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和长沙现代城市定位、现代城市规模和现代城市形态比较.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11457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和长沙现代城市定位、现代城市规模和现代城市形态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武汉和长沙现代城市定位、现代城市规模和现代城市形态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武汉和长沙现代城市定位、现代城市规模和现代城市形态比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武汉和长沙现代城市定位、现代城市规模和现代城市形态比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武汉和长沙现代城市定位、现代城市规模和现代城市形态比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汉和长沙现代城市定位、现代城市规模和现代城市形态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和长沙现代城市定位、现代城市规模和现代城市形态比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仝A集整理仅傥参考生打武汉与长沙总体规划地比较及分析一城市简介1 .武汉概况:武汉市,简称汉,湖北省省会,因武昌、汉口、汉阳三地合称而得名,是一座现代化滨江国际性港口城市.武汉位于中国腹地中心、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是中部六省唯一地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最大都市及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巨大型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地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地水陆空交通枢纽,中国地经济地理中心,国家重要地科技、信息、

2、产业、通信中心,内陆地区地金融、商业、贸易、物流、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开启中国内陆市场地“金钥匙”,经济发展地“立交桥”,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地区位优势.武汉是中国重要地科研教育基地,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发达地城市之一,作为仅次于北京、上海地中国第三大科教中心城市,武汉高校众多,在校大学生118.33万人,是全世界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地城市.武汉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定地21世纪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地城市之一,是首个上榜美国国家地理“世界十大都市排行榜”地中国城市.如今正以“复兴大武汉”为目标,重返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面积:2011年末,武汉全境面积84

3、94.41平方公里,为湖北省面积地4.6%;市域周长977.28公里,7个中心城区面积86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07.54平方公里.人口:武汉市统计局2011年统计数据,武汉市共有常住人口 1012万人.武汉市人口中,接受大学教育(指大专以上)地2465061人,占全市常住人口地25.191%;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地213141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地322689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地1296972人.经济:2012年武汉GDP总值为8003.82亿元.教育:2012年末全市拥有幼儿园888所,在园幼儿20.34万人,小学598所,在校学生41.28万人.普通中学374所,在校学生3

4、2.99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29所,在校学生13.23万人.普通高校79所,在校研究生10.61万人.旅游:武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内遍布有名胜古迹339处,革命纪念地10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5A级旅游景区2家,4A级景区16家.2011年武汉市旅游业实现游客接待人数突破1亿人次、总收入超过千亿元两大历史性跨越,成为全国第6个旅游接待人数破亿地城市.2 .长沙7U长沙,湖南省省会,华中地区城市,别称星城,古称潭州,是湖南省地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科教中心,中南地区重要地交通和航运中心,是著名地山水洲城、快乐之都.长沙是全国文明城市,两型社会试验区,中南地区重要工商业城市,

5、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长株潭城市群中地核心,长沙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2012年长沙市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十,中部第一,是全球城市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地10座城市之一,位居第四.长沙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东邻江西省宜春地区和萍乡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两市.长沙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年悠久地文化历史,是著名地楚汉名城、屈贾之乡、伟人故里,楚文化和湖湘文化地重要始源地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为楚国雄踞南方地战略要地,历代为湖南及周边历代中心城市,也曾为汉长沙国国都和南楚国都.如今,长沙致力于打造中部最开放、具有重大国际影

6、响力地文化名城,向世界级旅游城市前进.气候: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面积:全市辖区面积1.1819万平方公里.水文:长沙市地河流大都属湘江水系,支流河长5公里以上地有302条,其中湘江流域289条.按支流分级:一级支流24条,二级支流128条,三级支流118条,四级支流32条;另有13条属资江水系;形成相当完整地水系,河网密布全市.人口: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初步结果显示,长沙市常住人口 7,044,118占湖南常住人口地10.72%居第3位.,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地19.13%,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地71.02%.交通:长沙

7、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地交通枢纽城市,中国南方唯一地高铁枢纽,陆、水、空交通皆较发达、便利.经济: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6400亿元.二 城市定位武汉城市定位: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地中心城市,全国重要地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交通通信枢纽.长沙城市定位:长沙是湖南省省会,长江中游地区重要地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表1.城市定位异同武汉长沙相同点地位湖北省省会湖南省省会文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同点区域位置我国中部地区地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地区重要地中心城市其他全国重要地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交通通信枢纽分析:-3-/13仝A集整理仅傥参考生打武汉市为湖北省省会,长沙为湖

8、南省省会,故两者地位定位相似.武汉有着3500余年地建城史,是中国历史上建城史最为悠久地特大城市之一,尤其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长沙有2400余年地建城史,历史同样极为悠久,两者皆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武汉是中国地理经济中心,位于中国腹地中心、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是中部六省唯一地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最大都市及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巨大型城市.武汉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选定地21世纪全世界最具发展潜力地城市之图L武汉和长沙在中国地位置(左图为长沙,右图为武汉)长沙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长株潭城市群中地核心,长沙综合竞争力居全国

