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总体国家安全观生成的基本逻辑.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112728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总体国家安全观生成的基本逻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论总体国家安全观生成的基本逻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论总体国家安全观生成的基本逻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论总体国家安全观生成的基本逻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论总体国家安全观生成的基本逻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总体国家安全观生成的基本逻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总体国家安全观生成的基本逻辑.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论总体国家安全观生成的基本逻辑王利文李国选(摘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其生成和发展有着鲜明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就理论逻辑而言,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中国传统安全战略文化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安全战略思想传承有机结合的成果;就历史逻辑而言,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国家安全领域面临的主要威胁的婚变与中国安全政策交互作用的产物;就实践逻辑而言,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应对当下国内安全新挑战、顺应时代变化新趋势和回答国家安全面临新课题共同作用的结果。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安全篇,为奋力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

2、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关键词)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安全文化;安全战略中图分类号)D2-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2) 02-0060-11基金项目)2022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19CXSXJ42)(作者)王利文,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山东济南250014李国选,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山东济南250014当前,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冲击,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影响国家安全的长期变量和短期因素交织共振,国家安全面临新的复杂挑战。总体国家安全观应运而生,回答了处于

3、复杂安全环境下中国应该怎么做和做什么的问题,是新形势下指导国家安全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体现了我们党奋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的战略智慧和使命担当”。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形成和发展是理论发展和实践发展紧密结合、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的过程,是中国不断因应国内外安全环境变化而持续进行安全战略与安全政策调整的产物,是顺应国家安全形势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鲜明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一、理论逻辑: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溯源总体国家安全观有三个重要的理论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二是中国传统安全战略文化,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三者共同构成总体国家

4、安全观生成的理论逻辑。(一)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是根本理论遵循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色彩。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指出:”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恩格斯将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总结为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和理念深深内嵌于总体国家安全观之中。习近平对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对关系和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个坚持”的系统、完整的阐述,体现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蕴含的辩证对待维护国家安全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在对立统一运动的发展变化中动态实现国家安全的基本要求。总体国家安全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5、关于国家安全的人民立场。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无产阶级专政的立场出发,思考和探讨国家安全维护问题。马克思认为,阶级社会的国家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无产阶级革命专政时期,人民”组成自己的力量去代替压迫他们的有组织的力量,国家安全主要体现为维护无产阶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安全。习近平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从顶层设计上明确阐述了国家安全问题上的人民立场,强调要”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安全观提升到新的境界。(二)中国传统国家安全战略文化的历史积淀在数千年的历史发

6、展中,中国逐渐形成了崇尚和平、和睦、和谐的安全战略思想和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忧患和危机意识、以民为本、亲民爱民的价值取向和思想主张、”天人合一”为中心的生态哲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富国强兵协调并进的辩证思维,为总体国家安全观奠定了坚定的思想文化基础。习近平指出;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总体国家安全观将防范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防止风险的传导、演变和升级,体现了”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易传系辞传下第五章)的传统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亲民爱

7、民的价值取向和思想主张的集中体现。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的理念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天人合一”为中心的生态哲学思想的集中反映。统筹发展与安全、发展与安全并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富国与强兵互为条件、协调并重的思想。总体来看,总体国家安全观批判性地吸收、借鉴了中国传统安全文化中仍具有时代价值的治国安邦的政治智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思想。(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传承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思想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安全有不同解读,但总体来看保持了较大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即重视政权稳定、注重国家主权安全、坚持独立自主等共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强敌环伺,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就成为党

8、和国家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中国充分利用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适时调整内外政策,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主权独立与领土安全。在确保主权安全的同时,手泽东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积极支援广大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反殖、反霸斗争,大力支持其国家建设。彼时,中国的安全战略思想除具有突出的革命斗争属性,还具有追求独立自主与和平共处的国家属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就是中国安全战略思想追求和平的集中体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共同接受的处理国际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也经历重大调整,特别是对世界战争危

