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孔子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J夫本不正者末必倚,始不盛者终必衰。节云:原隰既平,泉流既清,本立而道生。春秋之义,有正春者无乱秋,有正君者无危国。易日:“建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故君子贵建本而重立始。魏武侯问“元年”于吴子,吴子对日:“言国君必慎始也J“慎始奈何?”日:“正之J正之奈何?”日:“明智J”智不明何以见正?”“多闻而择焉,所以明智也。建拉古置皮至无迨底人直遏必达公族逋迥必适可谓不壅蔽矣;分禄必及,用刑必中,君心必仁,思君之利,除民之害,可谓不失民众矣;君身必正,近臣必
2、选,大夫不兼官,执民柄者不在一族,可谓不失权势矣。此皆春秋之义,而元年之本也J夫君臣之与百姓,转相为本,如循环无端。夫子亦云:“人之行莫大于孝J孝行成于内,而嘉号布于外,是谓建之于本,而荣华自茂矣。(节选自说苑建本)材料二: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日:“无所可用J庄子日:“此木名不材得终其天年J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日:“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日:“杀不能鸣者J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日,“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日:“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
3、,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之则不然,无誉无誉,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两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J(节选自庄子山木)10 .文中画波浪线处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是故A古者君始听治B庶人C有谒必达D公族E请问必语F四方G至者H勿距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指诗经,它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西汉时被尊为儒家“五经”之一。B. “执民柄者不在一族”与“能不龟手一也”(五石之瓠)中的一字含义相同。C. ”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与“以盛水浆”(五石之瓠
4、)中的“以”字含义不同。D. “则胡可得而累邪”中的“胡”与“恶施不孝?”(兼爱)中的“恶”含义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一首段引用孔子名言和诗易中的话,强调“本”的重要性,提出“君子贵建本而重立始”的观点。B.选文二山中大木和雁的不同命运给人以深刻启示。在庄子看来,只有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才能让人免于累。C.选文二中庄子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应该是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彻底摆脱物质的羁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D.选文一以春秋为据,阐释了国君“慎始”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选文二追溯神农、黄帝的做法,阐释不受外物所累的法则。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
5、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孝行成于内,而嘉号布于外,是谓建之于本,而荣华自茂矣。译文:(2)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警。译文:【答案】10. BDF11. B12. B13. (1)孝敬父母的德行在内心养成,而美好的名声在外传播,这就是所说的从根本上培养,花朵自然就会繁茂了。(2)至于顺应自然漫游在世间就不会这样,既没有赞誉也没有诋毁。【解析】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因此古代国君刚治理政事时,有来谒见的老百姓必定使其通达无阻,有来求教问题的公族大夫必定会与他们交谈,从四方来的人不要拒绝。“庶人有谒必达”“公族请问必语”结构一致,单独成句,前后断开,即BDF处。故选BDF
6、。11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B.错误。数词,一;动词,是同一,是相同。句意:掌握对臣民的常罚大权的人不集中在某一家族。/能让手不皴裂的药方是相同的。C.正确。因为;用。句意:这棵树因为不成材而得以过完它的自然寿命。/用它来盛水。D.正确。都是“怎么”的意思。句意:这样又怎么能为有所得而累呢!/怎么会有不孝?故选B。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只有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才能免于累”错,原文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意思是“材与不材之间,似材又不似材,所以还是不能免于受累”,后又言“物物而不物于物”才能免于累。故
7、选B。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成于内”“布于外”“建之于本”,均为状语后置,在内心养成,在外传播,从根本上培养;“嘉”,美好;“茂”,繁茂。(2)“道德”,自然之道;“然”,这样;“誓”,诋毁。【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说:“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建立了道就随之产生了J根本不端正的细枝末节必然会歪斜,开始就不兴盛的最后必定衰败。诗经中说:“高田低地修整之后,泉水河流也就清澈了J说的就是根本建立起来道就随之产生的道理。春秋中的道理是:(一年中)有了正常的春季就不会有糟糕的秋季,有了正直的国君就不会有危亡的国家。易经中说:“建立了根本万事万物都能有条不紊,开始时错了很小
8、的一点,结果就会造成很大的失误J所以君子崇尚建立根本,并重视确立良好的开端。魏武侯向吴子问什么是“元年”。吴子回答说:“说的是国君在开始的时候就必须小心谨慎J“怎样在开始的时候就小心谨慎呢?”吴子说:“端正自身J“怎样才能端正自身呢?”吴子说:明达智慧J“智慧不明达怎么能端正自身呢?”“广泛听取建议而善于抉择,所以能明达智慧。因此古代国君刚治理政事时,有来谒见的老百姓必定使其通达无阻,有来求教问题的公族大夫必定会与他们交谈,从四方来的人不要拒绝,这样可以说不会被蒙蔽;应该分赏俸禄的一定要给予,动用刑罚一定要公平适中,国君的内心一定要仁厚,常想着百姓的利益,消除百姓的祸害,这样可以说不会失去民心
9、;国君自身一定要正派,身边的大臣一定要谨慎排选,大夫不兼其他官职,掌握对臣民的常罚大权的人不集中在某一家族,这样可以说不会独揽权势。这些都是春秋中的道理,并且是元年的根本J君臣与百姓之间,彼此转化互为根本,好像围绕圆环运动没有尽头。孔子也说:“人的行为中没有比尽孝道更为重大的了J孝敬父母的德行在内心养成,而美好的名声在外传播,这就是所说的从根本上培养,花朵自然就会繁茂了。材料二:庄子漫步在山林之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繁茂,伐木的人停在它旁边而不砍伐它。(庄子)问伐木的人(不砍伐这棵树的)是什么原因,(回答)说:“(因为它)没有可以用的地方J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而得以过完它的自然寿命J庄子
10、从山中出来,住在老朋友家。朋友很高兴,命童仆杀大雁做菜。童仆问道:“有一只会叫,有一只不会叫,请问杀哪只?”主人说:“杀不能叫的。”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天山里那棵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度完它的自然一生;如今主人的这只雁,因为不成材而送了命。(那么在材与不材之间)先生将站在哪一方?”庄子笑着说:“我将站在那成材和不成材的中间。成材与不材之间,似材又不似材,所以还是不能免于受累。至于顺应自然而漫游在世间就不会这样,既没有赞誉也没有诋毁,一会儿像龙一样腾飞,一会儿像蛇一样蛰伏,与时俱化,而不愿固执于某一方面;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以和为度量,浮游于万物始生的地方,使用外物而不被外物役使,这样又怎么能为有所得而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法则。”