从谁说的早谁就是最正确的。而是,谁说的最正确,谁就是揭示了古法用笔。颜真卿的笔法基本上都是藏锋和露锋存并用起笔的我们首先来看看历代的书法家是怎么去解释所谓“古法用笔”的。南宋姜夔续书谱说过:“用笔如折钗股,如屋漏痕,如锥画沙,如壁诉,此皆后人之论。折钗股者,欲其曲折圆而有力;屋漏痕者,欲其横直匀而藏锋;锥

5、画沙者,欲其无起止之迹;壁拆者,欲其无布置之巧。然皆不必若是。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一起一倒,一晦一明,而神奇出焉。常欲笔锋在画中,则左右皆无病矣。”姜夔总结的颜真卿和张旭他们的用笔方法以及怀素的用笔方法,基本上属于书法欣赏,跟具体的技术没有太大的关系。例如“折钗股”、“屋漏痕”、“锥画沙”还有“印印泥”说的都是用笔的藏锋或者用笔的速度,但是这里边也有误解。比如说,是不是所有的笔画都需要藏锋?我们去看看颜真卿的书法,未必你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些笔画是藏锋,有些笔画是露锋入笔的,因为每一种笔画,除非他写的非常圆的起笔部位,一般都可以用露锋的方法来下笔。.请看颜真卿的笔法,每一个笔画的起笔部位都

6、可以看作是露锋入笔,当然也可以用藏锋写出来书法到底怎么样用笔?我们一直研究的不是很清楚,实际上,书法要按笔画三段论来研究,才能找到书法用笔的真正的道理和原因。书写最好是处于毛笔的顺毫状态。什么叫书法的顺好状态呢?就是我们毛笔前进的方向就是拖着毛笔走。我们在写字的时候,除了起笔和收笔,大多数的笔画是行笔,行笔这样一个用笔阶段,就是最典型的毛笔的笔毫处于顺毫的状态。为什么要露锋入笔?因为露锋会显示出用笔的顺毫状态。也是书写速度最快的一种方法,我们请看王羲之兰亭序中“一”这个字的入笔就是顺毫。这个字的起笔由于它是顺毫用笔,没有折锋回锋,就进入了行笔然后收笔,所以感觉非常流畅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强调毛笔要

7、顺毫?因为只有顺毫的状态,才能够写出饱满匀称的笔画来,也就是我们讲的叫做中锋用笔的效果。如果不是中锋用笔的效果,那么写出来的笔画就会有偏的现象,就是一边墨多一边墨少。这是非常难看的笔画。所以从古至今,哪怕就是从甲骨文算起,我们都可以说,用笔主要是要把它调整在顺毫的状态,也就是中锋用笔。最早欧阳询提出了笔法结构36法,赵孟提出“用笔为上”这些都没有错,也都是书法的核心问题。但是没有具体的涉及到如何去下笔。汉末文学家书法家蔡邕早在九势中明示:“令笔心常在点化中行。”蔡邕这个说法非常好的解释了用笔的共同规律,也就是从古至今的一个规律,那就是中锋用笔,这个没有错的。但是书法发展到了隶书楷书后面的这个阶

8、段,包括行书草书这个阶段的时候,笔法也就产生了新的许多的变化。例如在隶书阶段,它有蚕头燕尾的笔法,“蚕头燕尾”它的用笔,我们讲“蚕头”和“燕尾”这两个部分,蚕头是要藏锋入笔的,而燕尾是要露锋出笔的。但是在行笔部位,也就是中间部位,仍然是顺毫运行的。到了楷书阶段,书法的起笔和收笔部位的变化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这就产生了大量的书法用笔的调整问题,也就是把不顺毫变成顺毫,在起笔和收笔部位都要产生调锋问题。比如说,我们是臧锋入笔的或者是逆锋入笔的笔画,这仅仅是笔画的起笔,是为了把笔画前面的头写好,把笔画的头写好之后,这叫起笔,然后我们进入行笔,最后是收笔部位。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笔画。宋徽宗的草书笔法仍