9、险性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邓小平认为大规模的世界战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有可能打不起来,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据此,党中央调整了国家安全方针,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国家安全的内涵,将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等也纳入国家安全序列。邓小平高度重视内部安全,强调稳定的重要性,认为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后,党中央因应国际局势的巨大变化,将新安全观作为我国解决国际安全问题的核心理念,高举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旗帜,主张”国际社畲应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安全可靠的国际和平环境”。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

10、世界的主张,提倡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强调用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从我国的安全战略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安全视野在横向和纵向上不断拓展与扩张;从横向来看,国家安全从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向更加广泛的安全领域扩展;从纵向来看,国家安全从仅关注自身安全向关注共同安全扩展。二、历史逻辑:国家安全威胁嬉变与中国安全政策的互动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顺应国际安全环境变化与我国安全形势发展潮流的战略抉择。随着国家面临的安全威胁变化,国家安全政策会进行相应调整,二者的密切互动促成国家安全观念的变迁,进而形成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国家安全观。因此,科学

11、认识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有必要从历史逻辑出发,全面梳理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及其娘变,深入剖析我国因应上述安全威胁变化而制定的安全战略、路线、方针、政策,从安全威胁变化与安全政策互动中来解读国家安全观念生成的历史依据。(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面临的安全威胁变化与安全政策调整1.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面临的安全形势极为严峻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严峻的内部和外部安全形势。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华采取不友好立场,力图通过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等政策将新生的人民政权扼杀在摇篮中。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宣布武装援助南朝鲜,严重威胁中国东北边境安全。同时,美国

12、命令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我军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在国内,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国民党遗留的大量军队和特务分子仍在兴风作浪,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生活十分困难。在这种严峻的安全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国家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的强烈需要同彼时严峻的安全形势之间的矛盾就成为新中国在安全领域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因此,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就成为党和政府在安全领域的主要任务。因应这种安全形势,党和政府对内大力推进解决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领导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对外废除列强在华特权,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13、,通过与苏联结盟来缓解美国对中国的外交与军事压力。1950年2月,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确立中苏盟友关系。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为维护国家安全,中国军费支出居高不下。19491956年,我国面临的安全威胁较为严峻,军费开支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均值为35%2. 20世纪60年代,中国同时面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安全威胁20世纪60年代,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的同时,中苏矛盾日渐凸显,双边关系走向恶化。一方面,苏联当局坚持的大国沙文主义同中国坚持的独立自主原则的矛盾不断凸显,两党、两国关系全面恶化。1969年,中苏两国在珍宝岛发生严重军事冲突,苏联

14、以军事挑衅和入侵来改变中苏边界现状的野心昭然若揭,严重威胁着中国北部边境安全。另一方面,美国发动并扩大对越战争,直接威胁着中国南部边境的安全。为应对来自美国方面的威胁,中国加大了对越南的援助力度,向越南派出了工程兵、铁道兵和高射炮兵等支援部队,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截至1969年3月,中国先后向越南派出23个支队、95个团和83个营,总人数达32万余人,最高年份为17万余人.面对着美苏新老霸权主义者的南北两面夹击,中国在安全领域的主要威胁来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彼时国家安全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基本策略是在强化自身军事力量的同时,寻求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反帝、反修的“两条战线”,联合亚非拉国家进行反帝、反霸

15、斗争,以期有效维护自身的政治安全、国土安全。3. 20世纪70年代,中国利用美苏矛盾来维护国家安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力量出现此消彼长的变化。美国由于对外侵略扩张造成国力严重虚耗,力量受到削弱,而苏联则依托迅速增长的军事实力到处伸手,美苏争霸出现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这一时期,中国在安全领域面临来自美苏两国特别是苏联对中国国土安全的威胁。伴随着国家安全领域主要威胁表现形态的变化,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进行了相应调整,那就是因应苏攻美守争霸态势的变化和苏联对中国构成全面安全挑战这一基本事实,充分利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利用美国新任总统尼克松寻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以增加对苏联竞争战略筹码的急切心情,实行联美抗苏政策,改善同美国的关系,实施”一条线、一大片”的对外战略,共同应对苏联霸权主义。事实证明,中国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的调整在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同时,有效维护了自身的国家安全。伴随着安全形势的相对好转,中国军费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