9、前列,2012年长沙市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十,中部第综合来看,长沙和武汉都具有很大地发展潜力和综合竞争力,所以城市定位都较高,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武汉市地政治地位和综合实力略强于长沙,因而武汉定位为中部地区地中心城市,长沙定位为长江中游地区重要地中心城市.武汉近代就是工业重地,现在也是是中国重要地工业基地,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地工业体系.2012年,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18. 88亿元.而2012年,长沙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051.94亿元,与武汉存在不小地差距.因而武汉定位为全国重要地工业基地.武汉坐拥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

10、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居全球首位,科教综合实力全国第三,著名地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也坐落于此,另有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教育部直属地211工程高校和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地中南民族大学.因而定位为全国重要地科教基地.长沙地高等教育比较发达,拥有4所211工程“重点大学”即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有3所进入985工程.但总体上略孙于武汉.武汉凭借其独特地地理位置,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地水陆空交通枢纽.长沙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地交通枢纽城市,中

11、国南方唯一地高铁枢纽,陆、水、空交通皆较发达、便利.总体上,长沙交通地位略次于武汉.三、城市规模1 .武汉2011年末,武汉全境面积8494. 41平方公里,为湖北省面积地4.6%;市域周长977.28公里,7个中心城区面积86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07. 54平方公里.武汉市统计局2011年统计数据,武汉市共有常住人口 1012万人,拥有武汉户籍人口 827.24万.武汉市人口中,接受大学教育(指大专以上)地2465061人,占全市常住人口地25. 191%;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地213141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地322689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地1296972人.2 .长沙全市

12、辖区面积1.1819万平方公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初步结果显示,长沙市常住人口 704万人,占湖南常住人口地10.72%居第3位.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地19.13%,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地71.02%.-#-/13令人收集整理一仅货 叁考生AL3 .分析相同点:两城市人口规模较大,属于特大城市以上规模.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地比例都较高,居民整体受教育程度较高.这与两者地重要地位、较大地人口基数和高水平地科教是分不开地.不同点:武汉市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达到特大城市规模,在长沙市2011年修改地总体规划中,预计长沙也将突破1000人口大关,达到特大城市规模.原因可能是武汉地地

13、理位置、资源条件、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等综合实力梢强,吸引了更多地外来人口,加上自身人口基数大,所以城市规模比长沙稍大.另外,武汉市科教地位和水平略强于长沙,反映出来地是武汉市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地比例等受教育程度指标比长沙高.四、城市形态1,武汉市城市形态演变仝集整理仅饯参考生为图2.武汉市城市形态变化过程武汉市域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市域空间布局规划图noRmCM lfles”“口4KMMKxj *XKttQ,鸳二 a7图3.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武汉市地空间形态经历了三个阶段:组团型、集中团块型(1996年)、放射型(2010-2020规划).建国初期,城市

14、建设主要集中在武昌、汉口、汉阳三镇交界处,成组团型发展.之后形成了沿江、沿长江大桥两轴地发展,但还是较为集中;在发展受到限制后,开始逐渐转为集中团块型,形成了阳逻、吴家山、沌口、花山等卫星城;现在逐渐转为放射性,利用江河湖泊地自然格局和生态绿楔地隔离作用,依托重要交通干线,在都市发展区构建轴向延展、组团布局地城镇空间,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多轴多心”地开放式空间结构;由主城区向外沿阳逻、豹仝人收集整理_仅隹参考生总懈、纸坊、常福、汉水、盘龙等方向构筑六条城市空间发展轴.整合新城和与之联动发展地新城组团,形成东部、东南、南部、西南、西部和北部等六大新城组群,武汉市空间形态地变化特点是沿江发展,向四

15、周辐射.2长沙市城市形态演变图4.长沙城市形态演变进程(1949-2005)1949年以前长沙城市主要沿湘江南北方向集中式发展,功能布局比较简单,城内道路主要以方格路网为主;19491961年间围绕旧区城市逐步向南、北以及东向成片发展,城市形成方格加放射路网;1962 1977,湘江大桥地修建加强-9-/13仝A集整理仅傥参考生打了河西与河东地联系,这段时间河西发展很快,但多是沿着湘江发展,受产业发展政策地影响,河东区南向拓展非常迅速,形成以发展工业为主地新区,逐步形成放射加环状地路网系统;19781989年,城市地发展是以见缝插针填充式为主,并未出现大规模成片开发地现象;1989年后,随着经济地不断发展、各项政策制度地推进以及城市自身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