9、然是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我们用笔的问题在哪呢?就是起笔到行笔之间的转换需要一次“调锋”,通过调锋,我们才能从一个角度转化为另一个角度,行笔部分顺利的写出来。这个用笔方法和用笔过程,实际上从古至今在实践上都是这样来做的。所以古人也经常说,书法的核心是中锋用笔,中锋用笔,实际上在起笔、行笔、收笔部位都是中锋用笔的,只不过我们现代人对他的解释解释的过于复杂了。认为有侧锋入笔,有藏锋入笔,等等。那为什么我们讲起笔和收笔部位都是中锋用笔呢?因为如果你不是用中锋用笔,那么,你就写不出笔画的边缘“造型”,达到写好起笔的目标。我们请看王羲之兰亭序用笔跟魏碑始平公造像记的起笔,都是露锋入笔的例如隶书的蚕头燕尾,还有

10、魏碑的直切,这些笔画都需要我们起笔之后,通过调锋来完成行笔,但是在调锋之前,我们仍然是直接入笔,用中分来写出来的。古人所说的中锋用笔乃“令笔心常在点化中行”,事实上主要指的是行笔部位。而行笔部位也是我们看的最清楚的,在笔画当中是占的比例最大的。但是,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部位是比较复杂的,有些是露锋入笔,有些事藏锋入笔。大多数情况下,为了把起笔部位的造型写好,无论我们用的是藏锋入笔还是露锋入笔,终究还是要通过调峰再进入行笔,然后再收笔的。这是一个规律性的问题,总的来说,在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里边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用笔规律,所以用笔规律总的来说仍然是起笔、行笔、收笔。不同的是在任何一种书体里边,起

11、笔部位和收笔部位往往需要做“调锋”,而行笔部位永远不需要做“调锋”。正因为如此,古人的用笔方法被我们现代人解释成为“翻绞”和“提按”。事实上,“翻绞”也好,“提按”也好,其实都是一回事。.图片1欧阳询的用色,图片2是米芾的用/容,图片3和4是王羲之的用笔。欧阳询和米芾都是竖式入笔调锋行笔,入笔是中锋,调锋后还是中锋,这就是提按和翻绞但是,不同的是,我们往往把“提按”和“翻绞”容易混淆在一起,混淆的重点,就是这么一点点差距:提按和翻绞以及调锋是不是一回事儿?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书法的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部位,只有起笔和收笔部位是存在“调锋”的,行笔部位不存在调锋,因为行笔是顺毫状态。只有起笔和收

12、笔部位的笔豪不一定是顺毫状态,所以要“调锋”。而“调锋”实际上还是要通过“提按”来完成的,而提按也可以叫做是“翻绞”。所以很多书法理论家,把很多的名词玩来玩去,玩的都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例如有的书法理论家说,“提按”是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才提出来的理论不属于古法。古法就是“翻绞”,唐代的书法是“提按”,这是区别古今书法用笔的分水岭。我觉得这样的理论已经到了可笑至极的地步。董其昌在提到提按的时候,他根本没有说这是他自己的发明,他甚至认为,凡是会写字的人都知道用笔需要提按。怎么经过董其昌这么一个对事实的叙述之后就不是古人的用笔方法了呢?用笔没有提按怎么会产生粗细变化?怎么会产生转折?而这些笔画在隶书时代已经产生了,在篆书时代也有。如果没有用笔的提按,也就是我们讲的调锋,怎么会产生“翻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调锋?技法是非常丰富的,但是书法的中锋用笔从甲骨文到王羲之一直到我们今天仍然是最主要的笔法,这个笔法当然就是古法用笔,而我们所说的古法,大家一定要记清楚是魏晋笔法,而魏晋笔法也是中锋用笔,这就是用笔的古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