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训练题:《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言文训练题:《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1练习内容文言文阅读【甲】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选出与“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甚矣,汝之不惠B.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C.何陋之有?D.属予作文以记之。(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3)(甲)文中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4)(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参考答案【分析】参考译文:
3、【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
4、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乙】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5、。【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之”的用法。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题干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A.不同,本句中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B.相同;C.不同,本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不同,本句中的“之”是代词,代重修岳阳楼一事。故选:B。(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一,全。句意为:(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重点
6、词有: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临,靠近;于:在。句意为: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3)本题考查分析文中有关情节的作用。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内容可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在这么晚的大雪天,竟然有人在湖心亭饮酒,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感觉;另外金陵人饮酒的场面侧面烘托了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因此不多余。(4)本题考查归纳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一是要结合文本,另外还要结合相关写作背景。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选自陶庵梦忆卷三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表达了作者悠远脱俗的闲情雅致(也可以写:清高自赏的情趣、超凡脱俗的情趣,还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带有淡淡的哀愁)。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寄情山水,从“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